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

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

時間:2024-07-05 08:41:50

關于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

關于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

關于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

  摘要:任何設計都存在風格與設計文脈前后因循的問題,中國近現代西化的歷史使得我們丟掉了自已傳統的設計文脈,本文簡單分析了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提出了國力強大后的中國尋找本民族傳統設計文脈的價值,并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上如何繼承與創新,進行了指導思想和設計方法的探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中國文化傳統;設計文脈;現代設計思路

  中國的近現代史展開的是一部急速變換的動蕩畫卷,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經歷了否定之否定的反復過程。中國人的心態也經歷了從天方大國到落后挨打,從放棄傳統到重拾自信的波瀾起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本土的設計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以至于今天我們中國人穿著的服裝、居住的樓房、使用的家具等等都是西方傳來的樣式;而當我們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被有強力提出時一一在設計方面我們似乎覺察到出了問題——中國的傳統去哪兒了?我們如何又能在世界上樹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

  一、如何割斷了中國傳統的設計文脈

  1915年~1923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掀起了一場崇尚科學、民主、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狂潮。由于封建政治的黑暗、科技的落后、經濟的貧困而導致的帝國主義侵略,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使得一大批代表中國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的東西徹底失望,他們認識到,必須從文化思想上與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完全決裂,向西方學習中國才有出路。

  到西方去留學便成了當時很多有志之士的選擇,其實早在1854年就有中國人容閎畢業于耶魯大學,他滿懷著教育救國的理想在獲得學士學位的當年,就啟程趕往當時苦難深重的中國。之后又有眾多的留學生出國學習,在思想文化領域我們熟知的有:嚴復、胡適、秋瑾、章太炎、魯迅、馬寅初、周培源、郭沫若等,在藝術方面有:梁思成、劉開渠、常書鴻、劉海粟、艾青等,他們除了尋求救國之道外,也帶回了西方的文化審美和藝術形式。錢文忠教授甚至說:留學生改寫了中國近代史。

  我們現在談論新文化運動更多的是從政治方面分析其進步與局限性,其實,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后來的“西式化設計”也產生了推動和深遠的影響。如果說當時對封建傳統文化與藝術形式的擯棄是為了尋求新生,那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和十年動亂則給中國歷史留下來的文物與文化帶來的是一場浩劫,隨之是對中國傳統設計形式的進一步否定。以至于后來當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建設時,我們在眾多領域已經遺忘記了本土的設計文脈,學習著包豪斯,夾雜著希臘、羅馬的傳統樣式開始了我們經濟建設起步階段的設計。

  二、再續中國傳統設計文脈的價值

  馬未都在說家具收藏時感慨道:我們的床上有很結實的欄桿,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這些地方所得到的潛在的好處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可惜中國人放棄了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變化,帶來了很多幸福的,這樣一個層面享受的這樣一張床,被我們逐漸地拋棄了,讓我們自己都睡在了外國床上。何只是家具?看看現在我們中國人的服裝,又怎么不是如此:最近根據一份來自專業調查公司對品牌服裝的調查結果,有人呼吁:“洋裝最流行,國貨當自強”。該調查顯示:中國有53.3%的消費者比較傾向于國外的服裝品牌,傾向于國內品牌的僅占16.7%,洋品牌表現出強勁的名牌姿態。國產品牌正面臨“洋品牌”的擠壓,其生存空間令人擔憂。面對國際品牌在中國土地上的咄咄逼人,國產品牌不免需要沉思。某服裝產業設計師認為,盲目模仿西方設計,甚至抄襲國外品牌的設計,導致企業漠視自主設計創新,不注重培養優秀的服裝設計師。當國外品牌進人中國以后,消費者便有意轉向了這些品牌。

  中國現在有些自主服裝品牌已經意識到打造原創設計的價值,提出“中國特質”與“現代時尚”的完美結合。中國古代服裝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一直較為系統地延續著一種端莊、含蓄、體現社會身份的風格,并且在世界民族之林自信地樹立起衣冠王國的地位,創造出中國服裝特有的東方神韻。中國人的身材面容和西方人其實存在很大區別,中國人對服裝的本質認識也與西方有所不同,從審美角度來看,中國人穿著體現東方美的衣服會更好。 再來看一下建筑與環境設計,中國傳統的設計理念講求的是“天人合一”,建筑的形態更多地表現為群落的狀態,注重的是與所處環境的協調統一;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強調的是單體建筑。中國人傳統的思想是從來不把自己與自然環境分離開的,拿四合院與西方建筑比較…一西方建筑環境的中心位置是孤立的建筑;而四合院的中心位置卻是具有中國哲學意味的,體現“虛空”的庭院,其上接天宇,其下承大地,而人居其中。中國人這種天、地、人三才共生的觀念,使得我們能夠長期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生生不息。

  現在中國正在步人城市化的過程中,很多城市環境的建設越來越失去原來統一的風格和自己的地方特色,城市里眾多的現代建筑d王越來越彼此不相協調,繼承中國傳統的營造思想會給我們現在復雜矛盾的城市建設找到出路。

  三、怎樣再續中國傳統的設計文脈

  首先應該明確傳承中國傳統的設計文脈不是指古代形式的翻版,也不是傳統設計元素支離破碎的隨便使用。我們展開設計的原動力應該來自民族血脈深處的“基因”,只有找對了“基因”,才能保證我們新創造的設計屬于“中國風格”,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樹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我們現在所處的科技時代、信息化時代已經與歷史上的手工業時代、封建社會具有很大不同。儒雅飄逸的深衣長袖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然而一身西服也無法體現中國人曾經具有的氣質。如何再續東方特質服裝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是本土服裝開發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對于各種設計而言,工業時代面對的是型材,手工業時期隨意的自然造型可能更多的要轉變為摸數化的幾何形式。其實現代的幾何形式可以理解為古代繁瑣形式的精練與抽象——在建筑與環境建設上現代簡潔的造型與中國傳統的理念并不矛盾,我們依然可以創造內外環境滲透交融的建筑,也應該為創造生態環保、有序和諧的城市環境而努力。隨著時代的進步,繼承與發展我們自己的傳統才是中國今后設計的方向,借助1984年馮驥才小說《神鞭》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鞭沒了,神留著”(圖2,圖3)。

  四、結語

  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連同中國正在崛起的經濟在很多中國人中培養了一種新的自信,這種自信與中國更加堅定自信的世界角色緊密相連!秺W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一書的作者徐國琦說:“中國人在幾十年的時問里都懷有一種自卑感。成功舉辦奧運會并贏得奧運金牌總數第一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這種自卑”。圍繞著奧運會也讓世界看到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式現代藝術設計能夠創造出的燦爛。

  我們相信在設計領域,中國全面回歸自己傳統文化軌道的時代已經到來,由此開創的中國創造將再次讓世界矚目,我們這次所展開的設計華章,也將如唐、宋、元、明、清世代延續的文脈一樣,而薪火相傳。

【回歸傳承中國文脈的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4

程序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3-20

工業設計表現技法課程教學革新論文03-10

觀看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文藝晚會感想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關于中國夢的總結03-20

中國自慰報告范文02-16

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探索與實踐課題工作報告范文02-03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字的創意設計》的教學設計03-02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3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