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學教學設計
走進中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新的校園、學習環境,了解新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
2.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等活動,了解本校的歷史與現狀,理解本校校訓的含義。
3.學會作自我介紹,通過互動活動認識新同學、新老師。
教學重點:
1.了解并熱愛新的學校。
2.認識和了解新同學、新老師,創建良好的班集體。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課時:兩課時
關于“校園風景線”教案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教師利用投影或黑板寫出幾個大字:親愛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對學生來說,9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應該給它起一個名字——開學節。每個中學大致都在每年的這一時刻重復著辭舊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學步入了更高一級的學習殿堂。
走進中學(板書)
提議:教師準備若干張本校的校園風景照片或明信片,通過投影或在班內傳閱展示給同學們看。
1.校園風景線(板書)
漫步校園,我們會發現,這里的風景獨好,并且比小學大得多,有很多場地和部門,有很多場館和社團組織,下面我們來一一來辨識一下。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和興趣。
第一層次
校園剪影活動1:學校平面圖
活動方式: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學校平面圖(或掛出事先準備好的學校畫圖),平面圖上要畫出校長辦公室、團委辦公室、班主任辦公室、任課教師辦公室、校醫室、圖書館、餐廳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
(2)教師講解這些部門的責任和職能。
(3)教師鼓勵學生上臺,試著在圖上標出部門的位置和負責人的名字,并要講臺下的學生指出其中的錯誤之處。
在這里,每一個同學都能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才能。那么,你希望發展哪方面的能力呢?
活動2:學校社團組織
活動方式:
(1)填寫。
你所知道的學校社團組織;
你想參加的社團活動;
你還想讓學校組織的校園活動。
(2)學生課堂發言與交流。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細心感受,一定會發現它的可愛之處。
經過老師的講解和同學間的交流,學校在你心中是什么樣子?
活動3:“話說”我們的學校
活動方式:
(1)用大致5分鐘時間讓學生描述或描繪自己的學校,著重突出學校的特色。
(2)通過上臺展示,或小組同學互換的方式,同學間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3)小組推薦、挑選出優秀作品展示并張貼于班級的板報欄中。通過師生互動,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豐富學生的生活,更增強學生對學校的喜愛。
通過“師生”活動,讓學生更快地熟悉學校的環境,通過學生自己參與的形式,自發地對學校的一切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層次
校史尋蹤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歷史。校史記錄著學校誕生和發展的歷程,見證了學校歷史發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師生們共同前進的足跡。
活動4:校史尋蹤
活動方式:
(1)教師講述學校的重要發展歷程,尤其是學校的成績。
(2)學生一邊聽講解一邊記錄,填寫到教科書第5頁的橫線上。
(3)學生獨立思考“校史”帶給自己的啟示,并把思考的火花記錄到教科書第5頁的方框內。了解學校的過去,形成對學校的整體印象。
第三層次
校訓感悟校訓是學校為了樹立優良校風而定的,是要求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校訓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的教育宗旨、歷史傳統和辦學特色,體現了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
活動5:校訓感悟
(1)教師把校訓寫到黑板上。
(2)針對本校的校訓引發討論:我們的校訓代表什么含義?你有什么感悟?
(3)如果我們學校還沒有校訓,你的提議是什么?從不同側面了解學校。了解學校的歷史、今天,展望學校的未來。
總結無論是自己感受到的學校,還是從老師和同學口中得知的學校,你喜歡學校的什么地方?問句式結尾,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思考問題。
關于“跨越陌生”教案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教師提問:“同學們,新學期初始,我們熟悉了校園,你們對新學校有什么感受和體驗,喜歡新學校嗎?”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那么,你思考一下,學校對你的學習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來,再問:“是人還是物?”學生肯定回答是“人!”
教師:“那么,在開學后的這些日子里,你接觸了多少人呢?與周圍的同學、授課老師之間還存有陌生感嗎?”
