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半年的工作總結
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半年的工作總結
在XX市農業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幫助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及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積極主動的投身于昆明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堅持“送教下鄉、服務上門”,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農機成人教育、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及招商引資工作。上半年完成培訓各類人員6829人,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53.14%,其中:拖拉機駕駛員1043人,職業技能培訓鑒定2681人,汽車駕駛員2835人,摩托車駕駛員270人。上半年無安全事故,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現將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強化軟環境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根據《中共XX市農業局委員會關于在全局系統開展“執行力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方案》(昆農黨〔2011〕2號)的要求,學校制定了《XX市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開展“執行力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方案》,及時召開“執行力提升年”活動動員宣傳大會,全體職工撰寫心得體會,學校領導就如何“抓執行、強作風、講效能、促發展”作出了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學校通過發放《XX市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執行力提升年”活動意見建議表》、召開座談會、征詢等形式查找問題,深入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讓每位職工增強做好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認真組織開展各類教學、培訓工作
結合教學、培訓工作,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創新意識,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調整,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讓農民能夠盡可能多掌握幾門專業技能持證上崗,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結合XX市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的實際需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使用維護、實用新技術、職業技能鑒定及其他培訓業務工作。
(一)強化農機培訓教學管理,嚴把農機培訓安全“源頭關”
一是深入縣(市)區、鄉(鎮)農機校、汽車培訓學校、鄉(鎮)辦學點開展調查研究,摸索農機成人教育、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的新方法、新途徑。二是組織開展培訓教學、安全檢查和宣傳教育活動,指導、幫助農機校開展培訓工作。三是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的指導思想,嚴把農機培訓安全“源頭關”。
(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
認真落實XX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勞務輸出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文件通知精神,改變以往重點把勞動力單向輸出到省外的培養目標,把本地產業轉移園作為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的重要載體,在產業轉移園建立就業安置基地,積極組織“訂單式”培訓,依托產業轉移園大力推動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市縣鄉農機校發揮自身職業技能培訓優勢,方便了農民學習各類技術,減少農民的學習費用和時間,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全年技能培訓鑒定2681人,其中:農機操作工423人、農機修理工450人、花卉種植350人、家政服務250人、酒店服務160人、烤煙種植290人、園林綠化工221人、摩托車修理500人、函授大專37人。
(三)農機技術培訓
堅持農機技術培訓服務“三農”的指導思想,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不斷拓展培訓領域,廣泛開展“送教下鄉、服務上門”活動,進村入戶宣傳黨和政府優農惠農政策,結合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和農機戶實際需要,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困難,結合拖拉機駕駛培訓,深入鄉(鎮)、村委會組織各類農機駕駛操作、實用技術培訓,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上半年培訓各類拖拉機駕駛員1043人,其中:其中:官渡20人、西山40人、安寧49人、呈貢22人、晉寧79人、宜良113人、石林80人、嵩明117人、富民40人、祿勸116人、尋甸149人、東川72人、湯池85人、小街34人、滇源27人。
(四)夯實服務基礎
