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與背景》教學設計范文
《主體與背景》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了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范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
教學過程
1、引入
師出示一幅畫,問學生圖中出現了什么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主次關系在哪里?答人物(玩耍)---主體 環境(建筑)——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
2、講授新課
A、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
說說他們的主次關系。及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B、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
學校、家里、游樂場所等
C、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思考可用什么樣的背景來襯托。
師小結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
(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產生和諧的。)
D、師生共同討論作畫步驟
先小組討論、思考主體要畫什么
主體在哪些情況下出現(背景)
小組討論分工問題。
可由一人或兩人來畫主體,剩下的同學畫背景、上色。要做到主體與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畫主體的同學剪下主體,帖于各個背景上。完成整幅圖。
(分小組討論交流創作的內容,綜合練習,相互學習,培養協調能力。)
3、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1人畫主體,其余的畫背景。
4、創作、師輔導
5、作業展示、評價
6、收拾與整理
執教時間3月6日——3月7日
札記
在制作本節課的范作時,我把一張畫著維尼熊的舊賀年卡的背景鏤空掉,背面又貼上了一個封套,然后畫了好幾張風景畫的背景插進去。這樣就變成了“維尼熊去雪山”,“維尼熊去林海”等等有趣的畫面。上課演示時引起了們很大的興趣,也很容易明白了主體與背景的關系。
【《主體與背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主體與背景》教案(通用10篇)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