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表格式集體備課教案4-6
課題 | 落花生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導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
種花生 收花生 嘗花生 議花生 四、全課小結 | 1、指名寫并介紹 2、學生充分說 3、學生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跟小組同學進行交流 1、學生按要求讀課文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 1、自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 2、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 ||||||||
板書 設計 | 落花生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落花生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 二、學習重點段,明白道理 2、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3、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4、父親向我們將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五、提供辯題練口才 | 指名讀 1、默讀第三段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指名說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辯論,教師做主持人。 | |||||||
板書 設計 | 落花生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拾穗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生字。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導入新課
四.情感升華 | 指名說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認讀 1、小組討論 2、指名說 3、默讀課文2-4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三位婦女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 5、談自己的體會 7、指名讀第6、7段 學生充分說 | |||||||
板書 設計 | 拾穗 收獲 中間:承擔生活重擔 始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拾穗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3、除了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描寫之外,這三段中還有哪些語句你認為寫得比較好?
三、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練筆: 2、說說你都觀察到了什么? |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指名學生說,并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仔細觀察 3、指名說 1、請兩位學生將地面的紙花掃干凈 2、指名說 3、練習寫一寫,并相互交流 | ||||||||
板書 設計 | 拾穗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飛奪瀘定橋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談話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記敘文《飛奪滬定橋》。
從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zhàn)士“像飛一樣行軍”的。其余的寫了什麼 全文可分五段: 一(1)要奪橋 二(2)命令奪橋 三(3一5)飛速行軍 四(6——8)奪橋 五(9)奪橋后 飛:速度快,神速。 四、全課小結。 | 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小組同學進行討論 指名匯報交流 指名說 其他人補充說明 自讀課文 小組同學-相互討論交流 | ||||||||
板書 設計 | 飛奪瀘定橋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飛奪瀘定橋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能把奪橋的經過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詞語。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和第二段 三、學習第三段 默讀思考。
2.紅四團要搶在敵人的前面趕到滬定橋遇到了哪些困難? 四、學習第四段 1、思考 紅軍是怎樣攻克天險奪取滬定橋的?分幾層意思寫的? 2.讀第六自然段。 3.指導讀 4.為什么要寫滬定橋的“險”? 6.小聲讀,
七.學習第五段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八、讀課文,總結中心思想。 九、全課小結 | 指名讀 讀出必須過橋的堅定語氣。 用筆畫下描寫紅四團搶時間飛到滬定橋的詞語。 找出表示紅軍搶時間、爭速度的詞語。 小聲讀 用~畫出奪橋有哪些困難 背誦第6自然段。 默讀 思考. | ||||||||
板書 設計 | 飛奪瀘定橋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美麗的集郵冊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通過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新詞的卡片 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由“我”搜集的郵票美在哪里?這個問題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 |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郵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讀課文 小組集體學習 指名認讀 集體訂正 邊讀邊思考問題 | ||||||||
板書 設計 | 美麗的集郵冊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美麗的集郵冊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通過學習與作者情感發(fā)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 二、潛心品文,讀美詩歌。 1、重點指導第二、三小節(jié),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激發(fā)其愛國之情。 2、重點指導朗讀。 這首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音韻和諧、對仗工整等特點。 3、教學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賞析能力。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xiàn)素質的全面提升。 4、引導學生找出對仗工整的句子,要著力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讀。 三、情感升華,拓展延伸。 | 指名讀 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詩票對照、聯(lián)系有關資料, 練習朗讀 邊讀邊想象 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從而優(yōu)化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讓學生繼續(xù)收集有關資料。 | ||||||||
