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

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

時間:2024-09-13 04:10:22

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

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

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

  刻舟求劍

  一、素質教育目標:

  1、背誦、默寫《刻舟求劍》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翻譯

  3、分析課文,提示寓意

  4、培養學生聯系客觀實際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掌握課文中的常用的實詞、虛詞的翻譯

  難點:對寓意的理解

  疑點:通順流暢地用白話表達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閱讀討論課

  三、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2、多媒體.課件擷英:

  (1).課件資訊

  (2)素材儲備

  初中語文朗讀磁盤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我國古代有許多寓言故事,它通過簡單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

  2、課前熱身

  我國寓言故事有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智子疑鄰等)

  3、查字典,讀準下面字

  遽契其舟 墜于水 涉江

  六、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磁帶讀課文,聽清語氣語調、節奏、句子的停頓。

  (2)運用勾畫圈點的讀書方法朗讀課文。

  (3)采用生疑發問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深入課文內容,發現疑問和問題,準備討論。

  2、四邊互動

  (1)請同學齊聲朗讀課文。

  明確: 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語氣讀出來。

  (2)現在請同學看課文,利用書下注釋,查工具書,四人一組用白話文說,教師巡回釋疑。最后由一名學生翻譯,同學教師指正。

  (3)請完成下面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2。辨別“其”和“之”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自度其足 至之市

  其: 之: 何不度之以足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劍之所從墜

  4、請思考“探究·練習”

  明確渡江的楚人根據在船邊的記號下水求劍,除白費力氣之外,是不會有其它結果的。如果在靜水中不動,他刻的記號還有幫助記憶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橫渡,船靠岸之后,原來刻的記號早已不是劍墜之處,他仍然從此處下水找劍,不是很糊涂嗎?很顯然,這則寓言諷刺的是那些固守陳規陋習,不懂得根據變化的情況改變看法或辦法的蠢人。

  5、請背誦《刻舟求劍》

  明確兩個人一組,一人背,另一人提示或糾正,直到流暢無誤,背得爛熟為止。教師抽查學生。

  七、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文章通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說明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就不會獲得預期的結果。

  2、方法歸納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2)聯系實際,提示寓意。

  3、延伸拓展

  八、鏈結生活

  鏈結:你是怎樣看待“刻舟求劍”?請聯系生活加以討論。

  九、實踐探索

  1、實踐活動: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孩、爸、媽、爺爺奶奶聽,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2、鞏固練習:回家搜集寓言故事,并能用白話講出來,同時能說出它的寓意。

  十、板書設計

  人物:楚人

  事件:求件

  結果:沒找到

  寓意: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觀念和方法

  語文教案-刻舟求劍由教案頻道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七年級《刻舟求劍》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的音樂教案范文(精選8篇)05-02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04-18

七年級下冊背誦篇目05-23

七年級音樂教學總結04-07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詩四首《游山西村》教案(通用10篇)03-10

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設計03-02

七年級組工作總結12-26

七年級德育發展的計劃(通用11篇)02-06

七年級班級工作計劃3篇03-20

關于七年級歷史培優補差總結03-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