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me by plane》的教學反思
《I came by plane》的教學反思
這是作者一堂區級公開課的教學設計,課前我反復鉆研教材,分析學情,改進教案,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一堂課下來,根據自己的體會及聽課老師的評價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與感受。 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可主要概括為三點。
第一,切實的任務型教學,全面培養學生語言技能。整堂課在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又一個任務型教學活動,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在輕松地學習氛圍中攻克了一個個壁壘,走入了知識的城堡,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魅力與快樂。如續編chant,互問出行方式,趣味閱讀,小記者采訪等活動任務,都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聽、說、讀、寫技能及語言運用能力。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與潛能。課堂上,教師只是一位引導者,更多的則是學生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創造與發展的舞臺,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觀察、發現、歸納、實踐。如讓學生悟出如何詢問及回答出行方式,借助圖片和錄音理解課文內容,合作進行采訪活動等等,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思考、主動汲取。
第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 抽象的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如開始用聲音與圖片來復習單詞效果很理想,理解句型處也采用圖片與聲音相結合產生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還有生動的轉盤游戲讓學生興致盎然。
同時,本節課有以下兩點值得進一步思考和討論:
第一,趣味閱讀活動這一環節,短文內容設置稍難,沒有考慮到基礎薄弱同學的學習能力,導致部分同學沒有完成任務,體驗不到成功的滋味。教師在活動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設計有梯度的活動任務,使每一位學生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第二,評價形式比較單調,基本限于教師對學生單個的評價。其實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有機會采取組員互評,學習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男、女生互評等評價形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I came by plane》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I often go swimming》教學反思12-06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