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的教案設計
《海燕》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
一 著重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同時學習對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樹立革命的人生觀,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斗。
教學設想:
一 布置預習:讀一遍課文;弄懂不認識的字詞;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 如何理解海燕這一藝術形象的典型意義,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
要根據散文詩的特點加強朗讀、背誦,在講解和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緊緊圍繞三幅畫面引導學生加深理解。
三 結合課文,運用象征手法,以《鋪路石》或《!窞轭}寫一篇散文。
四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了解作者寫作《海燕》的經過及《海燕》的戰斗作用、現實意義;弄清以大海為背景的暴風雨到來前夕的三幅圖畫,正確劃分段落。
二 通過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對比,學習對比、擬人修辭手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檢查課前預習。
教師檢查預習。提出要求:要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要求認真聽別人提問題,結合課文分析解決)。(在提問題的基礎上),明確:要掌握下列幾個拼音;呻吟()膽怯()翡()翠蜿蜒()(拼音可用小黑板展示,讓學生上黑板填寫)。
二 介紹作者。
高爾基(1868—1936),蘇聯作家,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面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歷豐富。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寧會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響,1906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被列寧稱為是“一本很及時的好書”。高爾基的小說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有《底層》等,除此以外,作者還寫了許多政論、特寫、回憶、文學論文等,對世界文學的影響很大。
三 解題。
這是一首散文詩,散文詩是一種文學的體裁,它是富有詩意的散文。作為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者高爾基,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寫這樣的散文詩呢?指定學生讀注①。注釋告訴我們,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一九0五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時候。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丑惡嘴臉,就寫下了《海燕》這篇散文詩。作者以海燕為題,一是醒目,可以象征無產階級革命先驅,二是可以躲過沙皇檢查機關的耳目。
四 講讀課文。
。ㄒ唬┓侄。
這篇課文以大海為背景,教師朗讀一下,請大家注意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的變化,然后考慮一下,大致可分為幾幅圖畫。
1.教師范讀全文。
2.學生回答問題。
3.教師小結:全文著重描繪了三幅圖畫。第一幅,從“在蒼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第二幅,從“烏云越來越暗……是的,遮不不住的!”第三幅,從“狂風吼叫……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三幅圖畫就是全文的三段。第一段寫海燕對暴風雨到來的渴望;第二段寫海燕為暴風雨迫近而歡樂,而號叫;第三段,寫海燕在暴風雨就要來臨時發出了勝利的預言。
。ǘ┓治龅谝欢。
現在我們學習第一段。
1.指定學生朗讀1—3節,要求學生思考: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海燕有什么表現?
學生討論,回答。明確: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說明一場暴風雨正在孕育。(板書有著重號的詞語,下同。排列格式見板書設計 總表)就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烏云和大海之間高傲地飛翔,表現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
2.教師追問:作者為什么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為什么用“高傲”來修飾“飛翔”?在回答后告訴學生:這里的“黑色”不是貶義詞,是寫海燕本身的顏色。用“閃電”既可以寫出海燕的矯健姿態,又可以在烏云密布、大海蒼茫的背景上出現一點亮光,使人們在沉悶的空氣中從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說的自以為了不起,而是褒義詞,有意氣風發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接著,作者緊扣“高傲地飛翔”用“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來描寫海燕飛翔時的氣勢,突出了海燕搏擊風云、無所畏懼的性格,在描寫海燕“飛翔”的同時,又著力寫了海燕的叫喊聲,并通過烏云聽出這叫喊聲的含義,從反面襯托了海燕的戰斗力量和勝利信心。而這一切,都說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時暗示暴風雨將必然來臨。
3.學生輕聲朗讀1—3節,體會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
4.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學生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劃出來。
學生讀完后,指定學生回答(板書:呻吟、飛竄、恐懼、掩藏;呻吟、嚇壞;膽怯、躲藏)。教師追問:這些詞語表現了這三種海鳥怎樣的共性?學生回答。明確: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了俄國第一次革命前夕膽小的機會主義者和軟弱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為了揭示這個共性,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根據海鳥的不同特點,讓“恐懼”、“嚇壞”、“膽怯”三個意義相近的詞反復出現,從而對他們害怕革命的丑態進行漫畫式的勾勒和無情的揭露。
5.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認清三種海鳥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的丑態。
學生讀完后,提問:作者為什么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后,又轉換語氣熱情贊揚海燕?學生回答。明確: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啟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板書:只有……)
