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稅收總結范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工作或某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幫助和借鑒的一種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中的稅收總結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稅收總結 篇1
【摘要】: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稅,然而我們對稅的了解卻很少。此論文包含對稅的一些淺顯的理解,是作為納稅人應該了解到得一些內容。通過此論文可以使讀者了解到一些基本知識。
【關鍵字】:消費稅,發票,避稅天堂
引言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總要充當著消費者的角色,當我們消費時,就要相應的承擔一些稅。當我們享受這社會為我們提供的便利,如游玩的公園,夜晚的路燈等,此時我們也與稅收聯系在了一起。而這些通常都是被我們忽視掉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這些東西。
一、稅收起源于生活
“稅收”一詞起源于古希臘,愿意是“忍受”。對納稅人而言,稅收是一種負擔和義務,是一種累贅,同時又是一種心理上的包袱。人們不得不為他付出一些東西,比如古代用飼草、禾稈等交納賦稅,還有一些人家用勞動力向國家交稅。而現代主要是用金錢向國家交稅。由于稅收還引起了一些戰爭,如美國的獨立戰爭就是由英國的“茶葉稅”而引起的。稅收源于生活,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
二、生活中的稅收
(1)生活中的那點稅
稅收離我們很近,消費稅使我們最經常接觸到的。我國現在征收消費稅的消費品有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范文寫作汽車輪胎、小汽車、摩托車、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像煙酒對人身體有害的物品為了控制對其的消費而對其增收消費稅,而對高爾夫、珠寶玉石增收消
費稅是因為他們都是一些高檔消費品,是奢侈品。至于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也是為了控制人們對他們的消費。因為他們都是由木頭制成的,我們的森林資源是寶貴的,這些消費品的增加會加劇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也許有人會說:“我并沒有到納稅部門去交過稅啊,怎么說我交了稅呢?”其實,有兩個概念我們要區分開,即納稅人與賦稅人。納稅人是指國家法律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一般是指制造廠商。賦稅人是指稅法沒有規定但是要負擔稅的`人,我們大多數都是賦稅人。百姓消費中的稅負具有轉嫁性,,是指商品在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提高提高售價格或壓低購進價格的方法,將稅負轉嫁給購買者或者供應者的一種經濟現象。所以,當我們消費時,都間接地交了稅。
(2)稅收有據
我們在大量的購物中產生了稅,而發票是我們已經納稅的書面記錄。發票是單位或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取得的首付款憑證。在我國,每開具一份發票,就是一份稅收。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大家所要發票的意識非常薄弱,思想匯報專題就給很多商家逃稅可乘之機。消費時索要發票可以切實保護人民的利益。每一份稅收都是用之于民的,都會給我們社會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公共設施建設貢獻出一份力,從而我們就會享受到更完善的社會設施保障,擁有更完善的社會生活體系,更優美的社會生活環境。因此,消費時主動索取發票是個人綜合素質與道德修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具體行動。
三、稅收與生活
(1)生活需要稅收
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出生到成長,都離不開稅收。我們在政府經營的醫院里出生,在政府開辦的學校里讀書,享受著由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障服務,很多人還在領著失業保險金等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水、電、天然氣,以及乘坐的公共汽車,看的電視節目等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政府去實現這些就需要一定的資金,這些資金就要來源于稅收。所以歸根結底稅收是源于人們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需要。然而現實中,“稅收的貢獻在于共產主義精神”并不屬于大多數人的思想,稅收征納雙方存在著利益沖突。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巧妙的避稅甚至想方設法逃稅。而這些例子在一些名人里面也屢見不鮮,比如韋唯、郭臺銘、劉曉慶等。他們很多也都因為稅收問題而身敗名裂。