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丹柯》教學設計

《丹柯》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31 16:56:23

《丹柯》教學設計

《丹柯》教學設計

《丹柯》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主題可以稱為小說的靈魂,小說就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來表現主題,從而反映現實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高爾基的小說《伊則吉爾老婆子》中的一個節選片段——《丹柯》(板書),看看小說主題的形成途徑和實現效果,學會歸納主題的方法。

  二、關于作者: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列寧譽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父親是個木工,早逝。高爾基由外祖母撫養成人。外祖母家貧,11歲的高爾基就不得不外出謀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當過學徒,在輪船上幫廚,做過腳夫、鋸木工、園丁、面包師等以維持生計。為了躲避老板的監視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書。他用罐頭做了個油燈,收集主人燭盤里的殘油,躲在貯藏室、板棚等處苦讀。實在找不到油燈,他就在月光下看書。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高爾基發奮苦讀,從而具備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淵博的學識,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歲后,高爾基開始在俄國割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羅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樣生活的”。在長期流浪期間,他一面做工,一面組織秘密小組,進行革命宣傳。代表作品:散文詩《海燕》《鷹之歌》,短篇小說《伊則吉爾老婆子》,“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主人公巴威爾和母親尼羅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紀初俄國工人階級革命戰士的優秀品質。列寧稱贊這部小說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提出它對俄國工人“有很大的益處”),劇本《小市民》《底層》《仇敵》。

  三、內容探究:

  1、自由朗讀全文,梳理小說情節。

  問1:該小說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六個完整的部分,簡要概括各部分的情節。

  明確:序幕——面對死亡困境的威脅,族人充滿愁思和恐怖

  開端——丹柯提出引領族人穿越樹林、沼澤

  發展——族人對丹柯的抱怨、指責乃至仇視

  高潮——丹柯高舉燃燒的心臟帶領族人成功穿越樹林、沼澤

  結局——丹柯倒地身亡,卻沒有什么人注意他

  尾聲——丹柯的心變成草原上的藍色火星

  2、細讀小說局部,探究人物形象。

  問2:為了尋找生存的出路,丹柯面對的困難有哪些?

  明確:1、自然環境:極端險惡,時刻威脅著族人的生存。

  2、族人心理:族人在遇到困難時對丹柯的抱怨、指責和仇視。

  問3:人們對丹柯的態度經歷了一個怎樣變化發展的過程?

  明確:人們覺得丹柯是最好的一個,他的眼睛里閃亮著很多的力量同烈火,就讓他領導,大家相信他,和諧地跟著他走——當每走一步路都要花掉很多的汗和血,樹林越來越密,氣力越來越小時,人們開始抱怨丹柯,說他年輕沒有經驗,不會把他們領到哪兒去的——族人們站住了,又倦又氣,開始審問起丹柯來,說他是個無足輕重、有害的人,說他把族人弄得筋疲力盡就該死——族人們對丹柯警戒起來,等待他的攻擊,甚至將丹柯緊緊地包圍起來,為著更容易捉住丹柯,弄死他——當丹柯高舉燃燒的心臟引領他們前行時,人們勇敢地跟著他向前奔跑,死時已沒有抱怨——成功穿過樹林和沼澤后,人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快樂中,沒有人注意倒地身亡的丹柯,甚至有一個人用腳踩滅了丹柯燃燒的心臟。

  問4:丹柯如何面對險惡的困境和族群的非難的?

  明確:當族人們打算放棄自由和尊嚴去投敵時,丹柯毅然地站出來,提出要引領他們走出困境——當人們抱怨丹柯時,他并沒有放在心上,還是在他們的前面走著,顯得快樂而安詳——他對族人的怒火因為對族人的憐憫和愛而熄滅——抓開自己的胸膛,將燃燒的心臟高舉在頭上,引領人們向前奔跑。

  問5:丹柯可悲嗎?

  明確:丹柯實在是可悲。1、“可悲”在于過程:他一心想帶領族人走出生存的困境,但是族人對他產生懷疑,甚至是抱怨、指責和仇視。2、“可悲”在于結局:在高舉著燃燒的心臟帶領族人成功地穿越樹林、沼澤,來到適宜于生存的大草原后,他倒地氣絕身亡,然而所有的人都沒有去注意死去的丹柯,唯一注意到他的人卻因為畏懼而將其燃燒的心臟踩滅。“吃水忘了掘井人”。

  3、研讀相關內容,概括人物形象。

  問6:小說中的“族人”和“丹柯”分別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

  明確:1、族人:膽小、愚昧——“林子里開始聽見膽小的話了,起初還是膽怯的、小聲的,可是以后卻越來越響了”,“大家都給死嚇壞了”;準備不做任何嘗試,就準備以喪失自由和尊嚴為代價,到敵人那里去做奴隸。自私、忘恩——在成功穿過樹林后,人們沉浸在重獲新生的快樂之中,無人理會高舉燃燒的心臟引領自己走出困境而氣絕身亡的丹柯。

  2、丹柯:勇敢、自信——“美麗的人總是勇敢的”(作者的評價),“起來,我們到林子里去,我們要穿過林子,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丹柯的語言),丹柯鼓勵人們跟隨自己一道穿過充滿死亡陷阱的樹林,并堅信林子是有盡頭的。樂觀、堅定——當人們抱怨丹柯時,他并沒有放在心上,還是在他們的前面走著,顯得快樂而安詳。寬容——燃燒的怒火又因為對族人的憐憫和愛而熄滅。自我犧牲、無私奉獻——抓開自己的胸膛,將燃燒的心臟高舉在頭上,甘心以生命為代價引領人們走出困境。

  4、探究小說主題,體會寫作手法。

  問7:這篇小說的思想主題是什么?

  明確:小說通過敘寫丹柯引領族人克服重重困難走出黑森林的故事,熱情謳歌了丹柯帶領族人尋找光明與自由的可貴勇氣和堅定信念,以及一心為公、義無反顧的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精神。同時,他引領族人走向光明與自由,反而遭到眾人的抱怨、指責和仇視等不公正待遇以及最后被人們忽視的悲劇結局,批判了膽小愚昧而又自私忘恩的族人。“小說主題概括”答題模式:通過敘寫……的故事,熱情謳歌了(批判了)……(或“告訴了我們一個……的道理”)。

  問8:這篇小說使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自然環境和刻畫人物形象的?

  明確:1、浪漫主義的想象與夸張:小說中關于惡劣自然環境的描寫就是如此,比如“那些搖搖晃晃的巨人一樣的大樹發出軋軋的響聲,并且哼著憤怒的歌子,閃電在林子的頂上飛舞,用它那寒冷的青光把林子照亮了一下,可是馬上又隱去了,來去是一樣的快,好像它們出現來嚇人似的……”,作者極盡想象、夸張之能事,極力渲染自然環境的惡劣殘酷。

  2、對比、烘托:作者將族人的膽小、自私與丹柯的勇敢、無私作對比,以自然環境的惡劣、殘酷苦烘托丹柯的勇敢、堅定。

【《丹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麻豆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不卡一本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亚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