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怎樣升上去》教學反思
《國旗怎樣升上去》教學反思
《國旗怎樣怎樣升上去》這一課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一課時。
《新課標》指出: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本課教學盡力讓學生通過創設情境、感知建模,聯系實際,指導探究,開放活動,自主實踐的探究過程來逐步豐富對滑輪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精神,體現小學科學課程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目的。
科學教育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記錄、搜集、分析信息、數據的能力,我在教學活動中一直要求學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證據,讓他們懂得在科學研究中要讓事實來說話,用證據來驗證。學生們在通過實驗驗證“使用定滑輪可能可以省力”的假設,掛在重物另一端的測力計的讀數指示標,卻并沒有按照他們預料的那樣穩穩地停在一個數字上,隨著滑輪上懸掛重物位置的提升,讀數總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著。教師是把教學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告訴他們,說“按道理應該是怎么樣的”還是說“請大家把實驗中收集到的數據記錄下來”?我選擇了后者。如果所有的實驗都是為了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的話,實驗就失去了意義。結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結果的過程更是重要的。數據在科學實驗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學生在學習科學中應該有的科學態度。當各組學生匯報完差異較大的實驗數據后,我再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雖然花費了比原計劃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了解更加清晰了。我想,這種付出應該是有價值的,是會有收獲的!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要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小組活動時組長要安排好誰操作、誰觀察、誰記錄,只有分工明確,通力合作才能把實驗做好。學生的探究活動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探究,但不是放手讓學生動手就行了,老師必須充分估計學生在探究時會遇到的困難,并準備好相應的策略,在學生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分步走、多指導,使學生較好地完成探究活動。要讓學生的分析有理有據,就必須把數據呈現出來。
【《國旗怎樣升上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教學設計07-24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