而在一些大企業甚至國與國之間,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協議,來降低稅率以謀求雙方的最大利益,最為典型的就是廣泛分布于各國家避稅天堂。很多國家也避稅天堂而損失大量的稅收。所以,作為需要納稅的一份子,積極納稅也是個人修養的良好體現。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富蘭克林曾說:“在這個世界,只有死亡和稅是逃不掉的。”只要有集體,就會有湊份子,只要有社區,就會有管理費,只要有國家,就會有稅收。“稅收就是喂養政府的奶娘。”沒有稅收,政府無以支撐,沒有辦法繼續運行下去。馬克思這一判斷算是對國家稅主權鞭辟入里的解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稅收是通過再分配機制,返利于民,增加公共服務,擴大社會福利,調節社會不平等,是國家走向公平和諧社會所不可缺少的國家強制管理手段,也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必要前提。國家收走的稅會以不同方式返還于納稅人手中,就比如一個在外辛苦掙錢的男人,卻非常爽快地把所有收入交給管家的老婆一樣,國家正是扮演“管家老婆”角色。至今還沒有一個“無稅烏托邦”幸存于地球某一個角落。即使是避稅天堂那樣稅率極低的地方,還是有稅收的,而且避稅天堂的低稅率很多是提供給特定國家或企業的。
總之,稅收的開征總有其用途,而且是用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以,我們首先要積極納稅,盡自己的一份力。然后,要監督他人納稅,不給不法商家偷稅漏稅的可乘之機,積極索要發票。最后,政府要廣泛的宣傳有關稅收知識,讓廣大民眾了解稅收的意義所在,以便稅收征納雙方有一個好的契合點。
生活中的稅收總結 篇2
【摘要】“非居民企業”概念的引入符合企業與主權國家實際聯系的經濟現實,更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稅收利益,但其稅源的零散性也增加了征管難度。本文首先介紹了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內容,闡述了我國非居民稅收管理在稅源監控、信息獲取與共享、電子商務沖擊、法規漏洞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介紹了國外先進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經驗,最后提出提高納稅主體納稅遵從度、嚴控稅源、實現信息共享和注重人才培養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非居民企業 稅收管轄權 稅收征管
由于非居民企業的臨時性、流動性和隱蔽性等特征,使得其成為國際上稅收征管難度較大的零散稅源,其管理的成功與否不僅體現我國的稅收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響國家的稅收利益。如何以新稅法實施為契機,加強其稅收征管,提升管理水平,成為目前國際稅收管理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一、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內容
1.經營所得的管理。經營所得主要包括構成常設機構的外國企業以及在我國設立的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從事建筑、安裝、裝配、修理、咨詢、設計、文體演出等勞務取得、勞務所得和銷售貨物所得等。非居民企業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的經營利潤與居民企業的征稅原則上基本一致,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和居民企業的規定也相同,并統一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2.投資所得的管理。投資所得包括權益性投資所得和債權性投資所得,前者主要為股息、紅利所得,后者主要為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該項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以支付所得稅單位為扣繳義務人,從每次支付的款項中代扣代繳應納稅額。
3.財產所得的管理。財產所得主要包括有形資產轉讓收益如建筑物、機器設備、車船等,無形資產轉讓收益如股權、有價證券土地使用權等。財產所得應納企業所得稅額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計算,其適用稅率與扣繳方法與投資所得相同。
4.經濟活動涉及的其他稅種的管理。除企業所得稅外,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需要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或者營業稅,投資所得、財產所得大多應繳納營業稅,若同時訂立的合同協議還應當繳納印花稅;而來華施工人員還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1.稅源監控存在盲區。①非居民企業避、逃稅現象突出,稅收流失嚴重。中國境內的非居民企業在現實經濟活動中避、逃稅手段多樣,主要有三種:其一,通過跨國聯屬企業轉移定價和不合理分攤成本費用;其二,通過濫用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實現課稅主體變相轉移;其三,利用國際稅收屏蔽。②所得稅扣繳難以全部到位。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國居民企業對非居民企業稅收政策不甚了解,對非居民企業對華提供的勞務服務、特許權使用費等情況是否需要在中國大陸履行納稅義務不熟悉,把源泉扣繳協管錯誤地當成“分外事”,或是對代扣代繳義務有所了解,但怕影響對外經濟合作和交流,而不按規定履行扣繳義務,從而使得國家稅收受損。而有的非居民企業跨境勞務時間短,還未等稅務機關實施管理,可能工程已結束或人員已離境,來華人員又多為技術人員,流動性強,平時基本游離于稅務機關監控范圍之外,稅務機關履行事前指定程序較難,因此也可能造成扣繳義務履行不到位。
