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馬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方案
溝馬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科學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根據《z區中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方案》,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繼續踐行“優質均衡,促進公平”鹽都教育發展主題,直面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引領全校廣大教職員工參與“微變革、微創新”行動,通過教育行為的變革和教學細節的創新,務實高效踐行精致管理,深入推進“三性五要素”主體性課堂教學改革向“深水區”邁進,進一步提高教改“紅利”,辦好人民滿意、家長放心、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學校。
二、總體目標
實施“微變革、微創新”行動,關注課堂教學與教育管理的細節,激發全校廣大教師深化課改的動力和智慧,讓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為教育創新的驅動者,合力打造“微變革、微創新”的學校教改文化,實現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三、實施環節
(一)深入解讀“微變革、微創新”的內涵、特征和價值
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是指不涉及事關教育大政方針和宏觀問題的改革,只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實踐操作層面的具體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熱點和難點,著力進行方法、手段、途徑等的變革和創新。
“微變革、微創新”的主要特征是廣泛性、針對性、微積性、實踐性。要廣泛發動全體教職員工,認真梳理可能影響教育教學效益的“具體而細微”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采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檢驗,完善。不求大,一點一滴地研究和解決問題,積微成大,以量變促進質變。“微變革、微創新”,既是行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也涵蓋改革的形式和內容。
“微變革、微創新”看起來不夠宏觀,不成體系,但在有效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的同時,可能引發對教育大問題的突破性思考,意義絕不可低估。推進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不僅是推進學校精致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動力與途徑,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之路。
(二)梳理適合“微變革、微創新”的“具體而微”的問題
“微變革、微創新”從實際問題出發。要全面分析自己從事的管理或教學工作,認真梳理、歸類,找到存在的難點、關注的熱點、工作的盲點,將“微變革、微創新”研究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如:
(1)區域課改深入推進過程中制度層面出現了哪些具體細微的矛盾和問題,你認為應該怎么解決?
(2)現階段學校的管理章程、課改模式、校園文化等制度層面,你認為存在哪些需要調整完善的地方?
(3)你在教書育人過程中,針對什么難點問題,設計了怎樣的有效教學方法、教育方式,創設了怎樣的有效教育情境?
(4)你任教的學科在推進課改中有哪些教育教學細節問題需要進行課題化研究?
(5)課堂教學改革中,你曾經實踐過哪些行之有效的“微變革、微創新”案例?
(三)制定實踐“微變革、微創新”的行動計劃
“微變革、微創新”應當有研究方案。要對梳理出的細小具體的問題進行認真調研,理清關鍵點,找準切入點,確定創新點,制定包括實驗方法、實驗進程、實驗成果預設等在內的行動計劃,確保研究有序進行。
“微變革、微創新”屬于行動研究,廣大教師要在自己工作的領域內大膽進行實驗,在實踐中驗證設想,在實踐中完善方案,在實踐中發現規律,并且重視積累實踐過程中的數據與資料,力求針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和矛盾,創新方式方法,取得實際成效。學校于學期初及時組織專人對教師“微變革、微創新”行動計劃制定情況進行檢查,教學管理過程中對照計劃對教師的相關行動研究進行跟蹤、督查與指導。校長和骨干教師要做好表率,種好“試驗田”,計劃不求大而全,而要在“新”“微”“特”“效”上著力。一份計劃重在解決一個“微問題”,內容應該涵蓋“我的微發現”“我的微創新”“我的微反思”三個部分。
(四)搭建“微變革、微創新”交流展示平臺
“微變革、微創新”又是在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中實現的。在研究過程中,要搜集相關資料,邊學習,邊研究,邊行動,以學習促進研究,以研究指導行動,在行動中加深理解。在學校網站開辟專欄,報道相關研討活動,刊載有關案例或研究成果。好的成果向相關報刊推薦登載,按年度上報區局編輯出版。設立教育“微變革、微創新”論壇,搭建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全體教師可以采取自主申報或組織推薦的方式參與學校的論壇交流和展示。與校本教研活動和周六學習結合起來,針對學校發展、教育教學及管理中的具體矛盾和問題,倡導和激勵全體教師職工大膽進行方法、手段、途徑的改革創新,充分發掘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原創性的好的經驗和做法。積極組織參加區局每學期分層面組織的全區范圍的“微變革、微創新”主題論壇交流活動。
(五)組織參加區“微變革、微創新”系列推進活動
積極組織參加區局今年將要舉行的以下系列推進活動。
1.“微提議”——“我為課改獻一言”征集評比活動
區局將對現有的區級、校級層面的課改文件和實施細則進行梳理討論,針對推進過程中的不足或現階段需要調整、完善的方面,讓廣大教職工建言獻策,甚至可以細致而微到教學的環節,內容不要長(300字以內),每次只談感受最深的一點。此活動涉及區級、校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將結合校本教研和學科教研基地活動進行,定期進行總結反饋。
2.“微校正”——“課改試驗田”深耕活動
校長定期梳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向上級部門匯報自己在深耕課改“試驗田”中的“微創新”,以校長的示范帶動課改的深入。
3.“微視頻”——“微視頻課程化”推廣活動
鼓勵制作教學核心內容“微視頻”,作為學生課前“先學”的精要輔導;制作教學難點突破“微視頻”,作為學生課后鞏固消化的實用載體;錄制課堂精彩一刻“微視頻”,作為教師培訓的鮮活案例。以“微視頻”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益。
4.“微課題”——“我的課題在身邊”研究活動
引導一線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切口很小的問題,在教師個人申報的基礎上,學校審核立項。一般研究周期為3到6個月,最后形成1000字以內的研究報告,上報區局教研室集中驗收結題。定期進行“微課題”研究成果評比,將好的經驗和做法匯編成冊,輻射推廣。
5.“微案例”——“我的微精彩”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微案例”是教師積極參與“微變革、微創新” 的成果主要體現形式,廣大教師要投身微變革,進行微創新,參加區級、校級層面組織的相關案例征集、評比及交流展示活動。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成立溝馬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教科室、教導處負責人為成員,明確全體成員的工作目標、責任和任務,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成立行動實施攻關小組,由教科室牽頭,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組成,先行實施,建立范例,帶動全面。
2.考核評估,促進深入。“微變革、微創新”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實踐性,能有效、實用地解決具體問題,因而更容易產生實際成果,也易于進行評估。要配套建立激勵性評價方案,設置《“微變革、微創新”成果評價表》,以實效為檢驗的重要標準,由專家評委和全體教師現場對評估對象打分,進行等級評價。建立“微變革、微創新”與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掛鉤制度,鼓勵大家踴躍參與創新,對有成效的成果予以鼓勵和獎勵,對于特別優秀的做法要給予重獎,并在全校推廣。同時要及時總結富有成效的做法,形成研究成果,準備參加下半年區局組織的“微變革、微創新”成果評選活動,力爭獲得全區“微變革、微創新”課改成果獎。
【溝馬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學微變革、微創新行動方案08-06
創新教育的教學策略總結01-28
微格教學聽評課記錄總結03-20
馬說的教學體會及反思03-07
葡萄溝教學過程及反思03-19
《葡萄溝》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1
有關微格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10-21
葡萄溝竇桂梅教學反思(通用14篇)11-28
小學安全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總結03-04
體育局創新教育發展計劃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