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 1
一所普普通通的農村中學,硬件不算好,師資不算強,生源更是一般,甚至一度頻臨被拆并之境。但僅僅兩年之后,這所農村學校卻異軍突起,一鳴驚人,讓無數人目瞪口呆。
更讓人驚奇的是,它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開課,沒有延長教學時間,沒有額外補課,且副科開齊開足,沒有疲憊不堪的師生。晨讀:學生自覺,教師輕松;課堂:不要“看上去很美”,要實在的效果;在45分鐘內展示你的才華;副科不認真上就是一種破壞;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才是減負;其實,后六中學一直是抱著這種平穩的心態來教學的。當師資、硬件和生源都不如別的學校,學生學習時間又不能靠補課來增加時,他們靠的就是做實過程中的每一步。
然而,在當前信息開放的社會,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規程、教改經驗已無秘密可言,關鍵是看落實。所有思路、想法、目標和要求都要靠每個教師每個學生來落實來實現。
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努力落實責任,把別人寫在書上的、說在嘴上的、掛在墻上的落實到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行動上。如:
1、進一步明確常規檢查的標準,注重常規質量,注重實際,多檢查學生的作業本和講義,評教師的批改情況;多檢查老師的備課本和講評試卷,評教師的教學研究情況。
2、學生是學生生存的根本所在。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不僅要關注優秀學生,更要從最基礎的方面關注中等生和后進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建議每次大型考試后,由教務處組織開展全體教師參加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全員性談話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念,端正學習態度;可以開展“無批評日”活動,加強正面引導,給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教師的關愛和學校的關懷,使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3、教師上課時要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基礎,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落實“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純知識傳授為智能并重)、“五讓”(即: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達,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結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式要逐步實現由單向灌輸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習方式過渡,摒棄陳舊低效的教學模式。
4、以“聽課+評課”模式為載體,嚴格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5、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備課和指導學生自習、輔助差生學習中去,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反思回味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充分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喜悅,提高效益,提高能力。
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 2
在深入學習后六中學 “做好常規就是奇跡” 這一理念后,我深受觸動,仿佛開啟了一扇通往教育真諦的新大門,從中獲得了多方面的深刻體會。
對常規教育價值的重新審視
以前,對于教育中的常規工作,我雖知曉其重要性,但并沒有像后六中學那樣深刻領悟到它蘊含的巨大能量。后六中學用實際行動證明,常規絕非是簡單的、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從日常的課堂教學,到作業布置與批改,再到課余時間的利用,每一個看似平凡的環節,都可能成為培養學生素養、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輕視常規,更不能將其視為一種形式主義的束縛,而是應該把它當作是塑造學生和提升教學品質的重要途徑。
常規管理精細化的重要意義
后六中學的常規管理精細到令人贊嘆的程度。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嚴格把控教學進度,不隨意加快或減慢,確保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作業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準地布置適量、適度且有針對性的作業。這使我明白,精細化的常規管理是保障教育質量穩定的關鍵。只有將每一個教育環節都精細規劃和嚴格執行,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這種精細化管理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能力。
教師在常規工作中的關鍵作用
后六中學的奇跡離不開教師對常規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教師們是常規工作的執行者,更是創新者。他們認真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課堂充滿活力和吸引力。在作業批改中,教師們不僅僅是簡單地判斷對錯,更會通過批注、評語等方式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和心理狀態。這讓我認識到,教師在常規工作中的態度和能力直接決定了教育質量的高低。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中,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用智慧去挖掘他們的潛力。
對自身教育實踐的反思與改進
學習后六中學的經驗后,我對自己過往的教育實踐進行了深刻反思。我發現自己在常規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在作業布置上有時缺乏足夠的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時間管理上,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偏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積極借鑒后六中學的成功經驗,從細節入手,優化自己的常規工作。我會更加注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靈活性,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計作業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扎實有效地開展。
總之,后六中學 “做好常規就是奇跡” 這一理念為我在教育之路上點亮了一盞明燈。它讓我明白,教育無需追求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只要我們把常規工作做到極致,奇跡就會在平凡中誕生。我將把這些體會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助力他們成長成才。
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 3
后六中學 “做好常規就是奇跡” 這一理念,如同一顆投入教育之湖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知和深刻的感悟。
一、常規 —— 教育大廈的堅實根基
以往,我對教育常規的理解較為膚淺,僅僅將其看作是一些既定的程序和步驟。然而,后六中學卻向我們展現了常規的真正力量。常規工作涵蓋了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到課程的安排,從課堂的組織到課后的輔導,每一個環節都是構成教育大廈的基石。后六中學用實踐證明,只有扎實做好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穩定而可靠的保障。這些常規工作就像是細密的網絡,看似平凡,卻能將教育的各個要素緊密相連,共同編織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
二、精細管理 —— 常規工作的靈魂所在
后六中學在常規管理上的精細程度堪稱典范。他們對于教學過程的把控精確到了每一個細節。例如,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上,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是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知識的難易程度合理規劃,確保學生在每一個知識點上都能理解透徹。在作業管理方面,更是體現了精細化的魅力。學校對作業的內容、數量、難度都有嚴格的把控,避免了無效作業的出現。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布置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的訓練。這種精細管理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方式,更是一種對教育質量負責的態度。它讓每一個教育行為都能準確地擊中目標,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教師 —— 常規工作的關鍵踐行者
后六中學的奇跡背后,是教師們對常規工作的堅守和付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是常規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也是常規工作價值的創造者。在備課環節,后六中學的教師們深入研究教材和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將每一堂課都打造成知識的盛宴。在課堂上,他們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批改作業時,教師們認真負責,通過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教師們對常規工作的全身心投入,讓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溫度和智慧。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四、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啟示與改變
學習后六中學的經驗后,我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意識到在以往的常規工作中,存在著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有時不夠細致,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在作業批改方面,雖然認真,但在反饋的及時性和針對性上還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將以后六中學為榜樣,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自己的`常規工作。首先,更加精心地制定教學計劃,將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個課時,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其次,在作業布置上,要更加注重質量而非數量,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分層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得到提升。在批改作業時,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并給予具體的建議和鼓勵。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時間管理,合理分配講解、練習和互動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后六中學 “做好常規就是奇跡” 的理念為我打開了一扇教育的新視窗。它讓我明白,教育的偉大往往蘊藏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要我們秉持著對教育的敬畏之心,用心做好每一個常規環節,就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奇跡,為學生的未來點亮一盞盞明燈。
【學習后六中學《做好常規就是奇跡》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后六中學后的心得體會09-17
學習后六中學心得體會范文07-27
學習后六中學辦學經驗心得體會范文09-08
教學常規的學習心得體會09-15
學習《教學常規》的感想05-28
中學教學常規考評方案07-01
關于體育新教學常規學習的心得體會07-23
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后的感想10-17
教學常規月個人學習心得體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