2.信息獲取與共享有障礙。①稅務機關信息掌握不及時、取證困難。目前,相當數量在中國境內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項目的非居民不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納稅,稅務機關難以及時掌握承包工程和勞務項目有關的信息,使得代扣代繳稅款工作難以落實,導致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所涉及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印花稅等稅收流失較為嚴重。②政府各職能部門間溝通渠道不順暢。
從外部而言,目前稅務機關與其他政府部門間尚未建立有效的協作溝通機制,各涉外政府部門向稅務機關提供信息的法定義務不明確,相互之間又缺乏協商機制,以致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外部信息溝通不暢,使得稅務部門難以實現對非居民企業的全方位管理。從內部而言,稅政、稅源、稽查等部門各司其職,信息溝通不足,缺乏有效互動,易造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非居民稅收業務的敏感性,不可避免地造成漏征漏管現象。③現行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的效用未充分發揮。當前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點:一是稅收情報交換程序繁瑣,時間跨度較長,不適應人員頻繁流動和交易瞬間即逝等特點;二是稅收情報交換對象僅限于稅收協定締約國及稅收協定適用稅種;三是稅收情報交換技術手段尚需完善;
四是稅收情報交換方式有限,實踐中真正應用并取得實效的是專項情報交換和自動情報交換,行業范圍情報交換和同期稅務檢查等方式尚未付諸實踐。
3.電子商務的興起沖擊了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遠程辦公和在線交易成為可能,物理空間上的集中不再成為公司經營管理上的必然要求,通訊手段的發展使現行稅收政策下的勞務發生地難以確定。電子商務的高效性、匿名性和無紙化特點使得外國公司可以輕易地選擇交易中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地和勞務活動的提供地,將交易轉移到稅率較低的收入來源國進行,獲得本不應擁有的居民身份,從而享受某些稅收協定中的稅收優惠。
4.稅收法規尚有漏洞。我國目前的稅收法規、稅收協定尚存在漏洞,為非居民企業避、逃稅款提供了空間。非居民企業在以投資收益最大化、稅負最小化為目標的思想指導下,必然會進行特定的經濟安排以達到避稅的目的,而國家稅收法規和各國雙邊稅收協定的漏洞,則為非居民企業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我國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對于防范資本弱化避稅采取固定比例法,但是固定比例的額度以及相關的計算對象等至今仍未出臺配套政策,為非居民企業避稅提供了空間,也給反避稅執行造成了極大困難。
5.專業人才缺乏。總體來說,我國國際稅收專業人員較為缺乏,稅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非居民稅收管理工作要求稅務人員既要懂得專業性很強的國際稅收業務知識、熟悉外語、掌握國內外財務會計,又要懂合同、外匯、貿易和法律知識。稅務人員的業務綜合素質不高,達不到對非居民企業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要求,對非居民企業管理工作停留在有稅就征的層面上,就無法深入開展非居民稅收管理工作,致使對非居民企業監控不到位。目前,由于業務復雜、專業性強而征管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部分基層稅務機關一般僅在稅政管理部門設置一名專職或兼職人員從事國際稅收工作,難以滿足開展國際稅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國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方法
1.信息共享機制健全,現代化管理水平高。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內收入局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十大稅務管理計算機中心,在總部設立兩大稅務信息處理中心,并與銀行、保險公司及各企業的計算機聯網,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納稅核算、稅款征收、催繳欠稅等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同時,國內稅收法典規定銀行、財產保險等部門都必須定期將本身及與其發生經濟聯系的納稅人的經濟活動情況傳給聯邦、州、地方三級稅務部門;每個企業雇主必須定期將本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及雇員的工資薪金收入情況報給三級稅務部門。嚴明的納稅意識、高效的信息化征管手段和明確的納稅申報義務,為非居民的納稅申報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來源。
