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教學案設計
《人的身體》教學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說出人體各部分的名稱(包括人體內的腔)
2、能在圖中識別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并能區分其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差異
3、能說出組織、器官、系統的概念
4、能識別不同組織形態結構特點,并能說出它們的分布及功能
5、能舉例說出人體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統
6、能解釋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人體結構的掛圖及模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3、通過繪制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培養學生繪制生物圖的能力
4、通過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裝(切)片,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并通過討論、比較四種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比較分析)能力
5、通過討論人提是一個統一整體,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組織、器官、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討論,使學生初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討論,向學生滲透辨證地看待問題的思想
教學建議
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人體的基本結構
2、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二)教學難點
1、四種基本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
2、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關于本章內容的教材分析
本章教學內容是系統學習人體生理衛生的開始,了解人體的形態、結構及功能的概況,將為學習其它各章節的內容奠定基礎,人的身體。本章的學習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及人體內的腔;第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第三、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本章知識要點
(一)人體概況:
1、四部:頭、頸、軀干、四肢
2、三層:皮膚、肌肉、骨骼
3、二腔:顱腔、體腔(包括胸腔和腹腔)
4、一管:椎管
(二)人體的基本結構:
1、細胞:基本結構、形態多樣
2、組織:概念、四種基本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功能
3、器官:概念、主要器官
4、系統:概念、人體的八大系統(名稱及功能)
5、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整體
(三)人體是統一整體:
1、從結構方面看
2、從功能方面看
本章重難點提示
1、人體的基本結構。重在要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認知順序和使用術語正確表達的能力。
2、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重在觀察和分析比較,以及滲透結構與功能的適應關系。
3、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重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人體各器官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及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聯系實際理解這一抽象的內容。
4、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學習人體生理衛生知識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關于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本章有兩個教學難點:一是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關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對初二學生來說仍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
(一)關于“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難點的處理。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組織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人的四種基本組織,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有些陌生。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可以增強學生對組織的感性認識,既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又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如講上皮組織,讓學生回憶做“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是在何處刮取的上皮細胞?讓學生以此理解上皮組織的分布(體內各種管腔壁的內表面)。通過這些實際例子,就使得四種基本組織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使學生不再感到陌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生物教案《人的身體》。
2.讓學生通過插圖比較、實驗觀察,掌握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
插圖直觀、形象、生動,讓學生通過對插圖的比較觀察,能加深印象,提高記憶的效果。如,讓學生把上皮組織的兩幅插圖與結締組織的兩幅插圖對比觀察記憶,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兩者的結構特點恰好相反: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結締組織“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較多”。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通過這樣的對比觀察,學生就比較清楚地記住了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
之后,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區分四種基本組織,進一步熟悉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為了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事前把玻片標本上的標簽除去,貼上編號,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各編號玻片標本的組織名稱。
3.前后照應,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鞏固所學知識。
本章所講述的內容,特別是有關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知識,與后面各章講述的各個器官系統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知識,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前后照應,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能鞏固所學知識。如,講皮膚的結構和功能時,可以聯系上皮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分布;講述表皮的角質層和真皮的構成時,聯系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的保護功能。
(二)關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難點的處理。
1.讓學生從人體的構成來理解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與人體嚴整、完美的結構是分不開的。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些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組織,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構成系統,由各個系統進一步構成人體。人體在結構上的嚴整性、完美性,保證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2.讓學生從人體各器官系統活動的協調性來理解。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保持著高度的協調性。以人進行劇烈運動為例,說明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充分體現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讓學生從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來理解。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機能活動的變化有兩個特點:一是體內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是整體性的,二是人體的機能活動總是與環境變化相適應的。為什么人體在劇烈運動時,呼吸、循環、排泄等器官系統能相互配合,協調活動?為什么當手碰到熱爐子時會飛快地縮回,而且動作是那樣的迅速、準確?就是因為神經系統和體液特別是神經系統在起調節作用。人體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就是由于有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作用。
4.把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貫穿于整個生理衛生教學的始終。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后面的各章節中多有體現。因此,教學中結合著有關內容滲透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如骨胳肌運動中的協作關系、人進入青春期后,人體的形態和功能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變化,也體現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總結體育鍛煉對人體的影響時,告訴學生,正是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所以體育鍛煉給人體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同樣,吸煙和飲酒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恰當引入“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某一內容的理解。如在講“切脈”診病的原理時,告訴學生:人體某一器官有病,由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常會使心跳發生快慢、強弱的變化,并且在脈搏上表現出來,因此,醫生通過“切脈”就可以推知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
可見,把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貫穿于整個生理衛生的教學中,不僅可以突破難點,使學生加深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而且還有其他多方面的意義。
教法建議
建議本章授課3~4課時。第一課時介紹人體概況;第二課時研究人體細胞;第三課時學習四種組織;第4課時學習器官、系統及人體是統一整體。
在學習人體概況時,主要讓學生了解人體各部分名稱。可以先讓學生對照自己身體的每一部分,自己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如不太清楚的名稱,則應該對照書上的圖來識別。最好讓兩個學生為一個小組,一起學習,相互提問。應注意避免我們平時講俗語,如胳膊,應該稱為上臂和前臂,學習使用專用術語。應準確知道人體的四部三層二腔和一管。四部指頭、頸、軀干、四肢,三層指皮膚、肌肉、骨胳,二腔指體腔和顱腔,一管即椎管。
在學習人體基本結構——細胞時,組織學生做好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準確地繪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圖。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出其與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還應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人體各種細胞形態結構圖,讓學生了解人體細胞的多樣性。關于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學習,都應在聯系動物學的基礎上進行。
人體4種基本組織的細胞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是本章的重點,在學習時,建議給學生提供直觀材料,如掛圖或永久玻片標本,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總結出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還應聯系實際,讓學生對組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學習人體器官時,建議以具體器官為例,通過分析得出器官概念以及器官都是由四種基本組織構成的,并且以某一二種組織為
【《人的身體》教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新課標《歡慶》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09
放風箏音樂導學案設計03-20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案設計02-17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導學案設計03-19
《故鄉》的導學案02-14
《春望》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精選13篇)03-2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鐵的性質導學案09-01
秋天的懷念導學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