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點心》的教學設計
《花點心》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體會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創造性制作活動加深體驗。初步嘗試立體造型所帶來的樂趣,感受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示范揉、搓、壓、捏方法,引導學生欣賞與回憶,聯想各種“花點心”的樣式、色彩,以技法導入,然后介紹相關的文化信息,提高學生創作內容的文化指向,最后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結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中國泥玩和面,提高學生對立體造型的興趣,增加對中國民俗文化的了解。
二、 課程分析: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的課程。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設課。
課本以真實的花點心與同齡兒童制作的花點心作對比,導入本課,其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聯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大膽進行創造的動機。“制作示范圖”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運用揉、搓、壓、捏等方法進行創造,課堂活動的照片表示本課不只是學生個人的創作,還可以同學之間互相欣賞、相互評價。
三、 教學策略(重點難點)
著重引發學生對“花點心”的漂亮外表的認識,而不應過于注重是否好吃,可讓學生多欣賞一些花點心,用漂亮的外形去吸引他們,雖然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法,但此時應更關注創作的結果,學生在《玩泥巴》這一課已初步結束的材料的澀性,可在此基礎上加一些揉、搓、壓、捏的技法。
四、 設計思路:
欣賞 → 回憶 → 示范 → 創作 → 欣賞提高
五、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教學意圖 活動作業
【《花點心》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花非花》教學設計06-08
《茉莉花》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16
《金色花》詩文朗讀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1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