增強創新意識,拓展培訓領域,提升服務功能,為農機培訓科學發展夯實服務基礎。一是強化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化服務意識。二是組織教師、教練員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教練員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上半年培訓各類汽車駕駛員2835人,摩托車駕駛員270人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為農機培訓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服務基礎。
(五)積極與大專院校合作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探索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徑,轉變工作方式,力求在推進全市農機培訓發展的舉措、成效上有新突破。長期與云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昆明學院農學中專部合作,按照“優勢互補、共謀發展、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的原則,與云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的、全面的、深度的合作,共同推動云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學科研和昆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參與云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本科論文答辯、云南農業研究會和省農機協會等工作。充分發揮學校優勢,有效利用學校資源,2010年4月經云南省教育廳批準,先后在學校建立了沈陽農業大學、遼寧工業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云南函授站,首次在全省范圍內招收本專科函授生300余人。推薦科普作品、論文參加全省農機科普論文評選,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編寫教學課件,在云南省部分地區及全市推廣應用。組織人員參加跨地區農機教學觀摩交流活動,就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基礎建設等多方面與XX縣農機校進行了廣泛地交流與探討。
三、開展XX市縣級農機培訓機構辦學水平評估工作
根據《云南省農業廳關于開展全省縣級農機培訓機構辦學水平評估工作的通知》(云農機〔2010〕10號)文件精神,成立了XX市縣級農機培訓機構辦學水平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市屬各縣(市)區業務指導及工作督促。結合XX市實際,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
(一)認真開展復評工作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XX市農業局組成辦學水平復評工作組,對XX市縣鄉十五所農機培訓機構的辦學水平評估進行了復評。復評小組采取聽匯報、看材料、查驗辦學設備條件和集體評議的評估方法,對十五所縣鄉級農機培訓機構的辦學水平評估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復評,通過評估工作的開展,全市各級農機培訓機構在辦學基礎條件、硬件設施建設、軟件系統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觀,都能很好的利用辦學水平評估這個平臺,積極向上級領導部門匯報,贏得工作上的支持。最后通過復評小組認定,全市十五所農機校全部達到a級辦學水平。
(二)通過省農業廳驗收組的檢查驗收
2011年5月29日,省農業廳縣級農機培訓機構辦學水平評估驗收組到XX市XX區、XX縣農機校抽查驗收XX市辦學水平評估工作。驗收組在聽取匯報、查看評估材料、實地查驗辦學條件、逐項驗收打分,對XX區、XX縣農機校的辦學水平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評估,兩所學校同時通過了驗收,達到a級辦學水平。抽驗合格率達到100%,這意味著其他十三所學校同時合格,達到a級辦學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復評,也發現了農機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辦學經費少;設施、設備陳舊;農機培訓招生困難;師資力量薄弱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復評小組提出了相關的整改建議。一是爭取領導重視,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二是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素質。三是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積極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新農村建設。
此次評估工作,穩定了辦學機構,加強了學校軟硬件建設,提高了辦學水平及辦學能力,對于充分發揮農機培訓機構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招商引資
學校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的重點、難點來抓,想方設法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幾年來的招商引資工作經驗告訴我們,要想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制勝,我們必須不斷的加強各方面學習,不斷開拓創新,結合本地實際,尋找招商引資規律,堅持抓早、抓快、抓實。學校把營造環境氛圍作為招商引資和擴大開放的頭等大事來抓,進一步創新思路,推動學校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開展。按照市農業局既定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突破思維定勢,創新觀念,拓展思路。上半年我校在注重自身形象、素質提高的同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花大力氣夯實招商引資基礎工作,學校領導帶頭上陣,廣辟門路。學校協助XX市農業局市場信息處完成“云南一條龍集團農業休閑園”招商引資項目;5月27-29日廖樹宏先生來昆投資,學校領導參與洽談。
