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4-10-22 17:57:10

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概況

  全縣共有3所職業高中,其中1所公辦學校為寧城縣職教中心,2所民辦職業學校是赤峰遠方名博職業技術學校、藍天職業技術學校,全分布在天義城區。在校生3506人,教職工378人,其中專任教師275人,“雙師”型教師54人,開設有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學前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工藝美術、醫學護理、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畜牧獸醫、工業分析與檢驗、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技術應用、建筑工程、采礦技術等專業,已經初步形成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互相溝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發展情況

  (一)戰略擺位

  1、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財政、發改、人社、教育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寧城縣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討論促進我縣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與策略,統籌協調各部門工作。2014年全國、自治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后,及時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主管教育劉縣長主持召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專題解決職教中心實習實訓基地經營模式,現正計劃籌備召開全縣職業教育工作會議。

  2、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更好的落實政府職責,縣委、政府在《寧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中等職業教育如何發展做了詳細的闡述,出臺了《寧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教育局與發改局制定了《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五年發展規劃》,同時把職業教育有關政府的硬性指標列入了政府主要領導的業績考核指標。

  (二)體系建設

  1、為啟動招生制度改革,從2014年開始,由市教育局首次實行全市統一報名、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錄取、統一質量分析的“五統一”招生考試機制。堅持“縣域為主,有限流動;自由選擇,擇優錄取;公平公正,陽光招生”的基本原則。職普比例大約控制在3∶7以上。建立了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平臺,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為做好2015年中職招生工作,3月30日—4月3日,縣教育局按市教育局統一安排,與市、縣相關職業院校組成了職業教育報告團,深入到全縣各初中校進行了職教形勢、職教政策、教育改革、學校優勢等招生宣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宣傳發動效果。

  2、為建立轉型高校與普通高中、中職、高職有效銜接,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有效建立中職、高職、應用技術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銜接的職業教育人才成長通道,縣政府要求職教中心大膽探討。職教中心現已與北京八維研修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主要專業有: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技術應用、學前教育等專業。具體課程開設,按照高職院校的考試要求及職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要求,開齊開全各類考試課程、技能操作及德育、體育、藝術鑒賞、信息技術等公共課程,尤其是把“立德樹人”放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首位。

  3、為拓展職業中心的社會服務功能,我們要求縣內各職業學校積極開展成人繼續教育,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職教中心從2014年開始,重點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展了社會培訓工作。培訓學員達1000余人。目前,該校正在研究探討設施農業、家政服務等社會培訓工作,并積極籌劃企業職業培訓、學歷教育培訓以及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在時機成熟時,還要面向“三農”,開展職業教育“送教下鄉”、“田間學校”培訓模式。遠方名博職業技術學校為復員軍人舉辦就業培訓班,培訓76人,組織的職稱考試與會計從業資格社會培訓班,培訓623人。

  4、為落實縣政府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責任,強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深化改革創新,提升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礎能力,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我縣正在按《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工作要求》創造條件,條件成熟,將正式向區教育廳申報。

  (三)行業企業參與

  1、為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我縣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同時,享受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現有赤峰遠方名博職業技術學校、藍天職業技術學校2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赤峰遠方名博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實力比較強,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也比較活,現正籌建教學樓,準備擴大辦學規模。該校聯合辦學搞得比較好,分別與沈陽師范大學、赤峰工業職業學院、山東淄博師范學院、青島明天學院開展中高職銜接模式辦學,與呼市交通職業技術學校、北京宜凡教育、北京東方職業學校開展“1+2”“2+1”“1+1+1”就業模式辦學。

  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及二級學院(系部)設置。目前,我縣職教中心與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洽談在該校建立二級分院事宜已敲定,五月份正式掛牌運營。