學生回答。一問一答。活躍課堂,調動課堂氣氛。
活動一:自我介紹
案例分析:楊亮的故事(見教科書第7頁)
教師:我們告別昔日的同窗好友,來到中學這個新的環境,面對新同學,新老師,我們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如果結識了新同學,認識了新老師,建立了新友誼,在這個新環境里,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個屬于你的天地。在你的世界里,沒有損失任何東西,反而又增加了很多好朋友,你是不是會感到很開心呢?若想結識新同學,讓同學走近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先向同學敞開心扉,主動伸出友誼的“橄欖枝”,對新同學說聲“你好”,可以主動給周圍的人送去一個善意的微笑,也可以做出一個友好的動作,這樣你會很快擁有友誼。
具體活動如下:
(1)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上臺自我推薦,讓別人更快地認識自己。
(2)學生走上講臺作自我介紹,提醒每一位同學要突出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及個性中的特別之處,比如常用動作與語言。
(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示對勇敢自薦者的鼓勵。
被人記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納的體現,記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誼的開端。能很快地記住身邊同學的名字是一件很開心也很有學問的事。現在,讓我們從彼此的名字開始,再次認識,再次了解!借用教科書上的小故事與學生的內心產生共鳴,使教學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避免僵硬化教學。
本活動及下面的兩個活動設計是遞進的,從相互認識到重點認識,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本活動的目標是相互認識。
活動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請同學們記錄進入校門之后,給“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種人。記錄在教科書第8頁。
(2)在記錄的過程中,如果你還不知要記錄的他(她)叫什么名字,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誠懇地問。
活動三:設計自己的名片(1)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稍硬、漂亮的紙張,用于設計自己的名片。
(2)名片設計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富有自己的特色。
(3)名片填寫內容可參照教科書第8頁,教師規定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可設計若干張。
(4)名片設計完后,每位同學當面雙手送給自己最想結識的那些同學。
活動四:我們的老師教師:初入中學,有的同學可能會像大海中羅盤失靈的航船,不知所措。老師將會幫助我們找到航向,確定航線。面對新老師,我們應該盡快認識和了解他們,同時,也讓老師認識和了解我們。那么,課下請把我們做好的“名片”也送給老師一張吧!其實,所有的老師都喜歡學生課堂上認真聽講,向他提問題,都喜歡他的學生課下主動與他討論問題、交流觀點,所以,讓我們大膽地走近我們的老師吧!
具體活動如下:
(1)學生填寫教科書第9頁的表格內容。
(2)請學生上講臺講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
(3)在講述中,重點介紹老師的姓名、所授課程、講課特點,你的個人點評。
盡快地與老師熟悉,把自己制作的“名片”送給老師也許是認識老師的一條捷徑!
活動五:我理想中的班集體
教師:幾十個同學,十多個老師,相聚在一起,我們又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們的班集體。
如果把老師同學比作鳥兒,那么,班級就是我們快樂的大森林。在這個集體中,我們將朝夕相處,度過三年的美好時光,我們將在這里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為了快樂地成長,為了幸福的回憶,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我們的班級,規劃我們的前景,一起創造一個值得記憶的“家”。
具體活動如下:
(1)用5分鐘時間把自己理想中的班集體的特征列舉出來,填寫在教科書第11頁的空白處。
(2)填寫完畢,請同學們走上講臺,進行“我理想中的班集體”演講。
(3)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教師把學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體的主要特征羅列在黑板上。
(4)教師和學生共同在眾多的特征中挑選出10條,課下整理出來,作為建立優秀班集體的目標。使學生逐步樹立班級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對“家”的歸屬感。
活動六:我為班級作創意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體,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激勵自己,比如定班訓、設班徽等。
具體活動如下:
(1)學生分組活動。
(2)每組討論和創作一個作品,作品題目有:
設計班訓
設計班級座右銘
設計班徽
制定班級公約
制定班級工作計劃
(3)討論結束后,班級交流小組討論結果。
(4)把小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宣傳欄里,以時時鞭策和警示班級成員。
總結播放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通過今天一系列的活動,我們跨越了陌生,我希望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親相愛,融入我們班集體這個大家庭,讓歡聲笑語、友愛互助蕩漾在我們中間。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師生間相互認同,相互接納。
【走進中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4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