2.稅源監控制度嚴密,多樣化與法制化共存。
(1)稅源監控主體的多樣化。如,日本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多種協稅組織,如法人稅納稅人協會全國聯合會、其他申報表納稅人協會全國聯合會、注冊稅務會計師協會日本聯合會等,這些協稅組織幫助解答有關稅收問題、向稅務機關反映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協調征納關系等,并利用在金融、物價、交通、商業管理部門建立的協稅護稅組織進行代征、代扣稅款工作,為稅務機關加強稅收管理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2)稅源監控多部門協作機制的法制化。稅收行政協助和行政委托的法制化使得稅務機關及相關的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得到了法律層次上的明確和規范,使得稅源監控的多部門協作能夠順利啟動,相關爭議能夠順利解決,協作費用有適當的來源,從而大大減少了稅源監控多部門協作的交易費用。德國除了對行政協助在《聯邦行政程序法》中進行一般性的規定外,還在其《稅收基本法》中就稅收行政協助和司法協助進行了特別規定。
3.重視稅務檢查,稽查手段嚴格到位。美國十分重視對非居民的稅務檢查。2006年美國國內收入局發起了檢查常設機構的.項目,該項目由大中型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與自雇者管理局負責。美國國內收入局計劃每年檢查大約1 000份納稅申報表,從中抽選出100家企業進行納稅檢查,檢查的目的意在發現這些納稅人在美國是否設立了常設機構。檢查人員需要在信息文件查詢系統中查找大量納稅人資料,包括納稅人在世界范圍內的業務組織結構圖、納稅人全部或部分擁有的美國的資產的存放地、納稅人的租賃合同、購銷合同、在美國進行市場調查或為公司進行廣告宣傳的人員姓名和聯系方□··2011.7中旬式,其所簽訂的所有書面合同及詳細的口頭協議等。
4.注重為納稅人服務,稅收服務體系良好。澳大利亞稅務局十分重視稅收宣傳,改善為納稅人服務。一是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稅法宣傳,如用33中語言發行各式各樣的出版物及稅收資料,用8種語言舉辦商貿研討會,每月通過澳大利亞國家廣播電臺節目與納稅人對話,下戶走訪解疑等。二是建立客戶滿意最大化目標,努力提高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服務的水平、質量以及工作效率。三是重視納稅人對稅收服務質量意見的反饋,設立了專門的意見反饋科,接受納稅人投訴或表揚,一方面促進了稅務人員不斷糾正錯誤,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及時解答納稅人提出的各類問題。
四、完善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建議
1.提高納稅主體納稅遵從度,減少稅款的流失。
(1)增強非居民自行申報的意識。稅法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承包工程作業或提供勞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分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并在工程項目完工或勞務合同履行完畢后結清稅款。目前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納稅人主動申報的情形仍不夠理想,稅務部門應該強化政策宣傳,提高非居民的稅法遵從度,保護稅收收入。
(2)增強居民企業扣繳義務人的責任意識。稅務部門要從兩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可以組織專門的非居民企業稅收宣傳和培訓輔導活動,增強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信息的敏感性,對非居民業務較多的重點企業,稅務機關要主動與其業務人員、財務人員進行針對性強的非居民企業稅收知識、資料提供、扣繳流程等系統培訓,加強重點稅源管理;另一方面,稅務部門可以加大對不扣繳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督促居民扣繳義務的責任企業按稅法規定及時履行扣繳義務。
(3)加大對非居民企業避稅行為的懲處力度。近年來非居民企業利用稅收政策漏洞或征管手段滯后規避勞務稅收的現象越來越多,稅務部門應加強調研,拓展非居民企業稅收的反避稅工作思路,探索非居民企業稅收反避稅的手段和方法。
2.嚴控源頭,確保非居民稅收管理到位。
(1)加強源泉控管,關注源泉扣繳大戶。可以實行非居民企業專項所得備案制,密切注意其經濟活動,并落實稅收管理員責任制、及時了解和掌握所屬企業(包括內資企業)涉外經濟往來情況、保證源泉扣繳等實施。實行源泉扣繳的最大優點在于可以加強我國對非居民企業的稅收管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防止國際偷漏稅,簡化納稅手續。關注源泉扣繳大戶,掌握對外支付項目匯款金額和涉及企業名單,逆流而上,核查企業的合同、協議、票據,清分境、內外收入歸屬等過程,判定相關事項是否符合法定征、免稅或不予征稅條件,查核是否存在偷稅、避稅情況,是否有跨國稅源漏征漏管情況,從而有效控管稅源。
