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1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中應用價值。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感覺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現實生活情境問題入手,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了課堂氣氛。
1、本節課第一個例題是增長率問題,有一定難度,我在講解時設置問題細化,從多方位多角度幫助學生解析這道題,這樣的問題引導,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降低了解題難度。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去交流、探索、思考,能夠體現新課標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思想。在例1講完之后,我隨即設置了兩個練習加以鞏固。
2、在課堂上將更多教學時間留給學習小組,這樣小組中,個人的成功會帶來團體的成功,進而導致團體內其他成員的成功,因而學生感到成功機會增加,從而有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賞。
3、在課堂中始終貫徹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數學觀念,同時用方程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樹立一種數學建模的思想。
4、課堂上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更有利于發現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獨到見解及思維誤區,以便指導今后教學。總之,通過各種啟發、激勵,以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求知態度,課堂收效大。
由于怕完不成任務,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安排有些不合理,這樣容易讓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同時我的分組以位置為準,前后交流,這樣層次不大合理,有待于課前做好思考與準備。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2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實際問題是在教學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開展的教學,通過這一節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養成仔細讀題、認真審題、細心解答的良好習慣。
一、教學方法
主要通過學生課前自學,小組合作學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結合學生自學及交流情況適當引導,并歸納總結解答方法。課堂當堂鞏固練習+課后個別輔導講解。
二、教學感受及存在問題
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課前預習,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按要求自習學習內容,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按要求自學,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較低,甚至讀不懂句子包含的含義,更談不上提取其中的有用數學信息。還有少數學生將兩個未知數設出來后沒有找出適當的數量關系,甚至把兩個關系籠統的套在一起列出一個象二元一次的方程,但根本沒法解,還有個別同學在解方程時解答出錯,有部分學生沒有按要求檢驗,甚至沒有養成答題的'良好習慣。
三、改進措施
1、強調讀題的重要性,反復讀題,直到讀懂為止,找出題有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準等量關系式,找象“;。.”這樣的標點符號,從中間劃開,符號前為一個等量關系式,符號后面為一個等量關系式。
3、解設未知數時根據題意設兩個未知數,根據等量關系式表示出相關的量并列方程組解答。
4、解完題后用大括號表示結果,并在稿紙上檢驗,一看方程解答是否正確,二看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反思: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錯很正常,做的題多了,就會知道自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錯,改正即可。但作為老師必須要有訓練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5、檢驗并寫出答案。
6、配套問題學生較難理解,應結合題意,表示出相關量,根據物件配套比例,適當配平,并列方程。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初中數學教學階段重難點,仍運用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抽象出數學模型——方程解決、驗證實際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而且,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熟練靈活程度直接體現學生的基本解題素養,因此,學會分析問題審清題意、布列方程解好方程就成了本節課、本階段的重點。而學生經四五年方程訓練,已有運用方程解題的意識和技能,所缺的是分析問題、解決題解的.自主思維能力、靈活的解題技能,所以也成了教學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1)采用抓住關鍵條件即處于變化中的數量及其關系,進行具化——“物”化,假設聯想,從而發現數量間變化關系,布列出方程。例如在講習題:某京劇團準備在市歌舞劇院舉行迎春演出活動,該劇院能容納800人。經調研,如果票價定為30元,那么門票可以全部售完,門票價格每增加1元,售出的門票數目將減少10張。如果只想獲得28000元的門票收入,那么票價應定為多少元.?
