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教學設計
《推和拉》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科學〉 第 5 單元 單元課題 :力與運動 第1課
一、教材分析
教
學
目
標
科學探究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STSE目標
1. 能預測物體受到推和拉時會發生什么變化。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體驗、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夠按照制作方法說明制作紙蝙蝠。
1.能與本組成員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項活動。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種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結果是不一樣的。
1.能認識推力和拉力,了解它們的用力方向和結果是不一樣。
2.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能體驗推和拉兩種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課前準備
教師:
學生:
紙、剪刀、沙包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修改意見
一.導入
新課
激發學生學習 興 趣
(創設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請生打開抽屜,再關上抽屜,并感受它們的不同
開關抽屜,并說說有什么不同
二.探 究
新 知
1.活動:“找一找”
2.活動:“感受推和拉”
3.討論
4.聯系生活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認識推和拉
通過比較加深對推和拉的理解
將生活與科學有機的聯系起來
談話:從課本圖上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觀察受到推或拉的物體會怎樣?
游戲:兩人比推力(一組示范,同座互動)
游戲;兩人比拉力(注意不要用力過猛,防止脫臼)
引導:試比較推和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看課本,找一找。
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
生積極參與游戲,感受推和拉
談談游戲感受:在游戲中手臂有什么的感覺?
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
自由發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 活動
2. 小結
二.探 究
新 知
1. 制作紙蝙蝠
2. 玩一玩紙蝙蝠
3. 活動:“看誰分數多?”
三. 拓 展
活動:搜集有關運動的資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復習、鞏固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引導學生體驗力的大小和方向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創設情境):請幫老師移一移講臺
談話:說說你用什么辦法移講臺?用到了什么力?
出示紙蝙蝠玩一玩
引導:想不想自己做一只紙蝙蝠玩一玩?
引導(解釋現象):當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體,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兩個翅膀時,會發現什么現象?怎樣解釋?
談話:怎樣才能準確地得分?
(丟的時候注意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布置任務
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講臺
自由發言
生看教師玩,躍躍欲試
根據書上提示制作紙蝙蝠
邊玩邊體驗
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現象
(室外進行)擺分值,丟沙包。(比一比誰的得分多)
記錄任務
【《推和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學設計03-0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