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微笑揭秘》導學案示例
《蒙娜麗莎微笑揭秘》導學案示例
一.課文導學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于辨別。
倩qin影:美麗的身影。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曠kung世:當代沒有能相比的。
褻xi瀆d’:輕慢,不尊重。
焚琴煮鶴:比喻糟蹋藝術,做煞風景的事。
浮想聯翩pin:很多想象或感情接連不斷的涌出。
大喜過望:指結果超過了自己期望的,因此特別高興。
后生可畏:指年輕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過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沈致遠是江蘇溧陽人,1929年11月出生,六歲時就讀于濟南城東中學,初中就讀于溧陽同濟中學及縣立中學,高中就讀于上海,1948年5月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開除,1949年在溧陽參加工作。1956年沈致遠以調干身份考入浙江大學,1959年被選拔提前畢業,留校任教。1980年沈致遠由中國科學院派赴美國,在紐約理工大學任訪問科學家。1983年起在許多美國著名的大工 業公司任高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等職務,從事微波電子學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1984年至1989年曾受聘為橋港工程學院兼職教授。1990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擔任研究員、院士等職務。現任資深院士,負責高溫超導體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沈致遠在國際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四十多篇學術論文。主要專業著作有:1979年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微波技術》,為國內高等學校有關科系長期用作教材;1993年由美國出版的《高溫超導微波電路》是該領域唯一的專著,并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中國清華大學等校選作博士研究生教材。
沈致遠在微波技術、微波應用及高溫超導應用等領域中有多項發明,現握有十項美國專利。近年來他致力于提倡科學文藝,1998年應邀在《文匯報》副刊《筆會》上開辟了《天趣園》專欄,專門發表他的科學散文及科學隨筆。
沈致遠時常說:自己上小學時的學習條件很差,生活很艱苦。我們住的是50人左右上下鋪的大房間,吃的很少見葷。冬天如果沒有太陽,毛筆就凍上不能寫字了。但是同學們學習仍很專心,很認真,都深感學習不易,也有很強烈的將來能夠“報國”的責任感。而那時的老師大都是城市中很有水平的人。總的看來自己在工作中作出了一點成績,主要是年輕時受到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經歷的艱苦環境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再是學習和生活中老師的引導和嚴格要求及管理,沒有這些是談不上成就的。比較起來,現在的條件是好多了,我還在工作崗位上擔負著較重的任務,我會一方面把工作搞好,一方面把年輕的同志培養好,使他們的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出來,希望他們超過我,作出更大的貢獻。
2、相關知識: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我們根據瓦薩利的記載,可以確定,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貢多的妻子麗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正是麗莎24至27歲的時候。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稱之為“神秘的微笑。”
蒙娜麗莎勾起了芬奇對生母阿爾別拉的回憶。有一次,大師深情地向少婦傾訴了自己的身世,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當講到母親在24歲就死去時,他的聲里充滿憐憫和悲痛,麗莎說:“我也是24歲,我使你想起了她。”麗莎成了阿爾別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師在畫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
“蒙娜麗莎”那神奇而專注的目光,那柔潤而微紅的面頰,那由內心牽動著的雙唇,那含蓄、模棱兩可的微笑,總讓人琢磨不透……其實,達芬奇筆下的這一使人難忘的“微笑”已不是具體的佐貢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是“蒙娜麗莎”所有的,是達芬奇所有的,也是我們大家所共同擁有的人性特質的某種精微的東西。也許,這就是《蒙娜麗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繼承了希臘古典主義莊重、典雅、均衡、穩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現規范;但它又進一步突破了希臘古典藝術在人本特質上的局限,為使后來的藝術更進一步走向現實,走向客觀, 走向更深層,更內在,更微妙的表現樹立了楷模。
【《蒙娜麗莎微笑揭秘》導學案示例】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