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上冊《可愛的企鵝》說課稿范文
數學一年級上冊《可愛的企鵝》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后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于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范,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于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愿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敘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敘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敘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游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動物?(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里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游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么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么符號,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么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么?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
(把算式寫在作業本上,并匯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說說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干,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說得完整、明白。
師:那么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么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著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只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你想提個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后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里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發現: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信息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后面有6只企鵝。
(組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現規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么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并匯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認真觀察后,說一說。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生:房子里有幾只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里有幾只兔子”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里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匯報,教師講評、展示。
(讓學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后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游戲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說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游戲。
【數學一年級上冊《可愛的企鵝》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數學《找規律》說課稿03-26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說課稿03-08
關于一年級數學上冊習題09-30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六單元的知識重點11-11
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幾和第幾》教案范文09-27
關于北京版數學二年級上冊《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說課稿03-20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