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評課報告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雨》評課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雨》評課報告 1
今天,聆聽了陳曉威老師上的《秋天的雨》這課,讓我受益匪淺。整堂課,我想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美”。
首先是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的“美”。
《秋天的雨》一課,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其次是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美,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學會欣賞美;
陳老師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動情、激情。她將收集到的圖片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讓學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這節課,陳老師通過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讀中感悟語言的內涵,在指導學生逐句朗讀后,陳老師給學生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把第二小節連起來讀了一次,讓學生潛移默化體會到了語言的美。
三、是教師的評價語美
整堂課,陳老師總是用動聽的評價語來對學生的回答或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里,感受老師的鼓勵,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最后,我覺得陳老師比較注重學生對詞語和句子的積累。如:在學生劃好表示顏色的詞后,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詞也是表示顏色多的;在學生學了第二小節后,讓學生把書中的優美句子背誦下來,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但遺憾的是這節課陳老師沒讓學生把學到的語言運用起來,如果能在學習第二小節時,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蔽蚁日堃晃粚W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著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這樣通過擴展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發現美。
但在此,我也想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老師這節課的詞語教學時間不是很充足,我想低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還是占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詞語掌握不好,即使文章的語言再美,也是讀不出什么韻味的。以后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探討和研究。
《秋天的雨》評課報告 2
今天聆聽了欒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與大家共同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唐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欒老師正是把讀慣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地里,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
3、重視了語言積累。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
聽欒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松,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覺得,唐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欒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臺,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最好是學生寫好后,讓他們美美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秋天的雨》評課報告 3
在第一輪的示范課中蔡云云老師講的《秋天的雨》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1、以境觸情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閱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條件的限制,蔡老師盡可能的去給學生創造環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熏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讀——積累——感悟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啟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 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說中積累,這些過程,課中是這樣按排了一些內容: 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八鸭t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于學了兩句。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的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說說菊花的其它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說。(像今天他們就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 最后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抄下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后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2)以讀帶說,以說帶讀
以讀帶說,以說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詞語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五彩繽紛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亚锾斓拇箝T打開了。”先讀,再說,說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扒锾斓挠,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薄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凹t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復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覺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
3、寫作方法的滲透
蔡老師隊孩子以課文為范例教授寫作的方法給我一很大的啟發,這讓我想到我在三年級時對學生的寫作教學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的。蔡老師讓孩子們自由說秋天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色,然后把幾個孩子的話語組合在一起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一段話,再請幾個孩子說一說有組成一段話,最后告訴人們這是一個美麗的秋天,這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這對于剛剛接觸作文學習的孩子從句子到段,從段到篇的構成方法揭開了作文那神秘的面紗,很容易就將孩子領進了寫作的大門。這種自然而然的順勢引導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秋天的雨》評課報告 4
在金秋十月,聽了《秋天的雨》,感覺格外不一樣。高老師的課突出了兩個字:“美”和“實”。
1、美。美在精心準備的課件色彩豐富,突顯文意;用心選擇的音樂,渲染意境。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走入文本,用心傾聽秋日的'私語。
2、實。實在復習導入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分段講解流程清晰。析詞析句一絲不茍,練習設計及時有效。最后再談收獲,回歸整體。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尤其是在處理背誦這個環節,方法多樣,循序漸進,讀的充分,背的水到渠成。如果沒有教師的細心設計和引導,要做到這一步很難。
在教研交流的時候,有老師說這節課的提問有些生硬,是因為教師問得比較直接。那怎樣問好呢?我有一點小小的想法。例如在說“銀杏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問:“你見過銀杏的葉子嗎?你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嗎?為什么你沒見過銀杏的葉子畫的卻和老師出示的葉子差不多呢?這就是比喻的好處:把我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我們熟悉的事物來代替,讓我們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
【《秋天的雨》評課報告】相關文章:
《秋天的雨》評課總結(精選7篇)09-23
關于觀課評課報告07-17
優質課教案《秋天的雨》08-09
音樂課評課報告范文09-14
秋天的雨一課的教學反思07-05
初中聽評課報告范例07-14
《爺爺和小樹》評課報告08-07
語文常態課自評報告09-09
校本課程評課的報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