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走進作品,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戲劇的基礎理論,學習欣賞戲劇的方法。
3、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審美情趣,增強生命意識,提高語文素質。
教學重點:
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改變語文教學的傳統習慣僅僅用階級關系看待人物的觀念,學習用人文的觀點,多角度理解作品,從文本本身出發進行閱讀,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大家好。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有一期節目是:曹禺名劇的誤解、曲解與理解。主講人是遼寧師大文學院王衛平教授。那一期節目給與我一名語文老師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經典作品一樣,《雷雨》擁有許多的導演、演員、讀者、觀眾、批評家,人們喜愛《雷雨》,但又誤解曲解著《雷雨》。今天讓我們用生命視覺來理解《雷雨》。
我們的學習任務是:
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問:那么什么叫戲劇沖突?
戲劇沖突,指劇本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人物內心的各種動機之間的抵觸、磨擦和撞擊。人物與人物的沖突是構成戲劇沖突最基本的內容。人物與環境的沖突,人物內心的沖突都是人物與人物的沖突在廣度與深度上的展開。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在本質上是性格沖突,是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在一個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產生的抵觸、摩擦和撞擊。
三、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1、我們研究探討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戲劇沖突。
咱們分組探討。每個人研究你感興趣的一道題(注意在課文中尋找依據)。
(1)探討:周樸園沒有認出魯侍萍,周樸園對埋藏在記憶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為什么他要拋棄侍萍?
他深情的懷念侍萍,他愛著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個很美好的人,他的愛是一種很原始、很單純的、不理智的愛。這種愛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拋棄侍萍正是由于這份原始的美好的愛情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是對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協。所以三十年前周樸園與侍萍的沖突在于愛情與環境的沖突。
(2)探討:周樸園認出魯侍萍之后,他對魯侍萍的情感是什么?為什么他不想提舊事?他深愛著記憶中的侍萍,但飽經滄桑的魯侍萍出現在現實中,他所處的環境不能夠再提舊事,不提愛情。他變得很冷靜,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舊事。他是一個很現實的人。這依舊是愛情與環境的沖突。
(3)探討:魯侍萍為什么向周樸園說出真相?魯侍萍對周樸園的情感是什么?
魯侍萍經歷了三十年的人生滄桑,但她依舊愛著周樸園,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說出了真相。我總是覺得這份美好的愛情也是她堅韌地活著的理由。但是這份愛情卻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她的內心還有對周樸園的恨。
我們來看看曹禺是怎么談《雷雨》。
《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蘊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秘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說是我的“蠻性的遺留”。我如原始的祖先們,對那些不可理解的現象,睜大了驚奇的眼。我不能斷定《雷雨》的推動是由于神鬼,起于命運或源于哪種顯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對我是一種神秘的吸引,一種抓牢我心靈的魔。《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天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鳳與周萍的遭遇和他們的死亡來解釋,因為他們自己并無過咎。)如若讀者肯細心體會這番心意,這篇戲雖然有時為幾段較緊張的場面或一兩個性格吸引了注意,但連綿不斷地、若有若無地閃示這一點隱秘,——這種種宇宙里斗爭的“殘忍”和“冷酷”。在這斗爭的背后或有一個主宰來管轄。這主宰,希臘的戲劇家們稱它為“命運”,而我始終不能給它以適當的命名,也沒有能力來形容它的真實相。因為它太大,太復雜。我的情感強要我表現的,只是對字宙這一方面的憧憬。
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類是怎么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時常不能夠自己主宰。受著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種不可知的力量——機遇或者環境的捉弄。
2、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自然環境:郁熱。暗示著人物的心理、個性、生命狀態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這樣說:文章多次出現蟬鳴,蛙噪,雷響,無不在渲染郁熱的苦夏氛圍,同時暗示著一種情緒,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幾乎每一個人都陷入一種情感的郁熱中——欲望與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熱(欲望與追求)都被人的殘酷命運壓抑著。
曹禺說:與這樣原始或者野蠻情緒俱來的還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熱的氛圍,夏天是個煩躁多事的季節,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熱高高升起,人們會時常身不由己的回歸原始野蠻的路,不是愛便是恨,不是恨便是愛,一切走向極端,要如雷雨一樣轟轟烈烈,中間不容許有一條折衷的路
3、下面讓我們激情表演朗讀一下文章的兩個片斷:
(1)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她叫侍萍。
(2)你來干什么——天哪,我覺得我像在做夢。
4、屏幕顯示:曹禺自講述寫作《雷雨》的過程: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個人光怪陸離的境遇中,我看見過聽到過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態,無法無天的魔鬼使我憤怒,滿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無比慘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巔,仔細地望穿這些叫做人的東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樣復雜的個性和靈魂。
從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復雜豐富的。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作品要寫得美,就要明確地把人的多樣變化寫出來。同一個人,有時是惡棍,在時是天使,有時聰明,有時是愚蠢。
分組討論:
(1)周樸園是怎么一個人呢?不幸者
(2)魯侍萍是怎么樣一個人?不幸者
