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的報告范文
關于云計算的報告范文
一、 云計算的概念
什么是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幾萬甚至幾千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一片。因此,云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超過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如此強大的運算能力幾乎無所不能。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各自的需求進行存儲和運算。
關于云計算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云計算是一種通過Internet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動態(tài)可伸縮的虛擬化的資源的計算模式。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給出了更加詳細的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狹義的云計算和廣義的云計算
狹義的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件、平臺、軟件)。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的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fā)展融合的產物。
二、 云計算的發(fā)展
云計算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以下5個階段:
一是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又稱感知期,人們對新技術產品和概念開始感知,并且表現出興趣;
二是過熱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人們一擁而上,紛紛采用這種新技術,討論這種新技術。典型成功的案例往往會把人們的這種熱情加上把催化劑;
三是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又稱幻想破滅期。過度的預期,嚴峻的現實,往往會把人們心理的一把火澆滅;
四是復蘇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又稱恢復期。人們開始反思問題,并從實際出發(fā)考慮技術的價值。相比之前冷靜不少;
五是成熟期(Plateau ofProductivity),又稱高原期。該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平常。”。
三、 云計算的結構
云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這里所謂的層次,是分層體系架構意義上的“層次”。IaaS,PaaS,SaaS分別在基礎設施層,軟件開放運行平臺層,應用軟件層實現。
四、 云計算的特征
云計算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資源配置動態(tài)化。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動態(tài)劃分或釋放不同的物理和虛擬資源,當增加一個需求時,可通過增加可用的資源進行匹配,實現資源的快速彈性提供;如果用戶不再使用這部分資源時,可釋放這些資源。云計算為客戶提供的這種能力是無限的,實現了IT資源利用的可擴展性。
(2)需求服務自助化。云計算為客戶提供自助化的資源服務,用戶無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動得到自助的計算資源能力。同時云系統為客戶提供一定的應用服務目錄,客戶可采用自助方式選擇滿足自身需求的服務項目和內容。
(3)以網絡為中心——云計算的組件和整體構架由網絡連接在一起并存在于網絡中,同時通過網絡向用戶提供服務。而客戶可借助不同的終端設備,通過標準的應用實現對網絡的訪問,從而使得云計算的服務無處不在。
(4)服務可計量化。在提供云服務過程中,針對客戶不同的服務類型,通過計量的方法來自動控制和優(yōu)化資源配置。即資源的使用可被監(jiān)測和控
制,是一種即付即用的服務模式。
(5)資源的池化和透明化——對云服務的提供者而言,各種底層資源(計算、儲存、網絡、資源邏輯等)的異構性(如果存在某種異構性)被屏蔽,邊界被打破,所有的資源可以被統一管理和調度,成為所謂的“資源池”,從而為用戶提供按需服務;對用戶而言,這些資源是透明的,無限大的,用戶無須了解內部結構,只關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即可。
五、 云計算的應用
理論上講在全部的領域都有應用,它就像是一個在遠端的服務器,我們想用上面的資源或運算能力,只需即時購買,即時享受服務。 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在兩個方面。
一是我們已經在享受的,但是我們很少關注的云應用。比方說apple的Icloud那些擁有iphone手機,Itunes的用戶就可以通過網絡從apple的APP store下載歌曲、電影、軟件等等,但是在這強調的是,云應用遠不止這些普通意義上上同步。
二是IaaS業(yè)務,比較常見的像陽光云、盛大云,均是云計算服務器供應商。不論是企業(yè)用戶,還是散戶均可以通過網上購買來享受服務。
六、 云計算的發(fā)展趨勢
云計算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終將成為整個社會信息化的基礎設施。
1、標準化
現階段,云計算的技術和服務尚未成熟。標準化是云計算快速發(fā)展、
走進大眾的助推器。
2、開放性
云計算的開發(fā)性,包括對云計算互操作性的要求、對云計算計算和產品的開放性接口的要求、對云計算服務的開放性和互聯互通要求等許多方面。
3、“純云”和“云+端”共存
鑒于海量用戶的海量需求得到滿足,這兩種模式都將并行不悖地發(fā)展。一直以來,處于各自的利益考慮,不同廠商對云計算給出的定義并不一樣。微軟提出了“云+端”的概念,即“云”和“端”都具備很強的計算能力;Google則認為未來幾乎所有的軟件都可以搬上網,以服務取代軟件,云計算將使終端性能極度被削弱,因此強調“純云”。但在現階段,即使Google也不得不承認“端”存在的必要性,并在客戶端方面開始了一些實質性的工作,以便更好地連接到“云”上。
【云計算的報告】相關文章:
個人計算機裝機報告03-19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報告01-20
關于火燒云教學設計03-20
《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設計03-13
解決計算機報告的內存與實際安裝的不一致03-19
計算機常用小技巧總結12-20
馬云改造小賣部零售計劃03-19
計算機網絡課程總結精選02-14
計算機技師技術總結(精選11篇)04-29
計算機的組成原理教案(精選16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