  2、為統籌全縣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我縣正在力促職教中心調研、制定《統籌全縣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同時,縣政府非常重視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把職工的在職培訓做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激發企業活力,提升產品質量頭等大事來抓,要求規模以上企業設立機構,安排專兼職人員負責組織實施職工教育培訓,保證規模以上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及時、足額到位。各企業也高度重視職工培訓工作,保證企業職工培訓經費達到標準。

  3、在完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方面,要求各職業學校要強化科學管理,在內涵建設上下功夫。職教中心在完善辦學章程的基礎上,對原各種制度按職業學校性質,重新修訂、完善、補充,使各種制度更加科學,形成體系,切合學校管理實際;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權;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同組建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和具體專業建設委員會,為學校各專業的建設與開發提供了有效的管理與指導,促進了技術技能的積累和創新;為強化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環節,促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聘任兼職教師17名,其中外聘專業教師4名。

  (四)質量提高

  1、在現代學徒制和健全課程銜接體系方面,因職教中心不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所以還未形成具體方案,正在按《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展開調研,實施方案在調研后形成;中高職銜接已確立了與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具體專業為機電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設計、實操流程由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具體組織實施,中高職課程銜接建設,通過雙方互派教師以及實訓基地共建完成。

  2、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各職業學校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1)學校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和規劃,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2)借助各種平臺,著力加強了專業教師的培訓工作,派出教師積極參加國培、省培、市培。(3)派出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4)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合理調整師資結構,通過政府招錄、學校內部調整、社會聘任等方式,解決專業教師不足問題。職教中心為打造“雙師型”教師,先后派出汽駕、機械、旅游等專業教師到青島、大連等地的企業學習實踐,學校現有“雙師型”教師43人,占專任教師人數的16。5%。2015年又有43人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目前正在積極備考之中。

  3、職教中心信息化建設情況。(1)建立了高標準校園網,采用基于百兆以太網作為校園網骨干,網絡信息點覆蓋全校,電信光纖直接接入internet,實現廣域互聯,同時,建立了寧城縣職教中心網站,網站設計新穎,風格獨特,功能齊全,是展示該校的重要窗口。(2)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建立了校園廣播系統、校園網絡中心,并通過100m專線光纖寬帶接入因特網,100m覆蓋全校,為學校提供了www、ftp、e—mail、bbs等internet服務,建有計算機教室5間,計算機達305臺,多媒體專用教室72間,標準化考場64個,并在全校范圍內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從基礎上保證了數字化校園的運行。(3)建立了高效能管理平臺,內網管理平臺提供校內各項基于web的管理平臺,可使用自行開發的管理平臺等軟件,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教務管理自動化、教師管理自動化、成績管理自動化。(4)有效使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全部學生的學生基本信息、學籍信息和資助信息實現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上線,全國聯網管理。

  (五)政策保障

  1、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撥款標準情況。(1)根據自治區財政廳、教育廳《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高中階段蒙古語(朝鮮語)授課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兩免”政策的意見》。我區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收學費標準:每生每年2000元;免費提供教科書標準:高一高二每生每年550元,高三年級每生每年100元;免住宿費標準:對住宿學生每學年免住宿費500元;助學金標準:中職學生前二年每學年每生1500元資助金。(2)生均撥款制度或政策的覆蓋范圍為100%。

  2、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政策落實情況。(1)2014年春季享受免學費2982人,免學費金額178。9萬元;秋季享受免學費3450人,免學費金額207萬元。占全日制學生比例為100%。(2)免學費補助標準為撥付上級下達標準的60%資金,中職學生每生每學年1200元;(3)按上級標準,地方應配套40%資金,

  即中職學生每生每學年配套800元,但由于縣財政困難,目前無辦法兌現此配套資金。(4)享受助學金人數,2014年春季享受國家助學金為2218人,發放助學金166。35萬元;秋季為2778人,發放助學金208。35萬元,享受助學金人數占全日制學生比例為100%(不含高三學生數)。

