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誠信》優秀教案
《社會需要誠信》優秀教案
課型:活動性學習
教材分析: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和做事的道德核心,是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單元主要選擇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課題和活動,讓學生了解成新內涵的同時,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讓學生從小懂得要做一個講誠信、講道德的人,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立業之本,立國之本,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誠信的理解不單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而更多的是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漸近的過程。雖然會受到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但他們懂得“誠信是金”的道理。并能初步感受誠信的重要性,盡管如此但卻還不能用誠信來作為做人的一種標準,孰不知:誠信是千金難買的,講誠信可以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得到更多的快樂,是人立足于社會的根本。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兒童的生活體驗,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 幫助學生認識到在現代社會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2.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難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誠信,將誠信內化為美德,外化為行動。
教學準備:
1、調查身邊誠信和不誠信的人。
2、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經典事例。
3、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故事視頻和錄音、插圖、文字圖片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哪個更重要
教師活動:教學引入,引導學生思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先來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走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 “榮譽”這七個背包囊。船到江心的時候,突然,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動起來,艄公說:“船太小了,太重了!客官你必須丟掉一個背囊,才能安全的渡過難關。”思索了一會,年青人哪個都不舍得丟......)
1.請你們想一想年輕人應該丟掉哪一個背囊?為什么?
2.誠信可以扔掉嗎?為什么?
3.設想一下,這個青年扔掉誠信后會怎樣?在我們生活中,人們有時常常在不經意中丟掉了誠信。然而,當誠信被丟掉時,同時還會失去什么?(讀教材P3中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4.你認為什么樣的行為是講誠信?
小結: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說的和做的一個樣,不說謊話,不欺騙他人。
學生活動:談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分析,激發學生熱情,知道誠信的重要性。
活動二、做人做事貴在誠信
教師活動:播放FLASH小故事《狼來了》,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的小男孩最后的結局將會是什么?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局?這個故事對你有何啟示?
教師點評: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做人不能常說謊話,尤其是同樣一件事情說謊的次數多了人們就不當回事了。更不要騙人否則會遲早自食惡果。所以,做人做事要講究誠信,誠信是金,誠信待人才能換得別人的尊重與信任。
學生活動:品味典故,認識誠信
1. 說說與誠信有關的成語、典故。
請學生說說與誠信有關的歷史典故和成語故事。
總結:與誠信有關的典故有“烽火戲諸候”、 “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成語比如“一諾千金“、“徒木為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言九鼎”等。以上都說明了誠信待人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我們贏得人際交往的勝利。
2.你認為什么是誠信呢?
先請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指出: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
設計意圖: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環節我順應孩子們愛聽故事的天性,采用故事開課,觸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故事情境中感悟誠信的重要,為下一步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活動三、假如沒有誠信:
學生活動: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誠信和不誠信的人?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前調查所得的資料,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認識什么是誠信。感悟誠信的可貴。
教師活動:小結。誠信會使他人產生信任感,大家愿意跟你交往合作;反之,缺失誠信會引起他人的不信任和不滿,發展下去終將被他人被社會所拋棄。國家也提出了新時代公民的生活準則——“八榮八恥”,有關誠信的是:(齊)“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把動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因此,本環節,我巧妙地將文本資料和生活素材進行了重組,使教育活動更具生活性和時代性。一是以學生身邊的人為載體,采用比較法,激勵學生去思考、去感悟、去內化,讓學生明白講誠信的好處與不講誠信的危害。二是重溫新時代公民生活準則——“八榮八恥”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明白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是社會的呼喚。
活動四、走進誠信,遠離欺詐
學生活動:談自己在誠信方面做得怎么樣?
小結:誠信是個人立足于社會的通行證和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同時,誠信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孔子說——人無信不立。就是說:一個人失去了誠信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誠信是交往的基礎,是人格的根本,千萬不能缺失。
教師活動: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關的視頻文件和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假貨品、假藥品和圖片文件。
師: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著我們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們做人要將誠信,否則不但害了別人,還害了自己,最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師:是的。同學們,這個真實的新聞事件在警示著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不誠不信,不但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更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生活動:說自己知道的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
學生交流,投影簡短名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諾千金, 一言九鼎, 一言為定。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誠實守信乃為人之本。
學生活動:談遇到下例情況,你應該怎么做呢?(投影情境)
(1)來到教室,數學課代表正在收作業,可是我還有幾道題做不到,同桌的作業本就在旁邊……
(2)課間操到了,我實在不愿去做操,想起上周有位同學就是假裝肚子疼騙過了老師……
(3)英語考試,有位家長來敲門,老師去開門了,這是一個機會……
(4)我向學校圖書室借的一本課外書明天就要到期了,可是我還沒看完……
(5)課間我向同學請教一道數學難題,他已經給我講了兩遍可我仍然沒弄懂……
(6)放學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個陌生人問我:告訴我,你們班張健家住在哪里?我……
教師活動:小結 :是啊,誠信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的。希望同學們從小事做起,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為人誠實,言而有信,做一個受人歡迎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以學生的認知和經驗為起點,要求學生講自己的誠信故事或因不講誠信帶來危害的事例、搜集積累誠信的名言警句,激勵學生針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增強了情感體驗,積累了生活經驗,將誠信教育真正融入到了學生的生活之中,真正體現了課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導生活的理念。知道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立業之本,立國之本,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
活動五:聯系生活,建立誠信
教師活動:說說同學誠信行為,評選班級守信大使,建立誠信檔案。
學生活動:(1)開展“我想對你說”活動;(2)“評選班級守信大使”(3)建立誠信檔案。
設計理由: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誠信,將誠信內化為美德,外化為行動。
【《社會需要誠信》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