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秋游》教學反思
有關《秋游》教學反思
《秋游》教學反思
《秋游》是這學期給孩子們上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可是上完課之后,覺得自己有些方面還是做得不盡人意,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幾點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遺憾一:自身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盡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的運用。自然的去評價,產生自然的美!語言跟不上趟,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遺憾二:收得太緊,放得不夠。憑感覺我都知道這節課孩子們沒讀夠,也沒說夠。他們的心中一定有了不少的體會,可是我卻無法大氣的把權力下放,我知道那需要時間,于是一切都似乎是蜻蜓點水,缺少那點睛的一筆。
2、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在講述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我創設了朗讀情境,采取了激勵措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對朗讀的技巧領會不到位,我也沒有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讀方法去引導,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朗讀的方法。但是現在想想: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可以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后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知道該怎么有感情地去朗讀了,自然也掌握朗讀的技巧了。
3、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一直是我的困擾,到底是先識字還是先閱讀,還是二者結合。識字教學脫離了一定的語言情境,就顯得枯燥乏味。本文我是先閱讀再識字,但是覺得效果并沒有達到最佳。之后我思考了,比如在講述本文第四自然段“追逐”一詞時,可以把這個詞語拎出來單獨去講解然后描紅,這樣學生對這個詞語的印象肯定更深,這樣識字也會很有趣,我準備在之后的課文當中去嘗試一下。
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達到了基本目標的。小朋友們自二年級以來進步也是很大的,尤其在課堂回答這方面頗為顯著,這篇課文兩個課時之后,孩子們基本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基本可以成誦,這點還是不錯的。
【《秋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