五、做好農機大院后勤管理服務工作
學校積極支持、配合XX區永昌辦事處、永興社區和永昌派出所各項工作的開展。在治安、聯防、消防、綜合治理、園林綠化、衛生、“四創”等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聘請XX區保安公司專業保安人員3名,臨時工2名,負責農機大院的安全、衛生、車輛、綠化等管理服務工作。做到“門內達標”、“門前三包”,建立健全門衛值班制度、車輛停放制度、自行車保管制度、衛生票制度、外訪人員登記制度等管理服務制度。多年來農機大院無安全事故發生、無重大刑事案件,社會治安良好,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為農機大院創造一個安全、優美、整潔、有序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
六、認真落實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制
按照與市農業局黨委簽訂的《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制》的要求,遵照“教育、管理、服務、穩定”這根主線,突出服務重點,全心全意地為退休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切實關心、愛護、服務好退休老同志。認真落實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關心老干部的生活狀況和身體健康,積極組織老干部開展科學健康文明的文體活動,充分發揮老干部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結合老同志們的實際,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主要圍繞落實“兩個待遇”即: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開展工作。
1、及時向老干部通報單位的發展情況,發揮老干部對學校發展的積極作用,遇重大決策和制定重大措施時,都向他們征詢意見,邀請他們參加學校辦公會議,組織老干部座談、交流,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并把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應用到單位實際工作中。
2、認真落實老干部的各項生活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老干部的退休金和生活補貼,關心困難退休職工的生活,按時發放生活補助;堅持對退休職工的重大節日、生病住院慰問制度,把他們真正當作單位家庭中的一員對待,關心老干部的健康和精神生活,為他們每人都訂閱了《中國老年》雜志和《云南老年報》,辦理了醫療互助保險,主動探望、關心、幫助退休職工,及時送去愛心和溫暖,慰問退休職工和住院退休職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受到退休職工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多年來無退休職工上訪事件。
七、2011年下半年工作
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分析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調動全市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全體教職工的責任感和危機感,充分發揮公益性事業單位的職能作用,結合現代新昆明建設、都市農業和昆明農機發展的實際,通過有針對性的組織技術、技能培訓,提高農機戶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農機操作手的整體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進一步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水平,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觀念,開拓創新,開創我市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新局面,確保完成全年各項農機培訓工作任務。
(一)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提升執行力,積極探索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徑,轉變工作方式,努力提高駕馭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力求在推進全市農機培訓發展的舉措、成效上有新突破。堅持送教下鄉,科技入戶,服務上門,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職業技術、技能培訓,提高農機社會化綜合服務水平。加強理論學習,注重教職工隊伍建設,強化團隊精神,全面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開展以教師、教練員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業務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確保培訓安全、教學質量、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加強學習,不斷開拓創新,結合本地實際,落實招商引資項目,加大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
(三)按照年初計劃,下半年要完成培訓各類人員6021人。
(四)積極做好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努力提高農機購置補貼供應商、企業,在技術咨詢、零配件供應、維修等售后服務方面的能力,逐步使農機售服務規范化、制度化。