  3、職教中心發展情況。(1)寧城縣職教中心是我縣唯一一所公辦職業學校,是自治區重點職業高中,學校占地179畝,建筑總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主校區占地111畝,工科實訓基地占地43畝,農科實訓基地占地25畝。工科實訓基地建有綜合培訓樓、實訓車間和駕校訓練場,農科基地正在籌劃建設之中。(2)區市縣三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職教中心建設,在基礎能力建設方面總投資達1。068億元。2009年投7000多萬元,用于新校區建設;2011年和2012年,自治區分別投入基礎能力建設資金600萬元和500萬元;2013年市教育局匹配資金280萬元;2012年到2014年,縣政府共劃撥2300多萬元基礎能力建設資金。這些資金大大改善了職教中心的辦學條件。(3)學校現有教學班70個,在校生3400人,教職工333人,其中專任教師259人,專業教師77人,“雙師型”教師43人。開設有計算機、財會、汽駕、機電、學前教育、旅游、美工、農學、牧醫、醫護、化工、建筑、采礦十三個專業,另外還辦有寧職駕校一所。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提升勞動力整體素質,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而“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是我縣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戰略之一。我們充分認識到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確立了職業教育與當地人力資源開發、經濟建設、勞動就業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要求各部門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并加強落實,努力創建政府統籌,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主動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

  (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立職教經費多元化投資機制

  為保障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縣政府優先保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按上級有關規定,保證職業學校財政性經費逐年增長;保證職業學校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在安排使用扶貧資金、科技開發經費、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職業教育;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財政全額返還職業學校按規定收取的學費。同時建立政府、企事業用人單位、社會共同分擔的多元化投資機制。

  (三)加強重點建設,努力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

  為打造寧城職業教育精品,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按國家、自治區對各旗縣要建設好一所職教中心的具體要求,縣政府在財力緊張的狀況下,在“十一五”籌資7500萬元,遷址新建了職教中心;“十二五”期間繼續增加投資,計劃再投資3000萬元;其中,2610萬元用于實訓、實習設備和實訓基地建設。新建“工科”“農科”實習實訓基地各一個。其余390萬元用于改善原有專業實訓設備投入;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內,把職教中心打造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四)創新教育體制,深化職業教育各項改革

  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增強職業教育活力。首先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核心,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其次,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分制”彈性學習制度。第三,在企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為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鋪平道路。

  (五)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為打造一支優質的中職教師隊伍,我縣主要采取了四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一是制定優惠政策,通過多種途徑來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二是把青年教師列為培養重點;三是堅持“能者為師”;四是提高“雙師型”教師待遇。這些措施有效的促進了“雙師型”教師的成長。

  (六)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社會環境

  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沒有社會各界的廣泛理解和積極參與,沒有家長和學生的認同,就不可能取得實效。政府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國家、區市有關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宣傳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的重要作用,宣傳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引導廣大人民群體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和擇業觀。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事業,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問題

  寧城職業教育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一是職業教育財政投入力度還需要加大;二是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加強和完善;三是“雙師型”教師缺乏,專業師資隊伍尚不能適應技能型人才培訓的需要;四是為“三農”服務的意識需要加強,功能需要強化。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解決。

  (二)下步打算

  一是繼續增加職業教育投入,保證職業教育經費逐年增長。二是加強職教中心內涵建設,加大專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在短時間內完成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努力將職教中心建成融各類培訓于一體,職前、職中、職后教育相結合,具有人才培養、科技示范、技術推廣、產業開發、信息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培訓基地,更好的為寧城經濟建設服務。三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靈活多樣和開放性的辦學形式,增強職業教育的活力和適應性。四是認真落實“先培訓、后就業”的政策,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五是加快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寧城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小雜糧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3-06

關于石膏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關于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0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檔案工作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4-20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9篇)04-04

民居保護開發利用情況的調研報告03-19

工會女職工活力與作用發揮情況的調研報告03-03

企業招工難情況的調研報告(通用10篇)11-28

關于縣廣告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0篇)05-24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五月丁香青草久久 | 中文字幕aⅴ天堂在线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