(2)強化稅源監控,減少稅收流失。強化稅源監控,一是規范管理常設機構,積極督促對個別構成常設機構但登記手續不全的項目單位補齊手續;二是及早入手,摸清外方分利征收所得稅的調查和征管工作,建立制度,確保應征稅款足額入庫;三是加強情報核查與提供工作;四是注意對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項目涉稅情況的調查。
3.加強信息橫向和縱向聯系,實現信息共享。
(1)加強各政府職能部門的協作。從外部而言,需要提升信息共享和傳遞的法律層面,根據稅收征管法修改實施細則,明確制定涉稅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從立法層面保證包括非居民企業在內的部門間的信息有效傳遞,打破因審批權限造成的信息阻隔,讓信息共享落實到基層。
從內部而言,非居民企業稅收屬于國際稅收部門的管理范圍,企業所得稅屬于所得稅管理部門的業務范疇,因此,兩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與合作。此外,還應加強國際稅務管理部門與流轉稅、征管、計統、稽查等部門的信息溝通,建立機關內部信息采集傳遞制度、建立聯合工作機制。
(2)引入事實推定規則。鑒于稅務機關的舉證存在多方困難,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的嵇峰認為,在事實推定規則缺失的情況下,非居民稅收管理會面臨執法窘境,將民事訴訟中的事實推定規則引入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將有助于稅務機關獲取非居民企業違法證據。事實推定原則,即根據某一事實成立的基礎而推定成立另一事實的舉證方式。通過此舉措,有利于更加全面獲取非居民企業相關信息,但還需注意此規則實施時的限制性規定,以防止基層稅務機關濫用本規則侵害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3)充分發揮國際稅收合作與協調的效用。在實際工作中,應適當調整稅收協定中的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內容,使其朝著更科學、簡化、明確、有利于推動經貿往來和人才流動的方面發展。同時,開展反濫用協定調查,與部分國家換函或談判,修訂原有協定,堵塞漏洞,防止協定的濫用;還要拓展國際稅收信息交換與分享,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和稅收協定網絡,定期與締約國互相提供及核實稅收情報,防止非居民企業進行國際避稅。
4.培養專業人才,提高對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能力。
培養專業人才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擴大非居民企業稅收業務培訓對象,包括少數主管非居民企業稅收的稅務人員和其他各類稅務管理崗位的人員。二是擴大培訓的范圍,改變過去居民和非居民企業稅收業務割裂培訓的狀況,將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納入企業所得稅的全面培訓范圍之內,同時要加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外語等跨學科知識的培訓,提高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更新培訓內容。培訓重點應包括企業財務數據中涉及的應付利潤、利息費用等以及財務數據未包括的股權結構、融資資本、負債結構、董事會決議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同時應更新談判要領、調查程序、取證方式等培訓內容,進一步提高工作技能。
生活中的稅收總結 篇3
摘要:我國的稅制政策框架與會計制度的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兩者不斷地改革和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市場經濟對規范的制度體系的需要,但某些方面也使得稅收目標與會計目標的差異越來越大,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的差異也逐步的擴大。本文主要談談我國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關聯及差異一些問題。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法規是國家收取稅金的基本法律。稅法是國家的基本法規之一,它要求會計制度必須遵從稅法。在會計制度安排與實務處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符合稅收法規要求,首先要滿足國家對會計信息的需要,根據財務報表確定的收入和利潤作為計稅依據,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主導會計信息的提供和使用。然而,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又要有各自的制度體系,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不受稅收法規的影響,會計信息應該是獨立、公允和完整的,只有在納稅額度產生分歧時,納稅人與稅務部門根據稅法規定協商調整。
一、研究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關聯及差異的意義