。ㄈ├首x第一段。指定一女同學讀1—3節,一男同學讀4—6,全班同學從“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齊讀。要求愛憎分明、讀出感情來。
五 課堂練習:
。ㄒ唬┏瓕懀荷n茫、高傲、渴望、火焰、呻吟、飛竄、掩藏、蠢笨、膽怯。(每個詞抄三遍。)
。ǘ┻\用比喻手法,依照“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一句,按照下邊的意思各造一句比喻句。
1.形容列車在原野上馳駛。(列車風馳電掣般在原野上飛馳。)
2.形容月亮又圓又亮掛在藍天上。(銀盤似的月亮掛在藍天上。)
六 課外作業 :
熟讀、背誦1—6節。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 通過第二、第三幅圖畫的分析,進一步了解海燕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并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
二 了解《海燕》的寫作特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檢查作業 。
指定2—3名學生背誦1—6節。
二 講讀第二段。
上次我們學習了第一段,重點是寫海燕對暴風雨到來的渴望,現在學習第二段,重點寫暴風雨迫近時海燕的歡樂。
。ㄒ唬┲付▽W生讀7—11節,要求思考: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朗讀后,由學生討論回答。明確: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雷聲轟響、狂風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懸崖上,摔成塵霧和碎末。大海呢,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雷聲,波浪還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
教師追問:這一環境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明確:說明俄國當時白色恐怖嚴重,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與反革命的斗爭激烈。特別在第8節作者在寫狂風與巨浪搏斗時,用了“緊緊”、“惡狠狠地”、“把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等詞句,進一步說明當時革命與反革命斗爭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盡管反動勢力猖狂一時,敏感的精靈——海燕已聽出了它們的“困乏”。這告訴我們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轉化。
。ǘ┨釂枺涸谶@險惡的環境中,海燕的表現怎樣?學生可以默讀課文,討論、回答。明確:海燕不畏強暴,它飛舞著,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它面對猖狂的反動勢力充滿信心地大笑,還大聲號叫,它為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樂,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革命是必勝的。
在險惡的環境里,海燕如此英勇,決不是偶然的,讓學生齊讀11節,思考:海燕,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學生讀后回答。明確: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斗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困乏”,已經看出“烏云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三 講讀第三段。
斗爭進入高潮,第三幅圖畫展現在我們眼前,現在我們學習第三段。
。ㄒ唬┙處熥x12—16節。要求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是怎樣一幅圖景。
學生口述第三幅圖畫中烏云、雷電與大海搏斗的情景。明確:這是一幅暴風雨就要來臨的圖景,狂風吼叫,雷聲轟響,烏云象火焰,閃電象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戰,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并且越戰越勇,終于怒吼了。這一切說明,革命的形勢迅猛發展,一切反動勢力終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這里從“狂風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爭的激烈殘酷,又說明了革命發展的趨勢,預示著舊世界必將被人民摧毀,新紀元必將由人民來開拓。
。ǘ⿲W生齊讀12—16節,學生思考: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
學生回答。明確: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后見其形,最后再聞其聲。這里著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號召人民要迎接暴風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群眾一旦起來以后,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板書:叫喊:三個“暴風雨”)。
。ㄈ┲付ㄒ粚W生讀12—13節,全班齊讀14—16節,進一步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四 聽全文配樂朗誦(或由教師有感情朗誦)。
五 教師小結和課堂練習。
。ㄒ唬┨釂枺鹤x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啟發?學生回答。明確:教育我們對革命事業要永遠充滿信心,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在前進的道路上,要不畏艱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ǘ┍疚倪\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寫作方法。請大家細讀課文,填寫下列空白:
海燕象征(俄國無產階級先驅者)。海鷗、海鴨、企鵝象征(膽小的機會主義者和軟弱的資產階級)。暴風雨象征(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太陽象征(光明的未來)。烏云、閃電、狂風象征(一切反動黑暗的勢力)。
再舉一些常見的事物,如青松、紅旗、鮮花,說說它們象征了些什么?
明確:紅旗象征革命,青松象征堅貞的氣節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鮮花象征許多美好的東西(如美麗、幸福、友誼等)。
六 課外作業 :
。ㄒ唬八伎己途毩暥、三!
“思考和練習二”答案:——相同點“都是運用了象征手法。不同點:1.前者是著重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黑暗統治,后者是歌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2.前者著重寫作者的主觀感受,后者通過對暴風雨到來前海燕形象的塑造來抒發思想感情,較為偏重客觀描述。3.兩篇文章都寫到雷電,前者指革命力量,后者指反動勢力。
。ǘ┙Y合課文,運用象征手法,用《鋪路石》或《!窞轭},寫一篇散文。
【《海燕》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海燕》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0篇)07-08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