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消費》教學與反思
《合理的消費》教學與反思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所編排的內容,都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每節(jié)的內容都是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來教育兒童。
《合理的消費》一課的教學,就是通過讓學生說自己的生活、討論消費的合理性、交流合理消費設計方案等活動,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明白要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在引導學生理解如何才是合理的消費時,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現(xiàn)成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的例子,并結合數(shù)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關于《消費知多少》的調查,與學生共同探討了幾個問題:在你的生活中哪些錢是必須花的?哪些錢是可花可不花的?可花可不花的錢怎么辦?學生很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來。有的學生結合自身的例子,談到自己為了買個漂亮的布娃娃與父母發(fā)生過不愉快的爭執(zhí),有的為了買那些想吃的不合格的食品偷偷地拿過父母的錢。通過交流,這些孩子感到十分后悔,覺得這些都是不合理的消費,不應該亂花父母的錢。
教材中還有一項活動:假設你有20元錢,你準備怎樣使用呢?我便讓學生以20元為花錢的限度,制訂一個花錢計劃,學生們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花錢計劃,他們?yōu)樽约旱幕ㄥX計劃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在全班交流時,有一位學生小君提出想用這20元錢先買一作文選,再給媽媽買一件生日禮物。她的想法,贏得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我在對這位同學的計劃給予肯定的同時,也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懂得關心父母,懂得感恩。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白零用錢應該怎樣花,怎樣花才算是合理消費。引導學生分清日常生活中哪些錢是必須花的,哪些錢是可花可不花的,即購物時應該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通過討論交流領悟了一些道理,我覺得在教學中要及時以學生反映出生活中問題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社會生活品質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技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品質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師的重要責任。
【《合理的消費》教學與反思】相關文章: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3-19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