分析:“如果人數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1人,人均旅游費用降低10元”是指“(30+1)時人均旅游費用(800—10)元;(30+2)時人均旅游費用(800—10×2)元;(30+3)時人均旅游費用(800—10×3)元;(30+4)時人均旅游費用(800—10×4)元…自然增加X人,即(30+X)時人均旅游費用(800—10X)元。根據基本數量關系式,不難得到[800-10(x-30)]·x=28000或(800-10x)·(x+30)=28000。”
(2)反復提煉、對比優化思考過程,經過思、說、辯,從而內化為解題圖式,學生因成功體驗的累積產生解題自信心,有為的動力。如就同一方程創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視野,同化了不同問題情境的題,增強了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解題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解方程要因題而異,先化簡再轉化為一般形式的方程,不要匆匆地展開,展開時做一步驗一步,最終結合實際情況取舍方程的解。
盡管細致引導,不激勵,不讓其自圓其說,學生自我矯正系統掌握還是比較困難的。把課件當作激勵啟思載體,教學案當作技能形成的礪石,是我教學主要風格,本節課充分體現這點。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4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中的行程問題,教學中,為了突破重難點,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驗證等學習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養成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解決了生活中的幾道實際問題。重點討論了航行、相遇、追及三大類型。縱觀本節課,其中有精彩之處,但也有很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航行問題很簡單,在學習的過程中先回憶了航行問題中的基本公式,然后同學們討論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最后設出未知數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讓同學們經歷了回顧舊知、應用舊知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講解相遇問題與追及問題時,我選了兩名同學分別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表演了相遇和追及,讓這兩個問題動了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用兩種顏色的彩粉筆在黑板上分別來代表兩個人,一邊講解一邊畫出兩個人行走的路線,這樣就將枯燥的代數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幾何問題,大家很容易就從圖示中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等量關系,從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
總之,從整節課來看,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彩點撥、拓展延伸、歸納升華六個環節來進行,學生的'情緒比
較飽滿,思維比較活躍,能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有待探索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時間把握得不夠好;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關注極個別學生,以至于他們的積極性沒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各種方法沒有及時的展示。今后,我還要多加努力,調整教學方法。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5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后,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擺脫了格式上的困擾,新表現出來的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難點是:根據實際問題找出等量關系式,再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因此我們又上了一節鞏固練習課,幫助學生匯總、整理自己腦中千頭萬緒的“等量關系”: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常用的.數量關系確定等量關系。例如: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多少小時能行560千米?這道題中蘊藏的是我們常用的數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由此可以列出方程:70X=560,560÷X=70
其次,我們還可以根據常見的公式確定等量關系。例如:一塊長方形的地長32米,面積是800平方米,它的寬是多少米?這就用到了我們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可以列出等量關系式:長×寬=面積,面積÷寬=長由此可列出方程:32X=800,800÷X=32
最后,如果我們實在沒有現成的數量關系去用,還可以根據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確定等量關系。如:小華有郵票45枚,小華的郵票數比東東多5枚,東東有多少枚郵票?我們先找出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小華比東東多5枚,那么在東東的基礎上再加6枚就是小華的郵票數,由此的到等量關系:東東的郵票數+5=小華的郵票數,列出方程:X+5=45。
數學題一道題可以變化出許多道題,我們每一道題都去做,是做不完的,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我認為數學老師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整理頭腦中的千頭萬緒,找出其中的關鍵點和共同的地方,能舉一反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輕松起來。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6
在這節課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用方程組表示問題中的條件及解方程組的相關知識,而且探究了用方程組解決具有現實意義的實際問題。這一節共安排了五個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比前面的問題更接近現實,數量關系相對比較隱蔽,因此這些問題的分析解決難度比以前的問題也要大些。這節課更為關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數學模型的“探索”過程。它不僅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模型化的方法,合理優化的思想意識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理論上的科學依據。所以我覺得設計此課的重點應該是使學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組并解方程組、檢驗結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數學模型的.作用。
