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瑪序列及其特征報告
鮑瑪序列及其特征報告
鮑瑪序列及其特征報告
小組成員:王歡(PPT制作講解),劉夢穎(報告編寫)鮑瑪序列是由鮑瑪在1962年提出的,用來描述經典濁流沉積的一個序列。鮑瑪序列是鑒定濁流沉積的重要標志之一。由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深海泥巖頻繁互層組成的一套巨厚的韻律沉積。韻律組成比較單調,單個韻律的厚度一般幾厘米到十幾厘米不等,一個完整的鮑瑪序列由五部分組成(如下圖)。A段為底部遞變層段,主要由砂巖組成,近底部可含礫石。粒度下粗上細,遞變層理清楚,一般為正遞變。砂巖底面上有沖刷—填充構造和多種印模構造,如槽模,溝模,錐模等,與下伏地層為沖刷侵蝕接觸。A段的沉積厚度較大,多為幾到十幾厘米,單表高流態的遞變懸浮沉積的產物。
B段為下平行紋層段,主要為細砂和中砂,含泥質;具平行層理,粒度遞變層理不太明顯,沿層理面可見剝離線理構造。若B段疊加在A段之上,則兩者是連續過渡的。若由B段作為濁流沉積的底時,則與下伏沉積單元呈突變關系,其間有一沖刷面,此時B段底部層面可見多種印模構造,反映了高流態的沉積水動力條件。
C段為流水波紋層段,以粉砂巖為主,可見細砂和泥質,呈小型流水型波紋層理和上攀波狀層理,常見包卷層理、泥巖撕裂屑和滑塌變形層理。這表明流水改造和重力活動的復合作用。C段與B段、D段兩者是連續過渡沉積的,C段若與下伏沉積單元呈突變接觸,則其間可有沖刷面,并有多種小型底面印模構造。 C段沉積反映了水流從高流態向低流態轉化。
D段為上平行紋層段,由泥質粉砂和粉砂質泥組成,沉積厚度不大(多為幾厘米),具有斷續水平紋層。D段若疊于C段之上,兩者為連續過渡沉積,若單獨出現,則與下伏泥質沉積單元之間為清楚的巖性界面。
E段為深水泥巖段,為遠洋深水沉積的頁巖或泥灰巖,生物灰巖層,含深水浮游化石或其他有機質,具微細水平層理或塊狀層理,于上覆層為漸變接觸,其沉積厚度有賴于濁流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有時,在E段之上還會發育F段,代表著深海泥巖分層,其中含有典型的遠洋浮游生物化石,代表濁流事件平息后的正常遠洋深海沉積。
鮑瑪序列的整體特征為向上粒度變細,向上單層厚度減薄,向上構造規模變小,向上水動力減弱,厚度一般小于1米。很難見到完整的鮑瑪序列,事實上,有完整鮑瑪層序的濁積巖僅占10%~20%。原因是受到濁流的頻率和強度的影響以及再一次濁流的侵蝕沖刷,濁積巖鮑瑪層序的完善程度就會受到破壞。
鮑瑪推斷濁積巖的各個層段在平面上呈舌狀展布,較細粒的沉積層段比其下較粗的層段有更大的展布面積(如上圖)。這是因為在沿濁流流動方向上流速和粒徑都逐漸減小造成的。
【鮑瑪序列及其特征報告】相關文章: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數學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案03-20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的教學反思02-24
《2、5、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2-22
命題及其關系數學教案設計03-20
有理數及其運算復習的教案設計03-19
清稅報告和清算報告模板02-15
empb報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