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教學反思
首先我要感謝上級領導和本學科老師不辭辛苦頂風冒雨來到我們香安小學交流研討。《品德與社會》新教材力圖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我在教學“我們的生活需要誰”這個主題中,利用多媒體根據教材呈現了一組學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場景:吃早餐;上學路上;乘公共汽車;進校;到商店買學習用品;回家看電視。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尋找為我們生活提供方便的各行各業的人們,特別介入了剛剛過后的五十年一遇的暴風雪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從而讓學生的道德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教材有一句話:“我們來觀察一天的生活,看看都有哪些人為我們服務。”我就是根據提示話,假設想象暴風雪那天要是沒有環衛工人、沒有警察叔叔,這時我們的城市會怎么樣?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什么變化?緊密地開發了學生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他們體會到了日常的生活中與他人的一種內在聯系,從我們離不開他們的服務入手,感受人與人共生共存的關系。回到主題: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關鍵詞“需要”,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讓學生發現相關的人,更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需要”。
我們知道,“需要”是一種體驗過程,在學生的體驗培養中既要有情感的投入,也要有思維的介入,情理交融才能使感悟深刻豐富。我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受人們的服務是他們所需要的。課前我拍攝的一組照片,目的是讓學生們發現我們學校收發室的 劉 老師,食堂的叔叔、阿姨,還有打掃衛生的阿姨為我們工作的場景,可能孩子們每天都他們交流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通過課堂教學的體驗,孩子們清楚地感受到由于他們的辛勤工作為學校和大家創建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孩子們再遇到他們時就能很尊重他們的勞動,這樣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實效就能夠凸顯出來了。無論是什么課,總會留有遺憾和不足的,在多媒體軟件應用的連貫性上操作不是很熟練,今后我會更加注意,課件中的播放順序應由近及遠,靈活選擇教學行為。
希望今后,我能夠和更多的品社教師通過交流與學習提高個人專業化的發展,為更多的學生服務!
【品德與社會《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設計02-22
《猜猜我是誰》教學反思02-22
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教學設計02-23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教學反思03-07
《色彩與生活》教學反思01-12
品德《家人的愛》課堂教學反思(精選7篇)07-31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通用9篇)09-13
品德與社會《我為家庭添歡樂》教學設計范文10-09
《我愛我們班》教學反思總結02-23
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