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教學設計
地理《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1課時)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2課時)
課型:
一、二課時新授課
第三課時復習課
課程標準: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活動建議:
1、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差和南北緯度差,并依次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分析我國相對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具體位置。
2、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內容分析: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山河壯麗,氣候類型多樣;物產富饒,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學好中國地理,了解中國國情,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應具備的基本文化素質。本節課就是從疆域和行政區劃兩方面來闡述,介紹了我國的范圍、位置、鄰國、臨海,以及劃分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通過學習,做到基本的了解,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簡析及學法指導:
例如臨海、鄰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等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內容的學習并不困難。在學習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何優越性時,指導學生學會評價地理事物;學習34個省級行政區、陸上鄰國時,可指導學生/Article/Index.html>總結內容,運用口訣記憶法。
重點:
1、中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2、中國的領土四至點、面積、臨海、鄰國。
3、 我國劃分的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省會。
難點:
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比較學習法、讀圖指導學習法
教學媒體:
《中國政區圖》掛圖及拼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A 引入新課,向學生簡要介紹中國地理部分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時注意的問題。
B 根據上學期的知識,學生回憶中國國土面積及在世界各國的位次。
C 讀《中國疆域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東、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點。
D 運用比例尺的知識,量算我國東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離。察看經緯度,估算我國東西、南北跨越的經緯度。
E 分析中國的地理位置,并說說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教師學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
學法指導:
學會評價地理事物
經濟效益 對人類活動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 → 社會效益 →生態效益
對人類活動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兩方面。
1)海陸位置:與蒙古、日本兩國相比,我國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隨之對降水、農業、海洋資源的利用、港灣對海上交通的發展、與亞歐大陸其他國家的直接往來等產生影響。
2)緯度位置:看圖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緯度,所處的溫度帶。與俄羅斯、巴西相比,我國跨緯度大,氣候不同,對農業產生影響,適合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F 通過查閱地圖,讀出我國的四個瀕臨的海洋,簡介兩個內海,陸上相鄰的15個國家,隔海相望的6個鄰國,記住它們的位置。
學法指導:
口訣記憶法
記憶我國15個鄰國,可讓學生分組編口訣,記憶起來順口,記得又牢固,長久不會忘記。選出較好的全班展示。
【地理《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4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初二地理水資源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19
八年級地理《土地資源》的教學設計10-14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