(一)對于減少稅制與會計制度改革過程中的一些矛盾有重要意義,可以使得兩項制度很快磨合。在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進程中,我國的各項制度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長官意志,常常是某一項制度實施得到很高的效益,但卻與其他制度往往發生沖突,而制度結構在整體評價來看卻是低效。稅收準則與會計制度在改革過程中同樣存在一些摩擦,只有加強稅收制度與會計準則的耦合,稅收征納雙方的摩擦才能減少,使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對于解決稅收流失和稅務工作的效率低下有積極作用。在稅收法規與會計制度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兩種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異,對同一納稅人在經營活動中的同一經濟業務有可能受不同制度管轄,稅收法規與企業會計制度出現一些矛盾,而降低稅收征管效率。為提高工作效率,在實企業的實際情況,由專家分別打分。初步建立的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企業整體社會責任的評價結果應該是7個方面的函數:V=F(V1,V2,V3,V4,V5,V6,V7)。。其中,Wi是第i個因素層的`權重值,Vi為第i個因素層的評價得分,且根據上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因素層的評價值其中Vij是第i個因素層的第j個指標的得分,Wij是指標層的權重值,即第i個因素層的第j個指標的權重,且對于各因素層Wi和各指標層的權重Wij建議參照財政部企業效績評價體系的做法,即由相關性權重法與德爾菲法相結合來確定。各指標層的得分Vij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計算出的結果,采用專家綜合分析判斷法來決定。
依據上述指標體系評價,既可以按指標層單獨考核企業某一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也可以按因素層全面考核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在相關數據不完備的情況下,也可以就其中的某幾個準則層進行評價。
結語:企業社會責任不單單萌生于個別企業家的道德良心覺醒,更是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推動下,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因此,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的研究,將會推動全社會共同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日益成熟,也對我們更深入的理解科學發展觀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1]羅輝,陳支武.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綜述[J].中西部科技.2008,(2):49-50.
[2]Carroll,Archie 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definitional[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8(3):268-295.
[3]張偉凡.企業社會責任運動中的多重影響因素淺析[J].集團經濟研究.2006,(8):288-289.
[4]曹鳳月.企業道德責任的三重依據[J].哲學動態.2007,(2):35-39.
[5]卡羅爾,巴克霍爾茨著.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管理[M].黃煜平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6]夏明月.現代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評述[J].倫理學研究.2008,4:100-104.
[7]王加燦.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J].企業經濟.2006,5:63-65.
[8]郭濤,劉衛華.企業社會責任的分析與提升[J].經營管理.2008,(559):93-94.
[9]朱永明.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經緯.2008,5:97-100.
【生活中的稅收總結】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精選13篇)02-21
拼音中輕聲的總結03-30
英語中的時態概述總結02-08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數學筆記03-19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精選10篇)02-25
區域性發展戰略中的教育要素總結09-14
低碳生活的措施總結(通用12篇)08-26
精益生產方式中的零缺陷品質管理方法總結03-28
大學學生會生活部的總結范文03-19
應屆生校園生活總結(精選14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