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7 10:20:05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

  一、引入

  用攝像機將現場的學生的活動畫面投入到大屏幕上。

  師:“什么儀器將大家搬上了屏幕”?

  生:攝像機

  教師指出攝像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上節課學過的透鏡,生活中有很多透鏡,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的透鏡的例子。——引出課題

  二、建構本課知識框架

  通過學生的回答的生活中的透鏡,加上教師補充的用圖片呈現生活中的透鏡的例子,范圍涉及到盡量多的方面,生活、軍事、科技、自然等。

  師:這些透鏡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成像,我們根據成像的不同特點選擇三典型的代表學習。我們將共同探究他們成像的特點,分析成像的原理。(簡單介紹加上板書,勾勒出本課的學習的框架結構,讓學生清晰的知道本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在后續的學習中逐漸填補,完善板書)

  板書呈現:

  成像的特點 成像的原理

  照相機

  投影儀

  放大鏡

  三、新知識學習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從內容上看三者是并列關系,內容上都包括成像的特點和成像的原理,按照教材呈現的順序可以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照相機是學生做熟悉的,教學素材的來源豐富,學生的學習從照相機進入比較容易。通過照相機的學習,打開學習思路,形成實驗、觀察、描述、質疑的方法,那么后面的投影儀和放大鏡的學習就順利了。

  (一)照相機

  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于“成像的特點”的理解可能僅僅局限于“像的特點”,因此在照相機的教學中,需要遷移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探究框架。既要探究出像和物的關系,又要探究像距和物距的關系。需要教師在此處有學法的指導。主要方法是通過設計學生活動,布置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的過程,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自然而的形成學習思路方法。為后續兩個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活動如下:

  活動內容:利用照相機模型觀察景物

  將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直到磨砂玻璃上出現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比較像和物有什么不同?此時像距和物距有什么關系?(有明確的操作指示和觀察的內容,學生能寫出來,回答語言不會偏離太多)

  將凸透鏡從對著遠景改到對著近景(窗臺上花盆,明天弄兩盆擺上),紙筒不動,觀察磨砂玻璃有什么現象?如果想在磨砂玻璃上看到近景清晰的像向哪個方向調節紙筒?

  多做幾次實驗,總結照相機成像時有什么特點?(像和物比較,相距和物距比較,學生能否從上面兩個問題的回答中出去出來?不知道的話需要提示遷移平面鏡)

  設計說明:

  1、2是有指向的實驗操作——培養有目的的觀察,且1和2是有梯度的。

  1是為了完成教學規定的知識內容“像的特點”“相機和物距”的關系,在具體的實物上熟悉像距和物距,明確其確切含義。明白像的特點是和物體的比較的結果。

  2是擴展實驗操作,重點突出在過程。這一步的操作不需要得出“往哪兒移”的結果,教學的目的是學生通過實驗體驗物距變化,光屏不移動想就不清晰,知道像距的確定是由清晰的像的位置而確定的,體驗物距變化時,像和像距都會變化。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按照要求操作,描述觀察到的現象,通過具體的實物說出實驗中是怎樣調節的即可。

  3、是總結概括——訓練總結概括能力,語言表達。形成教學內容結論,板書。

  教學操作說明:

  分段完成。防止活動時間太長學生的目的性不強,貽誤教師教學指導的時機。

  先完成1大約用2—3分鐘,將本課主要內容完成。明確像、物、像距、物距,通過描述像和物不同這個實驗事實,回歸結論得出的過程是依據實驗事實。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指導。

  在完成2、3,大約是2—3分鐘。

  此活動環節設計學生小組研究匯報展示,將盡量多的小組到臺前展示,體驗成功、獲得自信。

  (二)投影儀

  投影儀的教學采用教師和學生共演示的形式。用實物投影儀,將幻燈片投影到天花板上,觀察像,容易得出像的特點和像距和物距的關系。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清晰的指導“倒立”的含義,指的是像與物比較方向顛倒,演示的時候通過縱向的橫向的顛倒讓學生體會加深對“倒立”的理解。

  改變投影儀上平面鏡的位置、調節透鏡等操作,體會投影儀中透鏡成像與物距有關。

  (三)放大鏡

  仿照照相機教學環節,再次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觀察,描述現象。

  教學重點突出“虛像”,這是與前面兩種成像不同的地方,是新的教學點。

  (四)實像和虛像

  前面對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學習,是通過觀察實驗獲得的,為什會成像?成像的原理是什么?這就上升到理性思考,學生的學習的程序體現出來了。通過光路圖顯示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原理,完善知識結構。

  在通過成像原理光路圖,自然的得出實像和虛像的成因。對于三種典型的成像像與物居于凸透鏡的“同側”還是“異側”也就自然的生成了。

  四、學習小結

  板書完善知識框架,在畫出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原理圖。

  總結知識、方法。

  五、作業

  本課的知識點的學習,只要學生經歷了上面學習的過程,對于三種典型的成像的特點恐怕想忘都很困難,所以布置實踐操作的,鞏固學生實驗觀察,持續學習興趣。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精選13篇)02-21

人教版物理運動的描述教學設計01-26

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08-07

八年級物理《平面鏡成像》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08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設計02-22

淺談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03-19

八年級剪紙教學設計02-26

體驗殘疾人的生活教學設計03-20

物理教學反思03-20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不卡tv | 在线国产欧美精品123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日本中文字幕第一页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