5、學生討論:你對作品中的人物產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說: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意地祈望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睛不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
屏幕:尹紅(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曹禺研究專家)這樣說:《雷雨》中充滿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一種無可柰何的悲哀,同時又充滿了一種對熱情與激情的憧憬。當我閱讀《雷雨》的時候,往往被互相對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動,一種是人的熱情與追求,一種是人與命運不可放棄的對抗。生命的熱情之力與命運的冷酷之網就構成了曹禺悲劇的核心,沉重渾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戲劇的生命質感在那個階級斗爭的社會語境中慢慢被淹沒、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實的:“我以為我不應該用欺騙來炫耀自己的見地,我并沒有明顯地意識到我要匡正什么、諷刺什么、攻擊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興趣的只是一兩段情節,幾個人物,一種復雜而又原始的情緒。寫作《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需要。”后來當曹禺在朦朧地追認自己的《雷雨》的主題是表現封建專制大家庭的罪惡的時候,他就開始自覺用社會的共同視覺來代替自己的生命視覺,逐漸他的劇作開始與當時的多數作家的創作趨同了,以致于他后來的作品都沒有達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嘆息:明白了,你卻也殘廢了,這也是悲劇,很不是滋味的悲劇。
四、小結:
《雷雨》啟發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觸動了我們最敏感的感情。讓我們每個人用一名話總結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愛情是一朵美麗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個美麗的傷感的記憶。
五、作業:
自己欣作業賞閱讀四幕劇,寫一篇評論文章,分析能夠讓你感撼的一個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你的觀點會更趨于正確。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會寫“新、撲”兩個字。
2.能想象并說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變化,能在語境中體會“壓、垂、掛”等詞語運用的好處,并積累寫得好的句子。
3.能說出自己見到過的雨以及下雨時的情景。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及積累語言、表達語言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能想象并說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變化,背誦課文。
難點:在語境中體會“壓、垂、掛”等詞語運用的好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只蜘蛛道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鞏固字詞
1.孩子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雷雨》一課,通讀了課文,識記了生字詞,老師先來考考大家掌握得怎么樣?(PPT出示“雷雨、烏云、閃電、房子、窗戶、清新”等詞語)指名讀、齊讀
2.孩子們讀得真熟練!那么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了雷雨的景象的?它們分別是哪幾自然段?指名回顧(師板書: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你們記得真牢!老師相信接下來你們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二、讀中品悟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雷雨前的景象吧!
1.(PPT出示)請孩子們輕聲朗讀1-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雷雨前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呢?請用鉛筆圈出來。
2.學生自由朗讀,圈畫(師隨機提醒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擺正讀書的姿勢)。
3.誰來說說雷雨前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匯報。(師相機板書:烏云 蜘蛛 閃電 雷聲 )
4.創設情境,品讀課文
⑴黑沉沉 壓
①形象感知:孩子們找得真仔細,那我們先來看看烏云是什么樣的?(黑沉沉的)那課文是怎么描寫的?(PPT出示圖片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孩子們看像這樣云已經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來了一樣,這樣就是黑沉沉。
②積累詞匯:那你能說幾個“黑沉沉”這樣的詞語嗎?指名說。你們積累的詞語真豐富!
③品讀“壓”的妙用:那黑沉沉的烏云是怎么下來的?(壓下來)誰來做壓的動作?孩子們,當你抬頭看見厚厚的烏云重重地壓下來,是什么樣的感覺?(有點害怕,透不過氣來)請將你的感受讀出來!來,這片烏云,請讀,這片,這片……好,我們一起來。
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讀得多好啊!讓老師覺得有55片烏云一起壓下來了。
(2)垂
是啊,一個“壓”字用得多好呀!那么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個詞用得非常棒!你知道是哪句嗎?(出示圖片句子: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①對比理解:那如果我們把“垂”換成“落”字,行不行?(不行)為什么?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到這兩個詞語,(PPT出示:稻谷、蘋果樹、落葉、兔子圖片和句子)孩子們你們看圖想一想,看看哪句用“垂”哪句用“落”?
金黃的稻谷( )下來。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②聯系生活體會“垂”字用得準確
真棒!是的,文中的蜘蛛垂下來時是被一根蛛絲連著的,就像這樣(師拿出蜘蛛,演示“垂下來”)“垂”字用的多準確啊!
③個性朗讀:那從“垂”字你讀出了什么?(蜘蛛的害怕……)
害怕的蜘蛛,你在哪?請你讀,你來讀,我們一起讀。
⑶越來越……
①那此時,同學們快來看一看,聽一聽閃電、雷聲有什么變化?(多媒體播放雷聲音效)
②誰能讀好這句話?(相機范讀指導讀好“越來越亮”“越來越響”)
③說話練習并小結:是的,兩個“越來越……”寫出了景象的變化。
那你能用“越……越……”說句子嗎?指名說。哇!孩子們,你們的句子也說得越來越棒了!
5.朗讀1—3自然段
⑴師范讀,提出要求:認真傾聽,閉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
6.個性表達,試背1-3自然段
那你能借助電腦上的圖片(PPT展示雷雨前景象的動畫),說一說雷雨前的景象嗎?說的真棒!老師相信有的同學已經會背這3個自然段了。好!那么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試著背背這雷雨前的景象吧!
三、總結學法
聽,我們班的孩子背得多熟練呀!那總結來的本領一定不會弱!
回顧我們學習雷雨前的景象這部分,是怎么學的呢?指名說,師小結并PPT出示:
1.圈畫出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的變化?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品讀寫得好的句子,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試著借助板書或插圖,說說文中描寫的景象并試著背下來。
那么我們現在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后這兩部分的內容吧!
