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六單元牧場之國
《 牧場之國 》(開發型)
教 師 | 陳建素 | 學 科 | 語文 | 執教班級 | 四(5) | |||
教學時間 | 2011年 4 月 19日(第 12 周星期 四 ) | 教學地點 | 教室 | |||||
教學內容 | ||||||||
教學課時 | 第 1 課時 | 教學課型 | 略讀 | 是否集體備課 | 否 | |||
教材 分析 | ||||||||
教學 目標 | 1、熟讀課文,認識“鑲”、“嵌”等八個生字。 3、積累“膘肥體壯”“悠然自得”等詞語和喜歡的句子。 | |||||||
教學 重點 | 1、熟讀課文,認識“鑲”、“嵌”等八個生字。 2、理解課文第2、3、4自然段內容,想象畫面,感受異國的田園風情 | |||||||
教學 難點 | 理解課文第2、3、4自然段內容,想象畫面,感受異國的田園風情。 | |||||||
教學 準備 | ||||||||
預設過程 | 設計意圖 | |||||||
一.談話揭題 1.、出示一組荷蘭的風光圖片,師根據畫面內容簡要地介紹荷蘭。 (主要了解水之國、花之國、風車之國的特點) 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所說的都是荷蘭的特點。但是有人卻認為,這都不是真正的荷蘭,他認為真正的荷蘭國是一個──板書課題,齊讀。 掌握了這些生字一定更能幫你領略牧場之國的魅力。 出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朗讀。 1、交流: 隨著學生的回答,朗讀相關的內容,隨機教學2~4自然段。 (在這一段里你還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的牛,你還看到了怎樣的牛?有牛犢還有其它牛嗎?……) 這么多各種各樣的牛,這么多神態各異的年,難怪,作者寫到──出示: 碧綠的草原上全是黑白兩色的牛!怎樣來形容:
師引導:作者不是否認“花之國”、“水之國”是真正的荷蘭。他是通過這樣的句子,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被為“牧場之國”的荷蘭的深深的喜愛與贊嘆。這份喜愛與贊嘆,全都融在了這四次出現的“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一句話中了!而這四句話分別出現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贊嘆情象又各不相同。他分別贊嘆了──齊讀黑板上的四句。 師生合作:
| ||||||||
板書設計 |
碧綠草原牛成群 | |||||||
作業設計 | 在課文中,至少選擇5個自己喜歡的句子背下來! | |||||||
教學反思 | 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荷蘭是一個另人神往的美麗國度,課文作者用華麗優美的語句描述著荷蘭的美麗。 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素是“讀”。讀,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通過指導小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有興趣地讀等,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理解是閱讀的核心,就像大樹之根所吸收的水份養料,通過“主莖”或“樹干”,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長葉、開花、結果。一篇文章,要讀通、讀順、讀懂、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理解語言表達的技巧,理解布局謀篇的妙處。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有體驗地讀,就是指導小學生在閱讀時能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有體驗地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注重整體感知。“傳情達意”地讀,要指導小學生流入作品,馳騁想象,與作者產生共鳴。本節課我力求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導學生傳情達意地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從讀中慢慢感受動物們在牧場上自由生活的場景,這篇略讀課文所要傳遞的感情就已經滲透進學生的腦海之中了。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語句想象畫面,升華感受。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說說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反復讀—悟—讀,最后達到學習目標。 |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六單元牧場之國】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02-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學計劃02-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導學案03-20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檢測題11-13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點02-23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導學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2016年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試卷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