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的變化規律和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和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人教版)第58~59頁。
教學目的:
1、知道擴大(或縮小)幾倍的含義。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數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規律。
3、能運用這一規律進行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⒈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⒉掌握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理解“擴大”、“縮小”幾倍的含義
⒈口算。
⒉理解含義。
⑴師:6乘以4,也可以說成把6擴大了4倍。那么,6乘以20還可以怎樣說呢?6乘以100呢?
小結:把一個數擴大幾倍就是用這個數乘以幾。
⑵師:80除以2,也可以說成把80縮小了2倍,那么,80除以4還可以怎樣說呢?80÷20呢?
小結:把一個數縮小幾倍就是用這個數除以幾。
⒊練習。
⑴15擴大10倍是多少?
⑵120縮小6倍是多少?
⑶20擴大多少倍是100?
⑷80縮小多少倍是20?
[評析:擴大(或縮小)幾倍的含義是理解積的變化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先通過兩組口算題,具體說明“擴大幾倍”和“縮小幾倍”的含義,再通過一組題目,使學生在運用知識中進一步加深理解。這樣就為學生發現積的變化規律做好了知識上和語言上的準備。]
二、抽象、概括積的變化規律
⒈教師用投影出示表格:
因數
16
16
16
16
16
因數
2
10
20
200
1000
積
32
提問:在這個表中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然后指名口算出每組題的積,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填在表格里。
⒉引導學生從左往右觀察,發現擴大的規律。
⑴師:同學們看每一組題的第一個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相同,都是16。
教師指出:也就是一個因數不變。(板書)
⑵師:接下來我們看第2組的第2個因數同第1組的第2因數比較,由2到10發生了什么變化?(擴大了5倍)。再看積由32到160發生了什么變化?(也擴大了5倍)。
⑶引導學生得出:第二組同第一組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了5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⑷小組討論:第3、4、5組的第2個因數同第1組的第2個因數比較,分別擴大( )倍、( )倍、( )倍,積各有什么變化?
⑸通過上面的學習,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多少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⒊引導學生從右往左觀察,發現縮小的規律。
⑴先看第4組的第2個因數同第5組的第2個因數比較,由1000到200發生了什么變化?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⑵小組討論:第3、2、1組的第2個因數同第5組的第2個因數比較,分別縮小了( )倍、( )倍、( )倍,積各有什么變化?
⑶通過上面的觀察,你又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多少倍,積也縮小相同的倍數。
⒋概括積的變化規律。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概括起來?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5、閱讀課本,解釋“若干倍”、“相同”等詞語的含義。
[評析: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本節課,教師能夠按照新大綱所闡釋的基本理念,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按照“分層次觀察,分層次總結,先分后總”的教學程序,充分利用表格,引導學生有序地、由表及里地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積的變化規律”。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做出適當的評價。合作學習還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也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
6、練一練。(p58做一做)
算出每一組題中的第1題的積,然后很快地寫出下面兩題的積。
12×3= 48×5= 24×5=
120×3= 48×50= 24×25=
1200×3= 48×500= 24×75=
[評析: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反饋及時,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有效調控]
三、學習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法的簡便算法。
⒈復習 : 280×40= 2800×30=
提問:
⑴列豎式時,為使計算比較簡便,被乘數和乘數應怎樣對位?(把被乘數和乘數中“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
⑵怎樣相乘?(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⑶乘完以后怎樣填“0”。(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⒉(改變復習題中相應的因數,使之成為例7)想一想,下面兩題,用豎式怎樣計算簡便。
280×340= 2800×340=
(學生自己試作后訂正)
[評析:學習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法的簡便算法時,教師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不放過任何一次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機會。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從不同角度檢查了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
四、鞏固練習。(練習十四第五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略)
[總評:本節課教學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教學層次清楚,教學方法選擇合理。教學中教者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在“導”字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些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了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使課堂教學從“以教材、教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全面主動的發展為中心”,從研究“如何把學生教會”。變為如何“讓學生學會、讓學生會學”,切實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主體性”教學原則。整節課下來,教者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顯著。]
【《積的變化規律和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3-19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設計03-03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2-23
《倍數和因數》聽課教學反思(通用14篇)07-31
《氣溫的變化》教學設計范文03-05
《乘法運算定律》的課堂教學設計02-16
《零花錢怎么用》教學設計03-14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