四、合作學習雷雨中、雷雨后部分
以小組為單位用以上方法學習,師巡視指導(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部分學習)
(一)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好,那雷雨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的變化呢?指名說(樹、房子、雷聲、雨)
2.孩子,我們試著用上“越來越……”說說雷雨中景象的變化。(如:雨越下越大,樹呀、房子啊,越來越看不清,后來雨聲越來越小)
3.指導朗讀
(1)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們說得真棒,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雷雨中的景象吧!指名讀
(2)掌聲伴讀:讓我們一起邊讀邊用掌聲把雨聲的大小變化表現出來吧!
(二)課間休
為了獎勵你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組優美的圖片,好好欣賞,休息一下吧!(配樂播放雨后的美景圖片)
(三)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休息之后,老師相信我們班孩子學習勁頭一定更足了。
1.那你知道剛剛圖片中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嗎?(雷雨后)那這些雨后的景象給你怎樣的感受?(清新、愉悅……)
2.那文中雷雨后描寫的哪些景物也讓你感到清新、愉悅呢?
指名說說,師相機板書(彩蛙掛、蜘蛛坐、水滿蛙叫)
⑴預設一:出示 “一條彩虹掛在天空。”孩子們想象一下,彩虹像什么一樣掛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多美的圖畫)
⑵預設二:“蜘蛛又坐在網上。”(出示蜘蛛在雷雨前后對比圖片)蜘蛛,在雷雨前很害怕,那現在呢?(悠閑自在)從哪個字看出來的?(坐)指導讀出蜘蛛此時的心情。
⑶對比朗讀(將雷雨后與雷雨前兩部分對比朗讀)
⑷小結:空氣清新,景色優美、動物歡暢,雷雨后的世界真令人陶醉!五、回顧全文,拓展說話
1.孩子們現在讓我們回顧全文,請你借助老師課件中的填空題,來說說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變化吧!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用用自己的話。(出示填空,學生練說,指名說)。
2.試著背誦課文。
3.文中的雷雨給了我們如此驚心的歷程,那在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雨?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師出示:毛毛雨、陣雨、雷雨、暴雨的動畫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表達。
六、寫字指導
孩子們你們這節課不僅讀得好,找得準,而且背得熟,說得棒,老師相信在寫字上一定會更加出色!
1.引導觀察:今天我們來學寫兩個左右結構的子(新,撲),那么寫好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什么?(寬窄、高矮、筆畫)那么同學們觀察一下,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2.指導重點:“新”的左邊的親要寫得瘦窄;“撲”左右等寬,左高右低。
3.師范寫,生書空。
4.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5.展示作品,反饋評價。
七、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那么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暢所欲言)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領略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震憾,雷雨后的清新,還品讀了課文,積累了詞句,收獲真不少!課下孩子們將《雷雨》這篇課文背熟,并把文中你覺得寫的好的句子抄寫下來。
板書:
16.雷雨
雷雨前 烏云壓 蜘蛛垂
閃電亮 雷聲響
雷雨中 小→大 漸漸 小
雷雨后 彩虹掛 蜘蛛坐 水滿蛙叫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
設計思想
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材配有直觀的插圖,利用圖文對照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學中牢牢抓住這兩方面的優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觀察圖畫,進行圖文對照入手,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恰當地利用電教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本課時緊扣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熱愛自然的熱情。
教材分析
《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6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課語言精煉而生動,學生要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從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變化。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段較完整的話,并能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學生對雷雨并不陌生,這也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認5個生字,會寫8個字。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日記。
過程與方法:
在課前通過觀看課件,讓學生對雷雨有形象的感受、體驗;通過自學,互相交流讓學生掌握生字;看圖與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氣象的重要性,并有觀察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難點:在讀中想象。
教學策略與手段
講授、創設情景、問答、學生自主探究、討論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雷雨》這篇課文,這節課陸老師又將這篇課文的生詞寶寶都請了回來,你還認得他們嗎?快來跟他們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生詞,指名讀,齊讀)
2、聽寫生詞。
師:大家讀得真響亮,現在老師要從這些詞語寶寶里選出三個(雷雨、垂下來、迎面撲來)來考考大家,看誰把這些詞語聽寫出來。請拿出作業紙。(提醒寫字的姿勢:腿放平,背挺直,頭放正,左手輕輕壓住作業紙,右手注意握筆的姿勢)(逐個聽寫,巡視)
3、(課件出示生詞)師:請同學們對照大屏幕,仔細檢查自己寫對了沒有,不對的請更正,一百分的請舉手。
4、師表揚:非常棒,老師可以看出來同學們對上節課所學的生字和新詞都掌握得非常扎實。
