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氯氣的教案
認識氯氣的教案
認識氯氣的教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理念下的化學教學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即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盎趩栴}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诮嬜⒁饫碚摰闹笇,本設計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式教學為主,輔助以實驗、幻燈片、討論、歸納等手段,引領學生發現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并進一步深化,將所得知識進行應用,學生在體驗到不斷解決問題的成功感的同時,逐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種典型的化學性質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種很常見的、化工生產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質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探討鹵族元素的性質,從而與其他系列元素性質比較來歸納元素周期律,關于氯氣的性質本節教材的內容包括三部分:1、氯氣的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氯氣與非金屬(氫氣)、金屬(鈉、鐵、銅)、水、堿的反應和氯氣和溴離子、碘離子在溶液中的置換],3、氯離子的檢驗。在氯氣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氯氣與水的反應以及氯氣與堿的反應,同時重點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對非金屬元素的性質了解不多,只學習了氧元素的性質,而在高一前一段內容學習了金屬的性質和一種非金屬-硅的性質,基本可以運用原子結構的基本理論分析淺層的元素性質的內容,基于此情況預測,學生可以依據氯元素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可以推測出氯元素是一種活波的非金屬元素,最常見的化合價是-1價。設計合適的情境和問題,學生就可以分析、歸納出氯氣的各種性質。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以氯氣泄漏并科學處理事件作為引入情境,將與此事故聯系緊密的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與水和堿液的反應作為第一課時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1、通過圖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氣可溶于水)2、氯氣溶于水和水反應嗎?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驗證呢?4、預測在石蕊試液中加氯水的量對顏色有什么影響呢?5、實驗結果與預測不符說明什么?6、如何驗證你的想法?7、事故處理時采用燒堿來處理液氯罐內的殘氯說明什么呢? 引導學生推測實驗結果,然后動手實驗探究、分析、歸納,讓學生在體驗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并通過鋪設新問題,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而氯氣與非金屬(氫氣)、金屬(鈉、鐵、銅)反應及氯氣和溴離子、碘離子在溶液中的置換產物均有氯化物,如何驗證產物與氯離子的檢驗密切相關,故將氯氣與非金屬(氫氣)、金屬(鈉、鐵、銅)反應和氯離子的檢驗作為第二課時內容。
【認識氯氣的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認識自我活動教案03-19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案03-20
認識星期活動教案03-20
認識新伙伴的教案03-20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03-20
《認識自我》單元教案03-19
關于認識概率的教案02-25
《100以內的認識》優質教案03-20
《認識球體》教案(精選11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