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 1
這是一節新授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比較兩個數或三個數的大小。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并且引導他們了解了情境圖上的意思,學生說出了,小女孩為什么要貨比三家,因為要到最便宜的商店買東西,所以,學生就明白了學習的任務,我們要學習比較小數的大小。
學生了解了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比較,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的學生交流,然后進行了匯報。但是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并不是積極的,匯報交流的方法也不是很好,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在說。后來我讓學生進行匯報,然后,學生說出了幾種方法,有把4.9元變成4元9角,把5.1元變成了5 元3角,然后來比較,就可以看出來,4元9角小于5元3角。學生還說出了用4.9元和5.1元中間的數就是5元,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這樣就可以知道結果了。后來,我也向學生推薦了一種方法,就是當兩個小數比較的時候,以小數點為界線,先比較小數點前面的數,哪個大,那個小數就大,如果小數點前面的.數一樣,再比較小數點后面的數,這樣一位一位的比較,就可以比較出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比較積極的看待問題,但是,我發現學生的堅持性還不夠好,到后來的聽課狀態也不是特別理想,所以,教師要有各種方法來引導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努力的使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聽課上。對于方法的尋找,學生找的比較多,但是在敘述的時候,學生的語言表達比較吃力,有的學生聽別人說完了一遍后,還是不能自己獨立說出方法,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應該想辦法幫助提高。三年級的學生,語言發展應該更加重視,對于計算的方法,和計算的道理的敘述應該加強,特別對學生的聽說能力,仔細傾聽的習慣也要著重培養。
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 2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高低貴賤也有所了解。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所以,上課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有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比較51元和49元的大小時,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比較、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下面談兩點設計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應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高層次思維培養。本節的'“貨比三家”情境問題僅是“小數大小比較”的一個載體、一個案例,應在學生結合具體情境串,比較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錢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總結出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經驗水平上。讓學生經歷這種中高層次的探究思維過程更為重要。
2注重每一個教學環節設計的有效性。如本教學設計最后的“小結”中,讓學生談“結合本課的練習,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幾乎成了數學教學中必有的一個環節,每節課都要求學生談體會和收獲,已無新意,如果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點和應注意的問題則更有價值。
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 3
本課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的鋪墊,我認為一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
這節課上,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比如:比較5.1元與4.9元的大小,我組織學生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比較,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需要改進的地方:(1)應再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在比較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錢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總結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2)應注重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最后設計的“結合本課談體會應變為師生共同小結更好。
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 4
一、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情境
《新課標》中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與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這里我找準了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切合點”,結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創設了“新學期買文具及去哪兒買便宜”這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主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欲望,體驗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也使學生明白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二、鼓勵想法多樣化,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新課程》也指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面對問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無論哪個學生,凡是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都是有效的。為此在教學時我十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樣化, 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本課中在解決“哪兒的文具便宜”這一問題時(實際就是引導學生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我并沒有將比較小數大小的具體方法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創設了自由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鼓勵學生獨立嘗試,提倡方法的多樣化。在這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圍里,對于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思路。我在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的同時還很注重針對學生的各種方法或策略的特點進行評價,使學生在選擇適合自己方法的同時加以掌握,并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活躍,比較策略的多樣性足以說明學生是有自己的數學現實的,學生的學習總是在自己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建構。
三、注重與學生情感交流
心理學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為此我很注重創設師生心理交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得到表現和發展。這堂課一開始我就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加上滿懷激情的導入語,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在教學中,我做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同交流想法。當學生能夠勇敢的舉起小手主動回答問題時,無論回答的正確與否,我都用點頭微笑表示肯定,用懇切語言伴以贊許的目光注視:“積極動腦、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樣的!”“真行,能聯系生活實際比較小數的大小。”“這個方法真不錯,了不起!”等口頭表揚,從而讓孩子在鼓勵中充滿自信。
【數學第六冊《貨比三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蘇教版數學第六冊《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7-24
認識幾分之幾數學第六冊教學反思06-13
數學第六冊《分一分》教學反思10-02
北師大版《貨比三家》三下數學教學反思10-23
北師大版《猜一猜》數學第六冊教學反思09-19
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電影院》教學反思10-13
第六冊數學教學的計劃范文07-22
蘇教版第六冊數學的教學計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