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趙州橋》的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近期以來一直在練習分段,學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對于這一類較簡單的段落結構能正確判斷。有了分段的基礎,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許多,過渡句是可以找出來的,但是很多孩子還是沒有掌握它的作用,又進行了指導。仿寫“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子,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活躍,寫得較簡單,但是結構基本正確。
正如羅丹所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言文字自身經常是簡單的,教師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挖掘語言文字背后東西,想方法啟發同學的聯想和想象,化干癟枯燥的語言符號為鮮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同學真正開始用心想象時,他們獨特的感悟才干被激活!囤w州橋》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橋,只有當這座文字的橋化為同學可以凝神注視的橋時,感悟才是真實存在于同學的心靈深處的。在教學中,我抓住“堅固”和“美觀”兩大詞讓同學感悟,讓同學換個角度將這座橋想象成一個人、一個老人、一個忘記了年齡的老人,同學的想象被激活了,他們自身在感動、在自豪。至于橋的“美觀”顯然在文字上就比“堅固”來得生動些,教學中我創設了一種氛圍,讓同學閉目想象。同學的想象力被充沛調動,使文本自身更具有張力。
【《趙州橋》的第三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03-13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