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藥材產業發展形勢的分析報告
縣藥材產業發展形勢的分析報告
我縣地處秦嶺南麓、巴山北坡,境內崇山峻嶺、溝壑縱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了我縣豐富的自然資源,縣內有豐富的水電、煤炭、板石資源,也有中藥材、茶葉、魔芋等多種農副特產資源。特別是中藥材資源,品種多、儲量大,素有“天然藥庫”、“中國黃蓮之鄉”之美稱,在省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如何利用好我縣豐富的藥材資源,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形勢分析
近幾年,我縣藥材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政策引導下,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看,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力度顯然不夠,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多。
一是產業鏈尚未形成,組織化程度不高,各個環節過于分散,相互之間缺少合作,產業集聚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閑置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影響了中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是藥農種植技術傳統落后,藥材品質差,不符合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我縣中藥材規范種植起步晚、基礎差,藥農種植技術傳統落后,質量意識、科技意識淡薄,藥材規范種植管理技術尚不成熟,種植的中藥材品種過多過雜,無強有力的主導優勢品種,藥材品質良秀不齊,很難大面積推廣種植。
三是較低的產業效益。目前我縣的中藥材產業,既沒有大的龍頭企業帶動,又沒有專業的藥農協會組織,藥農藥商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導致整體效益不高,產業優勢沒有得到正常發揮。
四是發展機制不良,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藥材產業的引導上力度顯然不足,基本處于原生狀態,嚴重制約著我縣藥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五是藥材產品結構不合理,出售的中藥材產品一般產品多,暢銷產品少,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多,深、精加工產品少,加工增值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藥材附加值,藥農收入得不到保障,藥材種植無積極性。
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針對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現狀,我認為我縣的中藥材產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成為富縣強縣的支柱產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是延長產業鏈,逆向抓產業。市場經濟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場為導向。過去藥農“種植”——“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應加強調控力度,扶持藥材加工企業,同時引導藥材加工企業依托本地能生產的藥材原產品加工增值,讓企業的生產帶動藥農的規模種植,引導藥農以市場需求決定種植品種,逆向抓產業,加強中藥材的綜合開發利用,形成以新藥、功能食品、生物農藥等終端產品的開發,延長中藥材產業鏈,壯大產業實體,使我縣中藥產業向著產業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爭取資金支持,推動藥材產業發展。上級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適度的中藥材產品研發資金和生產扶持資金,對重點產地、重點品種予以扶持,支持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積極引進外資,加強與外地企業的合作力度,建立與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相配套的中藥加工企業,對中藥材進行深加工,使我縣的中藥材上品種、上檔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縣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導產品,推動藥材產業發展。
三是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種植模式。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從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實現規范化生產。發展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確保藥材質量的穩定性。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種植模式,加快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努力提高中藥材生產水平,推進中藥材科技進步和產業現代化進程。
四是因勢利導,建立中藥材中介服務網絡。組建涉及中藥材產、供、銷各環節的中介服務組織,使農戶、企業、相關技術部門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合作發展機制,形成組織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專業化經營、集團化運作的現代化發展格局,提高中藥材產業開發的水平和效益,促進產業各環節的和諧發展。
五是成立藥農協會,保護藥農權益。組織專業協會,做好配套服務工作,將全縣的中藥材種植戶牢牢地團結在協會周圍。通過協會,不斷地向廣大藥農提供種植技術服務與咨詢,逐步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為廣大藥農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系列化配套服務。通過協會和企業簽訂訂單,減少風險,讓藥農放心種植,無后顧之憂。
【縣藥材產業發展形勢的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小雜糧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3-06
關于石膏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關于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調研報告范文02-04
形勢任務報告范文03-19
鄉鎮核桃產業調研報告范文02-27
地理信息產業規劃報告精選03-19
關于區文化創意產業調研報告范文03-20
縣行政服務中心調研報告范文02-08
縣地方志述職述廉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