5、師: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雷雨》這篇課文,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描寫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那他是怎樣來描繪的呢?通過仔細回憶,我們還記得。描寫雷雨前的是……、(板書——前(1,2,3):
中(4,5,6):后(7,8):)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二、匯報交流,讀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讀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創設情景
1、師:首先,我們一起來觀賞一段視頻,請大家認真地看(展示“雷雨前”動畫)
2、誰來告訴老師,你看到的是雷雨什么時候的景象呢?(指名匯報)
3、課文的第1,第2,第3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樣描寫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請大家輕輕地翻開書本74頁,安靜地默讀第一、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然后用筆畫一畫,這一部分,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提醒同學們默讀要注意的事項——默讀就是不出聲地閱讀,不指讀,不動嘴,不出聲)
4、師:找好的同學可以安靜地舉手示意。
5、作者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指名匯報,板書:云、樹、蟬、風、蜘蛛、閃電、雷聲)
(2)感悟理解課文第1自然段。
1、(課件出示“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及圖片)雷雨之前的云是怎樣的云?這樣的云給你怎樣的'感受?(指名匯報)
2、師:是啊,你看!云已經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來了一樣。
師:大家能一起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由讀)
3、師:讀得多好啊!讓老師感覺到有許多厚厚的烏云一起壓下來了!這時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這是為什么呢?(課件出示“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及圖片)
師:是的,雷雨之前天氣會很悶熱,一絲風也沒有,連蟬都懶得叫一聲。
4、指導朗讀:一起將這種悶熱煩躁的感覺讀出來,(領讀)
(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1、師:雷雨之前的一切一直都是這么靜止的嗎?哪一句話告訴你景象有了變化?(指名匯報)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動作演示,理解“亂擺”)就在這時,這么大的風把誰嚇得可不輕?它怎么樣了?(指名匯報)
②誰知道蜘蛛是怎樣逃跑的?誰來告訴大家“垂下來”是怎樣子的?(指名匯報)(看圖理解“垂下來”)(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垂下來”指的是蜘蛛吐出一根絲,沿著絲,直直地滑下來逃走的)
③“垂”字書寫指導:在這里,請同學們要注意了,“垂”字是我們這一課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字寶寶,我們一定要把它寫好了。(展示“垂”字)
師:我們先來一起看看“垂”字的筆畫筆順,(展示“垂”字的筆順)先寫上面的“千”,再寫“橫,豎,豎”,最后寫兩橫。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怎樣才能將這個“垂”字寫漂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指名匯報)(同學們沒提到的老師要點播提醒,如:1、這個“垂”字共有幾橫?那一橫最長?那幾橫最短?每一橫之間的距離要勻稱。2、中間的兩豎要稍稍往里斜。)
師:根據同學們的提醒,老師來寫一寫這個“垂”字,請同學們認真看好了,也舉起小手來一起書空。(邊寫邊重申要注意的筆畫)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來寫一寫這個“垂”字,先觀察好了再寫,盡量不依賴橡皮,爭取一次寫成功。先調整好坐姿再寫。(師巡視找來一張書寫不夠規范的,一張書寫漂亮的)
④展示評價:請同學們自己來評價一下哪一張寫得好(掌聲鼓勵該同學);哪一張寫得不夠規范(指出幫其改進)。
師:課后請同學們回去好好練習書寫這個“垂”字,老師相信,只要大家認認真真地寫好每一個筆畫,一定能將這個“垂”字寫得很漂亮。
(4)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
1、師:接下來,我們再一起回到課文的學習。剛才蜘蛛逃走了,接著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一起朗讀第3自然段。(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
2、①這里有一句話,請再來讀一讀。“閃電很亮,雷聲很響。”
師:比較這兩個句子,哪句寫得比較好?為什么?(指名回答)
師:是呀,越來越這個詞把閃電和雷聲的變化過程寫得很生動、具體。
②拓展練習。
你能用“()越來越()”來說一句話嗎?
師:同學們也越來越會學習了,掌聲對自己的進步鼓勵一下。
(二)讀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創設情境,感悟體會。
師: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再給大家欣賞一段視頻(多媒體展示雷雨)
師:雨下起來了,誰來說說,雷雨是怎么樣的,他有什么特點?(指名匯報)
師:同學們真善于觀察,觀察的真認真,真仔細。
(2)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師:剛才你聽見雨的聲音了嗎?誰來模仿一下下雨的聲音是怎么樣的?(指名讀,板書:嘩,嘩,嘩)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下雨的聲音。
(課件出示出示):嘩,嘩,嘩,雨下起來了。(指名讀)
(3)師:那么大的雨下起來了,周圍的景物是怎樣的呢?(指名匯報,板書:看不清)
(課件出示出示第5自然段,齊讀)
(4)師:雷雨這種天氣會下得很久嗎?(指名回答)。(課件出示出示第6自然段,齊讀)
師:雨聲是怎么樣變小的?(指名回答)
師:誰能把“漸漸地”換成另外一個詞?慢慢地、一點一點地……)
師:“漸漸地”就是“慢慢地”,逐漸的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但是老師剛才沒聽出同學們讀出雨漸漸變小的感覺(范讀領讀)
(三)讀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1)自讀感悟。
師:漸漸地,漸漸地,雨停了。雷雨后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大家想知道嗎?老師帶大家欣賞一下雨過天晴的景象。(課件出示雷雨后景象)
(2)(指名匯報)誰來說說雨后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師:剛才我們學完第一段知道下雷雨之前空氣是非常悶熱的,連樹葉都一動不動,蟬也懶得叫一聲了,現在下雨過后,空氣是怎樣的呢?(板書‘清新’)你是從課文哪個句子看出來的?
