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課文教案
《相信未來》課文教案
教學大目標:培養學生獨立賞析當代詩歌的能力
具體的目標: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活動體驗法
注意問題: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kai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二、課題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要求:聽課文錄音,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基本結構:
1—2節: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痛斥現實
第3節: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
第4節: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相信未來
第5節:面對表層的創傷,繼續前進,任人評說
第6節: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
第7節:點明題旨,發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決心戰斗
四、分析鑒賞,把握主旨
(一)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相信未來》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燈的教案(精選15篇)10-17
課文《通分》的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10
《品質》課文教案(精選10篇)09-26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
課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2篇)10-12
關于《未來的蔬菜》教案03-20
迎接美好未來優秀教案02-22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