教學中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選取學生熟悉的背景,讓學生體會數學建模的思想。在教學中應發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先獨立探究,再進行合作交流。基于以上原因,這節課的設計我選擇了“學案導學”法,就是是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的教學活動,其顯著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的有效途徑。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體現學案的人文性:名人名言、建議的口氣、溫馨的提示等等,我想這些對于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這節課之后,我感覺目標已經達成,但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
2、
3、
4、
5、
6、
7、
將問題精細化處理,設計好問題分析 在課堂上多進行激勵和評價,對學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注重細節,提高解題正確率 關顧不同階層的學生,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做好板書設計,給學生做題留出充足的空間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加強教師的專業學習,儲備好豐厚的知識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7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用方程組表示問題中的條件以及能運用代入法、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礎上,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抓住實際問題的等量關系建立方程組模型。教學難點是在探究過程中分析題意,由相等關系正確地建立方程組,從而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教學中,為了突破重難點,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驗證等學習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養成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解決了生活中的三道實際問題:牛飼料問題,捐款問題以及紅茶溝門票問題。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當中,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參與并且有效參與的新課程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充分讓時間留給學生,讓講臺留給學生,讓發現留給學生,注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發揚教學民主,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因此在學生解決(探究1)牛飼料問題當中,學生能想出三種列方程組的方法,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我實施新課程理念中的最大成功,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解題,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驗解題時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從而樹立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中,我還通過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采用引發指導、多樣評價、鼓勵肯定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能改變傳統教學的方法,跳出文本,活用教材。如:在探究1解決牛飼料問題中,我先讓學生對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的食量進行估算,再尋求檢驗估算的方法,使學生明確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也就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從而讓學生體驗方程組的實用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對估算與精確計算進行比較,從而明確估算有時會有誤差,要想得到正確數據,需要通過用數學知識精算,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鼓勵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
不足之處:
1、 時間把握得不夠好,使得“感悟與反思”這一教學環節沒有得以實施。
2、 沒有很好地關注極個別學生,以至于他們的積極性沒能得以充分發揮
總之,從整節課來看,學生的情緒比較飽滿,思維比較活躍。我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對重點內容也都能掌握,感覺比以前所上的這節課效果要好。所以我想無論什么樣的課只要在備課時能真正的將“備教材”“備學生”“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結合起來,那么我們就能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同時能主動參與其中的課,讓數學課不在枯燥,不在死板,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到知識,成為學生喜愛的課。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8
學生在解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我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我覺得“重視關鍵句分析訓練,讓學生感悟方程的思想。”
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根據關鍵句找出題目中的直接的相等關系,這樣可以便于學生列出方程,解答問題。由于我知道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對等量關系式的訓練不夠重視,于是我課前談話中用了很多時間對等量關系式的寫法進行了訓練。先從倍數關系,再到相差關系,然后兩種關系合并,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等量關系式,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突出根據關鍵句寫等量關系式,我出示例題后,直接問:“三句話中你覺得哪一句最重要,為什么?”