師:空氣清新起來了,蟬又叫了起來,蜘蛛又坐回了網上,從小動物們的表現,你看出雨后的他們是怎么樣的感受?(板書“悠閑、自在”)
師: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描寫雨后的這兩段美美地讀出來嗎?現在,請想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一下課文中描寫得最美的這兩段,可以一邊讀一邊加上你們的動作,不會做的同學請跟著老師做。
師:雨后的景色多美呀!雨后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象?(欣賞雷雨后景象展播)
師:雷雨后的景色是越來越美了,不過只有細心的小朋友才能夠發現。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當雷雨到來時,細心地去觀察和感受,感受一下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象的不同變化,然后試著用你們的語言將這些奇妙的景象和變化說出來,寫下來。你們愿意做這樣一個細心的小朋友,去大自然交朋友,和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嗎?師:老師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地去觀察和感受,一定能有滿滿的收獲。
七、作業設計(多媒體出示)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然后發揮你的想象,畫一幅雷雨圖。
八、板書設計
18、雷
雨
雷雨前(1—3):云、樹、蟬、風、蜘蛛、閃電、雷聲
雷雨中(4—6):嘩,嘩,嘩;看不清;漸漸地
雷雨后(7、8):清新、悠閑、自在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這一指導思想,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力求體現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設計主動學習的平臺,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二是以教材文本為依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點。
2、學習作者描寫雷雨的方法,體會用詞的精妙。
3、激發學生觀察天氣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圖文結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點。
突破方法:把看圖、讀文、想象緊密結合,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展開想象。
難點: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雷雨的,體會生動、準確的用詞。突破方法:在初讀中理清作者描寫的順序,在比較、品讀中感悟作者用詞的精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兒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雷雨,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兒歌《夏天的雷雨》,讓學生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邊想象雷雨時的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2、談話:剛才你聽到的一閃閃指的是什么?(閃電)轟隆隆指的是什么?(雷聲)嘩啦啦指的是什么?(雨聲)你知道這首兒歌唱的是什么天氣嗎?(雷雨)
3、師:是啊,溫暖美麗的春天轉眼就會過去,夏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夏天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天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課文——雷雨。(板書:雷雨)(出示課件1——雷雨)大家齊讀課題。
【意圖:情感是以認知為前提的。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學生喜愛的兒歌,讓他們聆聽、辨音,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復習字詞,回顧課文內容。
1、雷雨也叫雷陣雨,多發生于夏天,它來得急,去得快。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現在讓我們復習一下吧。(出示課件2生字詞)指名讀,小組讀,指名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2、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小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場雷雨的.?(師板書:時間順序)給我們描繪了幾幅什么畫面?(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卷,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走進畫卷,感受自然美。
(畫卷一:雷雨前)(1—3自然段)過渡:瞧,這幅雷雨前的畫面!
1、(出示課件3)學生默讀、想象1—3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把關鍵詞語做上標記。
2、(對照出示課件3)全班交流,師相機指導并板書(板書:烏云、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
3、(出示課件4)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
(1)從“黑沉沉”、“壓”中你體會到什么?(烏云很厚很低)
(2)指導讀句子:讀出雨前壓抑、悶熱的感受。(“黑沉沉”、“壓”要重讀)
【意圖: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會“黑沉沉”、“壓”兩個詞語。】
4、(忽然一陣大風,吹的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出示課件5)
(1)把“垂”換成“爬”好不好?
(2)從“垂”字,你知道了什么?(垂字讓我感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所以它趕快垂下來逃跑了。)過渡:雷雨前除了大風,還有什么讓人害怕?(閃電和雷聲)
5、師問:雷雨前的閃電和雷聲怎么樣?(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你們能不能用掌聲把雷聲表現出來?(由低到高)
6、指導讀1—3自然段:這么大的風,這么響的雷,這么亮的閃電,同學們當然害怕,該怎么讀才能體現天氣突然變化?(讀得稍微快一點)
【意圖: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充分喚醒學生自己的體驗。】
(畫卷二:雷雨中)(4—6自然段)
過渡:聽,雷雨真得下起來了
1、(出示課件6)(雷雨中的景象)問:你好像看到什么?
2、(對照課件6)“嘩、嘩、嘩,雨下起來了。”這時你又好像看到了雨下的怎么樣?(雨越下越大啊!)
3、該怎么讀這3個“嘩”?(師指導朗讀:讀的語氣要重一點,停頓得短一點。)(師板書:越下越大)
4、(出示課件7)雨下得真大!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讓我們再用掌聲把雨聲表現出來。(師板書:漸漸小了)(指導朗讀:要讀得稍慢一些。)
5、真是好文章,讓我們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中4—6自然段,感受這雷雨吧!(齊讀)
【意圖: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想象讀,掌聲示范,學生細細品味,真切體會。】
(畫卷三:雷雨后)(7—8自然段)過渡:雨漸漸地停了,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雨后,又是怎樣的景象?
1、(出示課件8)學生觀察雷雨后的景象,自由讀7—8段,圈出7—8段描寫雷雨后的哪些景物及特點?指名回答,師適時引導。
(板書: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
師:雨停了,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小鳥,小青蛙歡快地唱著歌,小朋友們也可以到外面去玩了。
(1)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天上一條彩虹掛在天空。(出示課件9)這個掛字用得好不好?(好,讓人感覺彩虹就像是誰把一條五顏六色的彩帶掛在天空,真實太美了!)
