與垃圾填埋場有關的現場調研報告
與垃圾填埋場有關的現場調研報告
根據《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垃圾發電”和把建設成為特別適宜創業、特別適宜創造、特別適宜居住、特別適宜生活的廣東“首善之區”,營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目標要求,我們對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垃圾焚燒發電情況進行調研。2014年8-9月到市城管委調研,了解市政府的思路和目前進展情況;2014年11月到區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新豐垃圾填埋場現場調研,了解日處理垃圾量、日發電量等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目前垃圾處理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一)市目前垃圾處理情況
全市目前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經過粗放的分類回收之后進入終處理的約12000噸。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集中在興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
(二)市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市經濟發達,2013年,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112.76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全市實現一般預算財政收入702.58億元,居全國第五位;2013年,市的常住人口數達到1433.45萬人。的城市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特別是垃圾處理更為滯后,與國家中心城市垃圾處理的要求相差甚遠。
二、市垃圾處理的工作思路
解決市垃圾處理的思路主要是三個環節,源頭減量、中間分類回收再利用和焚燒發電。
(一)源頭減量
1、從垃圾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實行凈菜進城,把不能食用的菜根、菜葉和牲畜屠宰物留在城外農村,作農肥利用,凈菜進入普通家庭。初步計算,通過源頭減量,全市每日將減少垃圾產生量噸。
2、減量化帶來的效益。一是產生間接效益。建一個垃圾處理場需要大面積土地,耗資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且使用壽命有限。垃圾減量化延長垃圾處理場的使用時間,間接降低垃圾垃圾處理場的年均成本。二是直接效益。就現在的生活垃圾成分而言,如果廢紙按0.15元/kg、金屬按0.25元/kg、玻璃按0.15元/kg、塑料按0.15元/kg、飲料瓶按0.05元/個計算,在一個不到l500人生活的小區內,每月分選出來的廢品賣出后將有l026.72元(256.68元/周X4周)的收益,可用于保潔工的報酬,既增加就業機會,又減少財政支出。
3、減量化的有序操作。垃圾減量化的關鍵是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這不單是環保、環衛部門的工作,也涉及到一個社區、一個城市的綜合管理問題,需要多部門和市民的配合。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一種有序、有目的活動,需要大批受過一定專門訓練的保潔人員來進行收集、分類,應由政府部門統籌協調、統一安排。
(二)中間分類回收再利用
垃圾中間分類再回收利用是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的最優選擇之一。根據初步計算,將現有生活垃圾中可利用的物質再進一步分檢、回收,將直接減少垃圾重量的25.74%,將腐殖質(主要成分為:樹葉、雜草、蔬菜葉、水果皮、廢棄食品類等)分類收集集中處理,不但可變成很好的肥料,而且生活垃圾重量將減少50%左右。垃圾中其他類的廢物,需要組建一個包裝回收再利用體系,將可以被無數次循環使用的玻璃、金屬、塑料、紙張等材料由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
(二)焚燒發電
垃圾經過有效分類回收處理后,剩下的真正垃圾就到了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的處理方式使垃圾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通過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蒸汽,供蒸汽式發電機組發電,所發的電可以賣入國家電網,上網電價收入又可以補償垃圾發電廠成本和利潤。焚燒后的殘渣,屬于無害的可以做磚,減少土壤的耗費。
三、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垃圾焚燒發電的建議
(一)政策方面
1、政府出臺凈菜入城政策。利用經濟政策的杠桿調控,鼓勵凈菜入城,既減少城市垃圾產生量,又增加農村肥料,一舉兩得。
2、政府要求生產企業對廢舊家電有回收和再利用的義務,即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采取“生產者責任制”,從產品包裝、廢紙、廢輪胎、報廢汽車和廢電子電器產品到辦公用紙、農業塑料和廢舊電池等,通通納入了循環經濟和環保的范圍內。政府則通過減免稅收等經濟手段,支持企業發展把廢棄物變成某種可利用新資源的循環經濟。通過該措施,不僅使廢棄物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循環利用,還可產生一批新型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提高社會就業率。
3、政府制定“獎勵回收”制度,確保飲料包裝的回收率。在超市門口設專用的回收機器,把廢棄的飲料瓶分別投進回收機后,回收機自動打印一張小票,上面有這次回收的獎勵金額。憑這張小票可以在超市退款或者在購物時直接抵扣貨款。
(二)回收網絡建設方面
1、再生資源循環企業應該打破行業、區域和所有制界限,進行聯合經營、連鎖經營和集團化經營,加快對現有回收網絡的改造,對回收網點進行布局調整,擴大經營規模,完成對其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環節,最終形成規模和實力強大的再生資源集團企業。
2、政府應主導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加強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宣傳,增強市民垃圾分類回收意識。每戶人家發放多個垃圾筒,垃圾桶的標志清晰,做到盡可能細化,可操作性強,使市民自覺、方便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工作。
3、新建的住宅小區配套垃圾房里,要配置不同的垃圾箱,每個箱上都有清楚的標識,利于垃圾分類回收。要設置公用的“交流廢物間”,促進“物盡其用”,減少垃圾的產生。
(三)技術創新方面
1、垃圾收集后的運輸流程上,要采用國外先進的真空自動垃圾收集系統,用先進技術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
2、政府要重新組建垃圾回收網絡,從家庭到社區,從路邊垃圾箱到環衛工人收集運輸,最后到達垃圾焚燒廠,做到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建立起科學、有序的垃圾處理網絡。
【與垃圾填埋場的現場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精選03-19
關于調研報告的寫法03-19
調研報告寫作的格式09-18
調研報告的寫作格式08-01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范文03-19
教育綜合改革調研報告02-26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鄉鎮核桃產業調研報告范文02-27
關于培訓的調研報告三篇02-16
關于農村醫保問題的調研報告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