(五)繼續做好全市農機校范圍內的以各類培訓人數、完成情況、合格率、安全事故、經濟損失、人員傷亡、違規違紀現象、提交發表的論文和科普作品、學校各類崗位制度、安全責任制、教練員、教練車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目標管理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制度,使該項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六)進一步加強與大專院校的合作,增加專業,擴大生源。
(七)進一步做好農機大院的安全、衛生、園林綠化等工作、經常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單位職工的法律意識,繼續保持農機大院安全、衛生、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八)按照與市農業局簽定的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制的要求,認真做好老干工作。
(九)積極主動的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務
茶葉技術服務中心在縣農業和科技局的正確領導下,以及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和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認真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以及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國普洱茶第一縣”的戰略作務目標,堅持“穩定、改造、提質、增效、創優”的茶產業發展指導方針,扎實努力開展工作。重點抓好生態茶園建設、生態茶園珍貴樹種套種、走進茶樹王國——XX縣古茶樹資源普查、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古茶樹資源保護技術示范點建設、茶園留養等重點項目,努力建設好勐海普洱茶原料基地,為勐海普洱茶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原料基礎。經過全縣各級相關部門以及廣大茶農、茶企的共同努力,2014年勐海茶產業總體呈現出面積、產量、產值全面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的可喜局面。現將我中心年度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部分為預計數):2014年末共完成新植茶園面積5.5萬畝,與縣林業局協作完成茶園套種珍貴樹種面積12.1萬畝;干毛茶產量2.535萬噸,較去年同期2.019萬噸增長25.5%;實現農業總產值95,974萬元,較去年同期85,023萬元增長12.9%;2014年精制茶產量2.453萬噸,較去年同期2.302萬噸增長6.6%,實現工業總產值308,326萬元。
(二)抓緊完成各項目建設:以國家現代農業“菜藍子”項目為契機,努力爭取扶持茶產業發展項目,并對照項目實施方案,統籌安排、明確責任,確保各項目技術措施落實及時到位和項目建成質量。2014年已基本建成的項目有:①低產茶改造10000畝,現項目建設各項指標均已達到預定目標任務,準備總結上報驗收;②標準茶園建設。今年由我中心組織申報立項兩個茶葉標準園創建項目,項目實施單位分別是XX縣美芳農業專業合作社、七彩云南慶灃祥茶葉有限公司,兩家標準園創建面積共2060畝,在中心技術員的指導服務下目前已按項目要求完成茶園中耕、修剪、培肥,防護林、行道樹種植等高效栽培技術措施以及病蟲害防治設備的購置安裝等任務,并2014年11月26至27日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組專家驗收;③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項目,選擇在勐宋鄉、布朗山鄉兩個茶葉主產鄉鎮實施,主導示范品種為紫娟、佛香3號,示范面積300畝,示范新技術(合理密植、茶園生態化構建、綠色防控等),示范面積200畝,現各項技術措施已布置落實,建成的試驗示范基地成效明顯;④生態茶園建設-珍貴樹種套種項目,目前全縣共完成茶園珍貴樹種套種面積12.1萬畝,圓滿完成我縣計劃茶園套種11.15萬畝的指標作務,其中我中心組織實施套種面積4.3萬畝,發放珍貴樹種苗木43萬余株。
(三)、認真組織開展茶葉生產技術培訓
2014年,我中心與省茶所、縣茶葉局、林業局等部門協作,針對茶農的需求,在全縣各鄉鎮重點開展生態茶園建設、古茶樹資源保護、手工制茶、綠色防控、茶園留養等技術方面的培訓,共培訓茶農51期5770人次。在培訓方式上,以現場觀摩、實踐操作為主,理論培訓為輔,同時用觀看影像資料、發放技術手冊等來豐富培訓內容與方式。培訓地區則以布朗山、西定、勐宋、勐混等山區鄉鎮為主。
(四)、古茶園生態建設項目
如何保護好古茶樹資源,實現古茶樹資源在科學保護下的合理開發利用,一直是各級茶葉技術研究、推廣機構在探索的課題。根據省農廳的安排,我中心在省茶科所的支持下,在勐混鎮賀開村和會開展了古茶園生態建設項目,建設核心示范茶園100畝,共舉辦培訓3期200多人次,開展生態重建與修復、合理修剪與采摘、茶園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抓緊制定古茶樹生產技術規程。
(五)、積極開展茶園留養技術試驗示范
茶園留養通過減少茶園茶樹株數,降低茶園管理和采摘和勞動量,并通過種植覆蔭樹、土壤管理、科學修剪合理留養等技術措施,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提高茶葉品質,增加茶園效益,使XX縣茶葉產業的發展從以擴大面積、增加產量來增加產值的主要發展模式轉變為以提升茶葉品質、增加茶園產值、提高茶葉產業效益為主的發展方式。即可有效緩解茶園管理、采摘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能較大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同時可提高茶農收入,可成為XX縣茶園建設的一個方式之一。對XX縣打造“中國普洱茶第一縣、西雙版納的春城”也將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XX縣茶園留養選擇了兩個示范點,一是西定鄉曼來村,二是勐宋鄉石進雄茶廠基地。每個示范點面積為50畝。目前已完成茶樹的修剪、間隔留養茶株、茶園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
(六)西雙版納茶葉綜合試驗站勐海示范基地建設