(2)大地上蜘蛛又坐在網上。(出示課件10)這個“又坐”用得好不好?(擬人修辭手法,體會到雷雨后蜘蛛悠閑、愉快)
2、師:好美的景色啊!真讓人心情舒暢呀!現在如果我們不看書,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能)從天空中寫起,再寫樹上的蟬和蜘蛛,最后寫到池塘里的水和小青蛙,從上到下,這是我們寫文章的一種方法。有困難的話,老師會幫助你的。(出示課件11我會說)指名說說。
【意圖:對雷雨后景象的說話訓練,是對本文的一種拓展,更是一種感悟,達到寫話能力提高的目的。】
3、指導朗讀。雷雨過后,空氣變得特別的(清新)我們的心情也是特別的(高興)。這么美的景色,你想不想美美地來讀讀第7、8自然段?(指名讀)
四、總結課文。
本文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現在,我們比較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再一次感受這雷雨前后的變化。(出示課件12)指名回答。
五、課后小練筆(寫一寫:)
(出示課件13)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現象,我們的生活中,不只雨后的景美,早晨、傍晚也很迷人,一場雪、一場春雨也很有韻味,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大自然的許多奇妙之處,而把這些寫下來,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請觀察一個自然現象,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雷雨
雷雨前:烏云、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雷雨中:越下越大漸漸變小
雷雨后: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
【作業設計】
摘抄文中好詞佳句。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炎,一場雷雨,送來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點,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這一自然現象,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垂”字的書寫。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認讀字詞
2.分節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1.比較課文插圖,激發朗讀興趣
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
圖1: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戶觀賞雨景。
圖2:藍天白云、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研讀“雷雨前”
⑴默讀課文,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認為這些景色寫得怎樣?
[a.烏云滿天,天昏地暗 b.樹不動,蟬不叫
c.狂風大作,蜘蛛逃走 d.電閃雷鳴]
⑵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
①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
黑沉沉”寫出了什么?(云層厚)能把它去掉嗎?為什么?“壓”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云層很低)你人為該怎么讀這句話?
②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葉子一動不動”說明什么?(一點風也沒有)“蟬一聲也不叫”呢?(因為空氣中濕度大,蟬難以發出聲來,說明天氣悶熱。)
③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吹得樹枝亂擺。
“亂擺”說明什么?(風刮得猛)不下雨時風是怎樣吹的?為什么要加一個“忽然”?(風來得很快)
④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蜘蛛為什么逃走?(因為它在網上坐不住了,這也說明風刮得猛烈。)哪個字寫得好?為什么?讀一讀。
⑤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該怎么讀才能體現天氣驟然變化?
⑶有感情地朗讀。
3.研讀“雷雨中”
⑴默讀課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考大家?
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互動,教師相機點撥。
①為什么用3個“嘩”?(這是象聲疊詞。通過雨的聲音,形象地說明雨勢很猛,一開始就下得很大。)該怎么讀這3個“嘩”?
②為什么“往窗外看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因為樹、房子被雨水籠罩著,人們隔著雨幕看它們,所以看不清。這也說明雨下得很大。)
③兩個“漸漸地”說明了什么?(雷雨慢慢變小的。)
⑶有感情的朗讀:自由讀——女生讀——指名讀
3.研讀“雷雨后”
⑴小組合作讀一讀,畫一畫文中的景色。[太陽出來;彩虹出現;蟬叫;蜘蛛回網;青蛙叫起來。]
⑵“天亮起來了”與前文中的那句話對應?(與雷雨前第一句對應,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理解:“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
[這一句講人感覺空氣清新,因為一陣大雨,沖刷了空氣中的灰塵,帶走了空氣中的熱量,使人感到清爽、涼快、舒服,這與雷雨前的天氣悶熱又形成鮮明的對比。]
⑷美讀這一段。
5.匯報交流,欣賞評價
小組表演讀喜歡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學聽讀欣賞,品評讀得好的詞句。如:
⑴“壓”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烏云來勢很兇猛。
⑵“掛”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它十分美麗。
⑶“垂”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⑷“坐”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能感覺到蜘蛛的悠閑和愉快。
6.再讀課文: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越來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語
①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②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③( )了,( )也( )了。
3.照樣子寫詞語
黑沉沉 綠油油 紅艷艷___________
4.讀讀說說。
閃電越來越亮。
雷聲越來越響。
雨越下越大。
_______越_________越_______。
5.完成課后“讀讀抄抄”練習。
四、課后延伸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課文為什么先寫閃電,后寫雷聲?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課外留心觀察天氣的變化(或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18 雷雨
雨前:烏云--→大風--→閃電、雷聲
雨中:越下越大--→漸漸小了--→ 空氣清新
雨后:太陽--→彩虹(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象)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8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按一順序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新詞,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比較看圖,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雷雨中的動畫及雷雨聲)你們看,你們聽,這是什么?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15課:雷雨。(板課題)你們見過雷雨嗎?是怎么樣的?
2、(課件出示兩幅插圖)看,它們是什么時候的雷雨景象?都畫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圖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圖中有的?從上到下觀察,兩幅圖的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想一想,為什么兩幅圖會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厲害,一眼給瞧出了,夏天到了,就會常有的現象:雨下得大,但時間不長,天氣變化極大的雨,叫做――(學生答:叫雷雨。)
二、 范讀自讀,讀通課文。
過渡:到底雷雨的天氣是怎么變化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課文朗讀錄音吧。
1、(播放課件的課文朗讀錄音。)播放前提出要求: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并輕聲地跟讀;每聽完一段就請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自己出聲試讀課文,括號括出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出示詞語卡片,讓學生搶讀、分組認讀。相機糾正讀音。
三、表格引路,體現學法。
1、(出示課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圖)讀完課文后,課文可以分成幾部份?哪三部份?
2、(課件出示表格):
時間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景物
特點
好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指名讀,請其它同學評議讀得怎么樣。齊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2、這一部份寫了什么景物?他們有什么特點?(課件指導圈出課文中的景物,用波紋線畫出特點的詞。)這一部份你喜歡哪些好詞,為什么?
