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電》教學反思
《特殊的電》教學反思
《特殊的電》是牛津版自然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本節課的一大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和觀察,讓學生感知靜電的存在,了解靜電現象的特點并且能知道靜電在生活中的應用。第二大教學目標是知道商店產生的原因,了解避雷針和雷雨天在室外應該怎樣避雷。
課堂的引入是設置了一個故事情境:“幫氣球先生長頭發”。學生們發散思維想了非常多的方法。也有學生觀察力比較敏捷發現了我準備的實驗材料猜到了我們要用“靜電”來幫助氣球先生長頭發。學生對于這樣的實驗都是顯得比較興奮的。但是在實驗活動期間,發現了一個問題。學生將氣球在頭皮摩擦后去吸引碎紙片,碎紙片卻很難被吸引上來,只有少數幾組將實驗做的比較成功的。為了整堂課的進程,我沒有將問題拿出來而是直接拿了幾組成功的來說明了問題。課后戴老師就提出了這個實驗的現象不明顯,并幫我指出可能我用的碎紙片的材料還是太過厚重,推薦我用那種更輕薄的透明紙可能效果會比較好。
這個實驗我準備的材料是氣球和碎紙,旨在通過氣球摩擦頭皮產生靜電從而能夠吸起碎紙片。課后戴老師還給了我一個建議:可以增加一個活動,讓學生嘗試下身邊其他的事物而不是拘泥于氣球通過這樣的操作后會不會產生靜電。
課堂教學內容中戴老師也給我指出了一點。在我教授閃電的類型的時候,我只是比較淺顯的用不同的形態,不同的顏色將它們分類。而更科學的分法是分為云中、云間或云地之間三種。聽了戴老師的意見,回過頭來再看了下教材,其實教材上是有提及的,只能說我自己沒能把教材看透。
課堂中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于學生的預設性還不夠,在講到靜電起電機的時候,當時的預想只是想讓學生看視頻然后說說觀察到的現象僅此而已。但是有個學生將現象可能產生的原因說了一遍,當時我也不好打斷,但是對于靜電起電機真正運作的原理自己也不清楚,當時不知道如何應答隨后就草草收尾。課后戴老師說其實這個問題我當時不要拘泥于靜電起電機的工作原理,這只是個斜街的地方一筆帶過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課后其他老師給我提出的,就是課堂上我沒有面向全部的學生,比較喜歡抽一些喜歡舉手的學生,而缺少對其他學生的關照。可能一個原因是面對那么多班級,要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是有點困難的;還有個原因就是在公開課上會抽舉手的學生會比較保險一些。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整堂課整體還是上的比較完整順暢的。通過之前的課堂將板書改進了一下,由最初的文字板書改為圖文結合,用圖片比較清晰的展示了閃電產生的原理。
在課堂最后一個環節:對雷雨天在室內外如何避雷的討論比較透徹,對學生進行了生命教育。
在戴老師的這些建議下,如果再上一次這節課,我相信應該會上的更好。
【《特殊的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