讓學生根據“20XX年的東北虎只數比2003年的3倍還多100只,寫出三種等量關系,有三種關系式就對應著三種解法,哪一種關系式最容易想到。讓學生感受到要提高正確率,我們可以從最容易的入手,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的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出示問題后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巡視,充分了解學生的困難以及想法,然后才能很好的組織交流。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方程的思想,我故意讓學生先交流用倒推策略解決問題,當交流完列式后讓學生說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識時,學生感到困難,再次問學生用倒推策略解決時,還可能出現什么錯誤,這樣從兩個方面讓學生認識到用倒推策略解決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讓學生主動愿意來學習用方程來解。方法的優劣是比較出來的,當然也是因人而異的。方程為什么要寫設語,方程是怎樣列出來的,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條件,才能更好的利用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才能大大提高正確率。解完例題再次比較總結,列方程是怎樣想的,而倒推策略是怎樣想的。然后再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和價值,學生才會自愿用列方程來解決新的問題。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9
新課改下,要求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張學生個性化學習。善思善想的學生得到幾種不同的解答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數學教學中雖提倡一題多解,可答案是確定的,并非靈活多變,對于上述類型題到底該如何確定答案,新課改實施后考題靈活多變,學生翻閱資料擴大知識面無可厚非。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逐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通過為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孰不知資料中對一些題的答案眾說不一,到底誰是權位,我們師生又該如何面對。
新課程中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么?也可以是聯系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 10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而對于班級中理解能力一直較差的那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大挑戰,學生又是剛接觸用方程來解決問題,雖然連著幾個課時的學習與練習,解題步驟與規范的書寫都有了極大的改觀,但分析題意、找等量關系還是個尚需努力提升的大問題。于是,這幾個課時的例題我都處理得很慢,先把前一節課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易錯點、薄弱環節作簡要的補充復習,再設計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為新知的學習創設一個奠基與梯子,讓他們的思路更順一些。
比如說今天的這堂課,我參照教參建議,將本節課的例題以三個層次呈現:
一、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比如說今天我們去市場買水果,(出示蘋果和梨子的圖片),該付多少錢的問題?你們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大多數學生們快速準確地說出: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要付的水果總價。這個簡單的等量關系式將是今天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看似簡單,但進入方程解決問題中,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便慌了陣腳,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今天我們先來一些鋪墊,讓他們的思想少走彎路。接著,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補充了蘋果的總價和梨的總價分別怎么計算,還主動向老師尋求條件來解決問題。這個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是好的.開端;
二、在解決基礎題:已知蘋果、梨的單價、數量,求出總價后,將條件與問題調整,已知蘋果、梨的數量、梨的單價、要付的總錢數,求蘋果的單價。題目一出,孩子們自信滿滿:“這兩題都是一樣的呀!”“一樣中還有不一樣,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并解決它!”對呀,這兩題的等量關系是一樣的,數據是一樣的,但要求的問題卻不一樣了,這道題用方程怎么解決?學生們主動拿起筆,回憶上節課所學所內容后開始解決問題:
1、解:設未知數;
2、根據第一個環節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他們都習慣了捉筆便完整答題,這種急切、主動的學習態度令我滿意。不過,課堂上我們可以輕松一些,暫時休息一下,讓我們來個解方程男女生P賽。古靈精怪的他們為對方選取了他們認為實力不太強的.選手,其實不然,同學們都很有集體榮譽感,樂于參與、自信滿滿。而臺下的孩子們則比臺上的更是激動,在心里為同伴吶喊加油。“有些同學不僅在觀戰,還在看他們寫得怎么樣,還在思考、可能等下還有評價!”這時,原本有些躁動的課堂安靜了,一個個手舉了起來。他們的評價動聽、到位、詳細,也讓參與者樂意接受。
三、老師就是個“變題龍”,總喜歡把一道題變來變去。瞧!我把其中的一個數字改了,方法還是一樣嗎?把3千克梨變成“2千克梨”了。學生們紛紛點頭,我順著他們的意思將黑板上方程中的3改成了2,改好后轉過身看看滿臉掛著自信與成功喜悅的娃娃們。不!有人搖頭了,還有人興奮地舉手了,靜靜地等待后有人有思考了!還有人沒忍住說出了“乘法分配律”。我依舊選擇了一個一直保持端正坐姿的孩子,并告訴大家我選她的理由,新一道方程便出來了,“能看懂嗎?”其實這兩道方程是一樣的;其實這是乘法分配律。“這條算式中的每個數表示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依次解讀后再來場解方程賽,這次讓我們一起動手算,動靜結合也讓你們不覺得重復吧。
三個環節,孩子們始終投入,而我也覺得欣慰,這樣的學習狀態挺好!你們今天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我很滿意,進步喜人!不過練習的時間卻已不太多了。課堂時間有限,我們終有取舍,重了分析與理解的鋪設,可能尾就略草了,有一些遺憾也好,說明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希望這樣的學習能讓你們有收獲!
【《實際問題與方程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實際問題與方程例五的教學反思07-09
《實際問題與方程例三》的教學反思07-09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07-09
蘇教版數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07-09
《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反思06-25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設計06-02
《方程》教學反思07-07
《方程》的教學反思07-10
教學反思《解方程教學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