3、通過課件進一步體會黑沉沉、壓、垂下來越越含義。
(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閃電亮,雷聲響。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體會第二句用了越來越,寫出閃電和雷聲亮和響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讀出雷雨前的緊張、沉悶的氣氛。
4、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這一部份的?(學生邊答邊板書:1、讀課文;2、圈景物;3、畫特點;4、說好詞;5、想象讀。)
四、學法引路,表格自學。
過渡:有了學法,我們就懂得了該怎么學習這篇課文了,以下兩部份,大家可以小組合作自學了嗎?好,我們開始吧。
1、 小組按學法,根據表格合作學習雷雨中、后兩部份。
2、 檢查自學情況。哪一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他們的自學情況?按學法前四點,表格檢查。(學生匯報,課件隨之出現課文的圈、畫的內容。)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理解重點詞:漸漸、掛。
(課件出示一陣雷雨聲)剛才你們聽到了什么?雷聲和雨聲慢慢地、一點一點變小的過程就叫――(學生齊答:漸漸地。)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能不能給漸漸地換個位置,但意思不變?下面老師說句子,大家試著添加漸漸地一詞,可以添在前面,也可以添在中間,比比誰想得快、添得準。
1、 我長高了。
2、 四周安靜下來。
3、 叔叔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4、 我懂得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這種練習太容易了,老師再來難一點的題目。
(課件出示四個畫面:花兒漸漸地開放。老鷹漸漸地飛向遠方。太陽漸漸地落下來。)誰能看著畫面試著用漸漸地練習說話?
補充句子理解掛
1、 我把__掛在___。
2、 墻上掛著___________。
3、 ________掛在______。
掛的東西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在高處)為什么作者想象彩虹掛在天空?
4、 檢查朗讀。分組讀,其它組評議。(強調從邊想象邊朗讀的角度去評議。第二部份要讀出雷雨的猛烈、大。第三部份要讀出雷雨的空氣清新、涼快、舒服。
四、 總結學法,結束全課。
1、 今天我們在課文里圈圈、畫畫,說說喜歡的詞語,就學完了課文,今后我們學習課文也要如此才行,記住了嗎?
2、 齊讀學法。宣布下課。
板書:
前
15、雷雨 中
后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8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按一順序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新詞,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比較看圖,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雷雨中的動畫及雷雨聲)你們看,你們聽,這是什么?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15課:雷雨。(板課題)你們見過雷雨嗎?是怎么樣的?
2、(課件出示兩幅插圖)看,它們是什么時候的雷雨景象?都畫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圖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圖中有的?從上到下觀察,兩幅圖的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想一想,為什么兩幅圖會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厲害,一眼給瞧出了,夏天到了,就會常有的現象:雨下得大,但時間不長,天氣變化極大的雨,叫做――(學生答:叫雷雨。)
二、范讀自讀,讀通課文。
過渡:到底雷雨的天氣是怎么變化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課文朗讀錄音吧。
1、(播放課件的課文朗讀錄音。)播放前提出要求: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并輕聲地跟讀;每聽完一段就請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自己出聲試讀課文,括號括出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出示詞語卡片,讓學生搶讀、分組認讀。相機糾正讀音。
三、表格引路,體現學法。
1、(出示課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圖)讀完課文后,課文可以分成幾部份?哪三部份?
2、(課件出示表格):
時間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景物
特點
好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指名讀,請其它同學評議讀得怎么樣。齊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2、這一部份寫了什么景物?他們有什么特點?(課件指導圈出課文中的景物,用波紋線畫出特點的詞。)這一部份你喜歡哪些好詞,為什么?
3、通過課件進一步體會黑沉沉、壓、垂下來越越含義。
(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閃電亮,雷聲響。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體會第二句用了越來越,寫出閃電和雷聲亮和響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讀出雷雨前的緊張、沉悶的氣氛。
4、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這一部份的.?(學生邊答邊板書:1、讀課文;2、圈景物;3、畫特點;4、說好詞;5、想象讀。)
四、學法引路,表格自學。
過渡:有了學法,我們就懂得了該怎么學習這篇課文了,以下兩部份,大家可以小組合作自學了嗎?好,我們開始吧。
1、小組按學法,根據表格合作學習雷雨中、后兩部份。
2、檢查自學情況。哪一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他們的自學情況?按學法前四點,表格檢查。(學生匯報,課件隨之出現課文的圈、畫的內容。)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理解重點詞:漸漸、掛。
(課件出示一陣雷雨聲)剛才你們聽到了什么?雷聲和雨聲慢慢地、一點一點變小的過程就叫――(學生齊答:漸漸地。)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能不能給漸漸地換個位置,但意思不變?下面老師說句子,大家試著添加漸漸地一詞,可以添在前面,也可以添在中間,比比誰想得快、添得準。
1、我長高了。
2、四周安靜下來。
3、叔叔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4、我懂得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這種練習太容易了,老師再來難一點的題目。
(課件出示四個畫面:花兒漸漸地開放。老鷹漸漸地飛向遠方。太陽漸漸地落下來。)誰能看著畫面試著用漸漸地練習說話?
補充句子理解掛
1、我把__掛在___。
2、墻上掛著___________。
3、________掛在______。
掛的東西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在高處)為什么作者想象彩虹掛在天空?