在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西雙版納綜合試驗站領導的指導帶領下,XX縣茶葉技術服務中心通過與省科所合作,積極配合參與項目建設,目前共同在勐混鎮勐岡村茶鮮葉機械化采摘與配套加工等技術的研究與示范工作,在格朗和鄉南糯山村、布朗山鄉新班章村、勐海鎮曼真村開展了不同區域茶類茶樹新品種篩選與示范,水溶性農藥評估和控制技術以及行為調控劑和數字化色板技術;并在全縣各茶區共同組織開展茶園病蟲害應急性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為當地群眾解決生產中存在實際困難。
(七)、加強生態茶園栽培管理,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工作
為充分發揮我中心技術指導服務職能,根據不同節令安排技術骨干深入各鄉鎮村寨以及企業、合作社等茶園基地,指導茶葉生產、常規茶園管理、古茶園保護、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服務。如指導六大茶山古茶園管護、勐海大葉茶廠新茶園開墾種植、龍城生態公司茶葉初制加工、西定鄉曼來村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對促進我縣茶園種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茶產品品質提升、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問題
2014年我縣茶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實現了茶葉面積、產量、質量、產值等多方面增長,但也存在諸多不足。
(一)古茶園保護執法力度有待加強
在我縣茶價較高有名的古茶山,依舊出現掠奪性采摘、進行不合理的重修剪,在古茶園內建蓋房屋破壞生態,有的甚至不上報挖除上百年的古茶樹。建議繼續加強古茶園保護宣傳力度,保護與執法并重。
(二)區域布局發展不平衡
相對來說近幾年山區茶價漲幅較大,特別是有古茶園的周邊區域更為明顯,而壩區茶葉面積大,茶價雖略有上升,但漲幅不大,加之壩區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導致茶農對茶園管理積極性下降和鮮葉采摘不及時,造成茶葉產量與品質下降惡性循環。
(三)整體效益不高
主要是茶園基礎建設薄弱,資金投入不足,低值、低產、低質茶園面積大,基地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標準化程度低,加之茶葉初制企業加工技術不規范和茶農鮮葉采摘不合理,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等方面原因造成茶葉生產整體效益較低。
三、下一年工作計劃
2015年,我們將嚴格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茶產業發展指導方針,本著戒驕戒躁,努力務實的態度,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并繼續以“生態立茶”為核心,結合“森林勐海”建設,重點做好生態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加強茶葉科技培訓與技術指導服務等方面工作,積極推進茶葉規模化種植、標準化、規范化、清潔化生產,推動有機、綠色、無公害茶以及地理標志產品等認證工作,努力轉化科技成果促進茶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一)、落實好生態茶園建設項目
生態茶園建設面積大、任務重,我們將以高標準、嚴要求為出發點,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充分調廣大茶農動參與熱情,按照項目實施方案,逐一落實各項技術措施,保證項目建成質量,真正把生態茶園建設項目建成促進我縣茶園提質增效的亮點工程,惠及廣大茶農的民生工程。
(二)、加大茶葉科技培訓力度
對茶農開展茶葉科學技術管理培訓,提高茶葉產業從業者科技素質,是XX縣茶葉產業發展長抓不邂的一項重要舉措。繼續與縣茶葉局、縣林業局、省茶科所等單位協作,加大茶葉科技的培訓力度,重點加強生態茶園建設、古茶樹(園)的保護、手工制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茶葉從業者素質和種植、加工水平,提高茶農的質量意識和經濟意識,提升茶葉品質。
(三)、繼續開展古茶園生態建設試驗示范
要進一步加強古茶樹保護的宣傳,引導茶農轉變古茶園管理觀念,在已經開展的茶樹修剪、綠色防控的基礎上,落實茶園耕作、增施有機肥、種植覆蔭樹等技術措施,不斷改善古茶園生態環境,恢復古茶樹樹勢,實現古茶樹資源的合理、可持續的利用,與省茶葉研究所共同制定《古茶園生產技術規程》等工作。
(四)、鞏固產業基礎,加快優質、高產、高效茶園建設
一方面鞏固產業基礎,加快優質、高產、高效現代標準化茶園建設,加快推動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地理標志產品等優質高效生產基地建設。幫助指導茶農科學管理,合理施肥和用藥,確保我縣茶葉“綠色、生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多渠爭取項目資金,加強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茶園抵御自然災害抗風險能力,并積極推動茶園機械化作業提高茶葉生產作業效率和種植效益,努力緩解茶園生產勞動力不足的局面。
【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半年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成人技術學校工作總結范文06-27
職業技術學校的工作總結范文07-03
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工作總結07-03
小學信息技術學校工作總結范本06-08
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工作總結范文05-15
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工作總結06-22
2019年技術學校班主任工作總結模板06-29
職業技術學校德育工作總結范文06-05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涉農專業工作總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