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教學設計
《利率》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9、100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經歷走進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達等過程,讓學生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結合百分率的知識,運用調查、觀察、討論、分析數量關系等方式,學習利息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策劃理財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利息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稅后利息的計算。
五、教學過程:
一、 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在平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把家中積余下來,暫時用不著的錢存到銀行里去,這是為什么嗎?
二、 聯系實際、感悟新知。
1、那么有關儲蓄方面的知識,你還了解多少?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信息?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板書:利息 = 本金×利率×時間)
小結: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教學例6
(1)、出示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利率表。(書本P99頁)
存期年利率(%)
三個月3.33
半年3.78
一年4.14
二年4.68
三年5.40
(2)、出示例6。讀題后明確,二年期的利率應該就是表格中對應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列式求利息嗎?(試著做一做,集體訂正)
(3)、試一試
張奶奶實際能拿到這么多利息嗎?為什么?(請了解利息稅的同學解釋)
教師強調:這里求得的利息是稅前利息,也叫應得利息。但是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儲蓄所得的利息應繳納5%的利息稅,由儲蓄機構代扣。稅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稅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實際得到的利息,即稅后利息,也叫實得利息。購買國家債券、教育儲蓄不繳納利息稅。
(4)小結:一般我們從銀行取出來的都是稅后利息,所以在多數計算中最后要將利息稅減掉。
這里的5%是什么?
你覺得應該怎樣計算稅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計算器計算亮亮實得利息是多少元?(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三、 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媽媽想把小東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我們一起幫她算算到期時,要繳多少元利息稅,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錢吧!(書本P103第九題)
2、爸爸媽媽給貝貝存了2萬元教育存款,存期為三年,年利率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時憑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可以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1) 貝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錢?
(2) 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應繳納利息稅多少元?
四、 全課總結。
【《利率》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