4、檢查朗讀。分組讀,其它組評議。(強調從邊想象邊朗讀的角度去評議。第二部份要讀出雷雨的猛烈、大。第三部份要讀出雷雨的空氣清新、涼快、舒服。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現的不同景象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看懂圖意,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景物特點的方法。
3、會用漸漸、掛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完成練習。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準確的用詞造句來表現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現的現象和特點。
課前準備:
教學軟件、掛圖。
板書設計:
葉不動 枝亂擺
雷雨前(圖):烏云 壓下來---刮大風---電閃雷鳴
蟬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圖):下起來--越下越大--漸漸小了
天亮了 空氣清新
雷雨后(圖):
雨停了 彩虹 蟬 蜘蛛 青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陣雨)雷陣雨就是雷雨。(出示課題)
板書: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點呢?(雷雨時間不長,但天氣變化很大。)
2、雷雨時的天氣是怎樣變化的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邊看邊聽,熟悉課文全文內容。(軟件)
三、自瀆全文,想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那幾個自然段是寫雷雨前的景象?那幾個自然段是寫雷雨中的景象?那幾個自然段是寫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讓學生觀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寫的?(軟件圖①展示)
2、學生互相交流說一說觀察到的景象。
如(滿天烏云、天色昏暗、天氣悶熱。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說明電閃雷鳴在不斷加劇。)
3、句式比較:(軟件)
烏云壓下來。
(1)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具體說明數量,顏色。)
解:滿天的:本課指空中烏云多。
黑沉沉:本課指烏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書:烏云壓下來刮大風
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叫。
(2)
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強調)
(說明雨前天氣不是一般悶熱,而是十分悶熱。)
板書:葉不動蟬不叫
(過度: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解:垂:原指東西的一頭向下,如垂柳。本課指蜘蛛逃走時吊在細絲上的樣子。
板書:枝亂擺蜘蛛逃
4、小結:(看板書)這三個自然段生動地描寫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沒有一絲風,聽不見蟬鳴,突然又狂風大作,蜘蛛逃走,電閃雷鳴的景象。這是雷雨要來的主要特征。
板書:電閃雷鳴
5、指導朗讀1-3自然段。
6、練習: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學習4-6自然段。
1、讀課文4-6自然段,從哪些詞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軟件)嘩、嘩、嘩(突出了雨聲大,很密,擋住視線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板書:下起來越下越大
2、課文連用兩個漸漸地,漸漸地說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時間較長,雷聲雨聲都是由大變小的。)
解:漸漸:一點一點,慢慢地。
板書:漸漸小了
3、小結: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勢很猛,雷雨是慢慢變小的。)
4、有感情讀4-6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7、8自然段。
1、引導看圖,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軟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來了?
(烏云散了,所以光線好了,感覺到天亮起來了。)
板書:天亮了
3、過渡:大雨過后,空氣怎樣?句式比較。(軟件0
清新得空氣迎面吹來。
(4)
清新得空氣迎面撲來。
解:清新:本課指空氣清潔而新鮮。
撲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動作演示)
板書:空氣清新
4、課文里哪兩句話與前文有聯系?
蟬叫了,蜘蛛有坐災網上。
(雷雨前蟬一聲也不叫,蜘蛛從網上垂下與雷雨后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有什么聯系?)
5、從哪些地方還描寫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陽,彩虹掛在天空,蟬叫,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里水滿了,青蛙叫了。)
掛:吊起,懸在高處。本課指彩虹出現在天空,好像是掛著的樣子。
板書: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總結全文。(復述板書全文)
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記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饋知識。
1、選擇正確的詞語移動在括號里。
黑沉沉一動滿天的一聲
(1)()烏云,()壓下來。
(2)樹上的葉子()也不動,蟬()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個詞最恰當,將選種的用鼠標按一下。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蓋、壓、落)下來。
(2)打開窗戶,清新得空氣迎面(吹、打、撲)來。
(3)一條彩虹(掛、停、飄)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網上了。3、造句。
(1)漸漸地
(2)掛
4、說說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 雨 前 雷 雨 后
天空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蟬蟬 又叫起來
蜘蛛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8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按一順序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新詞,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比較看圖,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雷雨中的動畫及雷雨聲)你們看,你們聽,這是什么?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15課:雷雨。(板課題)你們見過雷雨嗎?是怎么樣的?
2、(課件出示兩幅插圖)看,它們是什么時候的雷雨景象?都畫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圖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圖中有的'?從上到下觀察,兩幅圖的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想一想,為什么兩幅圖會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厲害,一眼給瞧出了,夏天到了,就會常有的現象:雨下得大,但時間不長,天氣變化極大的雨,叫做――(學生答:叫雷雨。)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文
2、讀好日記
二、寫字教學
1、認讀生字
注意:垂、沉、陣、蜘蛛、蟬都是翹舌音。彩是平舌音。
2、擴詞訓練(蜘蛛、蟬不擴詞。)
3、說記字方法
4、寫字指導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結構,觀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動筆描,說說:你的發現。
(如:垂字的中間一橫最長,最后一橫最短,其余兩橫長短差不多;壓字不要丟掉點;彩字的三撇要對齊)
(3)請小書法家上臺表演自己寫得好的.字并說寫的技巧。
(4)自己書寫生字,每個兩個。
(5)互相學習、評價。
5、完成讀讀抄抄。
三、作業:
1、抄寫有關天氣的優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記。
2、每個生字各寫三個,組兩個詞。
板書:雷雨
前:悶、壓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悅
【二年級語文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30
《雷雨》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06-10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2
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6-30
二年級下冊《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26
語文雷雨教學設計范文06-13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設計06-13
《雷雨》語文教學設計06-26
語文第二課時《荷花》的教學設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