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思考的論文
有關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思考的論文
高校實驗室分研究型實驗室、教學型實驗室和教學研究型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教學研究型實驗室既為教學服務,也是創新研究的基地,且面向全校師生及社會開放。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屬于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其實驗教學人員既是實驗室管理員,也是技術人員,要參與實驗室的管理建設,在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根據近幾年的實踐,本文提出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若干設想。
一、明確建設理念,發揮優勢資源
1.建設理念。理念是行為的先導,理念的創新才能帶來教學隊伍的發展。創新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理念,實現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客觀情況的和諧統一。教學研究型實驗室既為教學服務,也要開展科學研究。實驗教學隊伍建設以人為核心,要想形成鼓勵、支持和幫助實驗教學人員干事業的良好氛圍,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2.創新資源。創新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實驗教學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具有高水平人才隊伍、大型儀器設備、重大科研創新項目等優勢創新資源。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在推進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應發揮資源優勢,以科研促教學。如,將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納入科研創新團隊建設中,鼓勵實驗教學人員完成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從事科學研究,通過參與科研項目,不斷汲取新知識,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積累科研實踐,提高實驗教學隊伍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從而增強實驗教學的深度,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健全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1.評估考核。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加強實驗教學隊伍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但績效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對促進隊伍發展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保證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教學隊伍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建立評價體系時應堅持以下原則:①客觀公正的原則。要全面、準確、實事求是地反映實驗教學人員實際工作狀況,并按照統一的標準,對每一位實驗教學人員當年教學、科研所作出的成績作出公平、公正的評價。②績效掛鉤的原則。將考評結果與實驗教學人員的薪酬、晉升等進行掛鉤,選擇能反映實驗教學人員隊伍的工作成績的關鍵業績指標進行績效考核。提高實驗室教學人員對考評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指引并促進其全面發展。③教學與科研兼顧的原則。在考評指標設計上要使教學與科學研究平衡發展,堅持教學、科學研究共同提高,通過設置合理的兩者考核指標分值所占比重,幫助實驗教學人員克服“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促進兩者的有機結合。
2.激勵機制。激勵可分為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對于實驗教學人員來說,物質激勵主要是指薪酬待遇;非物質激勵主要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主要表現為職稱晉升、自我價值實現等方面。①薪酬待遇方面。在高校,實驗系列教師的收入要普遍低于其他教師,這與學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有關。實驗教學人員收入分配機制,在與績效考核掛鉤的同時,實行多勞多得、按勞動成果分配的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因此,實驗教學人員薪酬組成包括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管理津貼。另外,實驗教學人員通常是實驗室一個或多個教研組和課題組的成員,其工作往往不表現為獨立的成果,而是溶于教學、科研成果之中。所以在獎金等分配上有待于建立合理的制度,避免出現“有名無份,有份無名”的現象。②職稱評定方面。實驗教學人員無論多優秀,都與正高無緣,這種“低人一等”的待遇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得高學歷的人員不愿進實驗室工作,技術精湛的高素質實驗人才的匱乏成了實驗室教學、科研水平提高的瓶頸。因此,在職稱評定時,應解放思想,打破實驗教師系列的職稱評定標準中無正高級職稱的慣例。實驗教師系列評審應設置正高職稱崗位——教授級實驗崗,或者設置關鍵實驗崗,實行“低職高聘”,即副高職稱給予正高級職稱的待遇。同時,根據實驗教學隊伍教學與科研兩重性的特點和要求,充實完善晉職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標準中既要有教學的內容,也要有科研的要求,如規定晉升所需的論文中,既要有實驗教學方面相關的,也要有一定質量的科研論文。③自我實現方面。高校教師自我期望值較高,希望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都想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取得顯著成就,并得到社會認可,這就是高校教師的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目前,國家、省、部、學校都設置了各種獎項鼓勵和表彰在科學研究、教學方面做出優異成績的人,但這些獎項針對實驗教學人員設置得特別少。為調動實驗室教學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引入各種獎勵機制,以此增強實驗人員的榮譽感、成就感,針對實驗室的具體工作,可以設立“實驗教學優秀獎”實、“實驗技術創新獎”、“實驗技術成果”、“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獎”等獎勵項目,肯定成績、表彰先進、共同提高。
三、創新用人機制,優化教學隊伍
1.用人模式。采取務實與靈活相結合的用人機制,建立一種固定與流動、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隊伍用人模式。利用教學研究型實驗室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優勢,在鞏固原實驗崗位人員的基礎上,建立專任教師、科學研究系列人員參與機制,鼓勵教理論科的專任教師進入實驗室,教授、研究員以創新實驗項目等形式參與實驗教學,同時也通過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吸收實驗室優秀的研究生進入實驗教學隊伍。
2.隊伍培養。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驗室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積極創造條件給實驗教學人員多方吸收教學、科研經驗的機會,來提高實驗崗位人員的業務素質。例如,邀請其他大學、科研機構實驗室的專家或學者來講學和傳授經驗;通過組團考察、實驗室聯誼會、參加研討會等組織人員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學習借鑒優秀的經驗,改進教學方法。②采取“多形式、多內容”的方式提高教學隊伍素質。如安排實驗室人員通過在職或脫產的形式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以提高實驗室教學人員的學歷層次;通過教學技能評比和設置實驗教學改革項目等形式來促進他們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等。
總之,實驗教學人員是實驗室提高實驗教學與科研水平的中堅力量,只有堅持先進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設一只高素質、強能力的隊伍,才能為學校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小玲,林瑩,陳德慰,等.“教學科研型”高校實驗室運行機制改革的思考[J].廣西農業生物科學,2008,(27):152-154.
[2]李霞,張偉新.高校實驗室隊伍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現狀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3(26):289-291.
[3]阮彩群,任毅.基于激勵機制的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132-133.
[4]朱茜,施曉峰,等.論對高校科研教師的非物質激勵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85-186.
[5]趙慶雙,聞星火,李明,等.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實驗室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9-12.
項目資助:浙江農林大學高教研究項目,“我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運行管理機制的研究與設計”
【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標下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報告08-20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思考論文09-05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的思考論文10-09
高校環境設計教學思考論文10-11
中職平面設計的教學思考論文05-22
機械優化設計實驗教學研究論文09-30
中國傳統民居課教學思考論文08-20
飛行器氣動設計教學思考論文06-15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思考論文07-13
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環境工程論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