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教學反思
《動手做》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講授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經歷高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高。
我采用了“單刀直入”直接出示本課主題:用這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出示一個長方形紙片)做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里鋸開呢?先引導學生理解“做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的意思,在學生領會是浪費木料最少,或是一點不浪費木料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鋸開后,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和剪刀試一試,然后再集體匯報方法,最后引出高。讓學生經歷了高的產生過程,對高有比較深刻的感知。
2、知識遷移,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學生有了平行四邊形高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以及梯形的高和底。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畫高時,仍出現了很多問題:有的做圖工具不規范,用鋼筆做圖,線條畫得歪歪斜斜的,說明沒用三角尺,是隨心畫的;有的畫的不是垂線,雖然打了直角符號,但卻不是直角,說明畫垂線的方法忘了;有的找點錯了,即高和底不對應,說明高的概念還很模糊…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問題呢?仔細反思,我覺得自己出現有以下失誤。
1、雖然學生對三角板很熟悉了,但對三角板的直角及直角邊的認識一部分學生還不是很清晰,導致該用直角邊時,不知如何使用,上課前應該讓學生充分熟悉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直角邊。
2、沒有想到學生有這么長時間沒有畫過垂線了,可能會遺忘了畫垂線的方法,課前沒有進行畫垂線的復習,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現有知識。
3、在畫高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概念,它們分別該怎樣畫,逐個讓學生明白畫法,而不應該以優生情況來代替全班同學,更不應該貪多,為求完成教學任務而將節奏加快。
【《動手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