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數與眾數的教學設計
中位數與眾數的教學設計
中位數與眾數說課稿
現在王先生正在接見小劉,談工作問題。王先生:我們這里報酬不錯,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中等工資每周200元。你在學徒期間每周75元,不過很快就可以加工資。
小劉工作了幾天之后,要求見廠長。
小劉:王老板你欺騙我!我已經找其他工人核對過了,沒有一個工人的工資超過每周100元。平均工資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
王先生:啊,小劉,不要激動。平均工資是300元。我可以向你證明這一點。
王先生:這是工廠每周付出的酬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6個親戚每人得250元,5個領班每人得200元,10個工人每人得100元。總共是每周6900元,付給23人,平均每人300元,對吧?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1000 2400
小劉:對,對,對!你是對的,平均工資是每周300元。可你還是蒙騙了我。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引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分析交流,揭示概念
接著給出引例,設置問題:
引例:學校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決定從五年級4個班中抽調40名男生組成一個彩旗隊。現從五年級一班的體檢表中任意抽出9名男生的身高如下(單位:米):
1.56, 1.58, 1.58, 1.59, 1.60, 1.64, 1.64, 1.64, 1.68
根據以上信息,請你確定參加彩旗隊學生的適當身高,并說明理由。
【設置這個引例是讓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活動生活,展開討論,身邊事題的設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積極做出反應,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熱情。通過討論,發現平均數不能很好反映這些數據,由此為中位數、眾數的引入鋪平了道路。】
展開學生對數據的分析活動。
學生在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組數據中1.64出現次數最多,能代表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從而認識眾數的意義。同樣,引導學生認識1.60處于九個數據的最中間,從而認識中位數的意義。
將一組數據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位于最中間的一個數據稱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中位數與眾數的意義要讓學生從情境數據的分析中得出,這樣,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在這個分析數據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分析、去交流,實現學習的主體性探究。】
【中位數與眾數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