板書 設計 | 美麗的集郵冊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羅斯福集郵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獨立識字,認識11個生字,正確、規(guī)范、整潔地書寫12個生字。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導入新課: 1、先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猜想文章中可能寫什么?2、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引導學生自主質疑。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羅斯福集郵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1、讓學生找出有關語句,運用在《飛奪瀘定橋》一課中用到的加點或畫波浪線的方式,進行細讀深思。 2、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思考羅斯福為什么會這樣做?這樣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闡發(fā)出自己的心得,提出看法和疑問,強調體驗,體現(xiàn)人文關懷。并且及時鼓勵、肯定能用完整、清楚的語言概括問題的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三、全課小結。 | 課前,引導學生查閱羅斯福先生的資料,把人物的生平與集郵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出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1、仔細朗讀課文 2、讀完課文后,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集郵這一活動的認識。 | ||||||||
板書 設計 | 羅斯福集郵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羅斯福集郵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
教學目的 | 1、引導學生模仿羅斯福先生語言風格朗讀他的兩次語言描寫,體會他表達的意思以及羅斯福先生坦誠、詼諧的性格。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復習導入: 指名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聯(lián)系羅斯福的集郵經歷,請學生讀讀老舍先生的話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全課小結。 談談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收獲 | 指名讀 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交流 指名匯報交流 把收集的資料相互進行交流 談談自己的看法 指名認讀生字 齊讀課文,學生充分說 | |||||||
板書 設計 | 羅斯福集郵 | 課后 反思 |
課題 | 橋之思 | 課型 | 新授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談話導入 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的有關橋的資料,了解自己家鄉(xiāng)橋的歷史和故事,誰能講一講你的收獲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樊發(fā)稼的一首有關橋的散文詩《橋之恩》 二.探求新知 (一)自學課文 。 1.學生自主朗讀全詩。 2.同學之間互讀。 3.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誦讀。 指名讀,要求把詩歌讀通,讀流利,并體會思想感情。 (三)交流。 1.學生邊讀邊感悟,這首散文詩的三個部分從哪個方面來描寫橋的? 2.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 三.課堂小結 | 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講解, 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同桌之間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3讀字卡,用競賽的形式, 看誰讀得準,人得快。 學生誦讀,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1.讀后同學之間交流。 2.學生各抒己見。
自己為什么喜歡它。 | ||||||||
板書 設計 | 橋之思 | 課后反思 |
課題 | 橋之思 | 課型 | 新授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深入地感受橋所給我們的思考。 二.探求新知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同學交流并思考: A.這個小節(jié)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B.你在生活中還看到過什么樣的橋? C.再讀這一小節(jié),說說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關系。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出示課文插圖)說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有哪些收獲。 說一說:從哪些句子體會了橋的美?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橋的喜愛之情。 3.理解第三小節(jié)。 自讀,指讀第三小節(jié),聯(lián)系前文體會“無形橋”與其他的橋有什么異同? 三.課堂小結 | 一名學生讀,其他的同學認真聽。 針對這三個問題學生進行交流,匯報。 學生讀并談結合身邊的實際說說橋在給 人方便的同時,是怎樣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的。 抓住重點詞語“碧波粼粼”“回旋別致” “巍峨雄偉”“浩然坦蕩”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 ||||||||
板書 設計 | 橋之思 | 課后反思 |
課題 | 語文天地 | 課型 | 練習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讀一讀,諺語。 1.試讀一節(jié)駢句、一則諺語和一首古詩。 2.指名讀,說一說詩詞大意, 以及自己的理解,教師相機點撥。 3.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諺語或詩詞。 (二)自讀短文。 1.自讀《柚子樹下》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讀懂了課文哪些內容。 請同學們想象當“我”把紅木盆劃到柚子樹下時,會和柚根子說什么,做什么? 2.自讀《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討論:文中描寫的什么季節(jié)?老農站在田邊,看到了怎樣的一番景象? 有感情得讀一讀,說說你能從詩中體會到老農的心境是怎樣的嗎? 三.課堂小結 | 1.學生注意讀準字音,不懂的字詞查字典, 與同學研究、揣摩語句的意思。 2.學生讀,并回答問題。 3.比一比,誰讀得好,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1.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討論并交流:“我” 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和柚根子一起去水塘里 劃盆采菱的。“我”有怎樣的收獲。 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自由的說。 2.學生輕生讀詩。 討論交流教師提出的問題,全班交流, 匯報自己的想法。 | ||||||||
板書 設計 | 語文天地 《柚子樹下》 〈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 | 課后反思 |
課題 | 習作 | 課型 | 新授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許多收獲,曾經給自己帶來成功、喜悅、自信。。。。。。 能把你的這些經歷講出來和大家分享嗎?讓我們一同去感受你收獲時的愉悅心情!今天我們以此為話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1.——熟了 2我收獲了—— 或把自己置身于圖畫之中,想象農民通過一年辛勤的勞動,終于盼來大豐收的喜悅,寫一篇習作。
指導學生觀察圖時應注意一定的順序。
學生自主選題,構思選材,想一想先寫什么,在寫什么。 (三)寫一寫。 學生在完整構思的基礎上,完成習作。 教師巡視輔導。 三.課堂小結 | 學生認真聽。 學生聽要求。 1.學生想象圖中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做什么,會想什么,說什么。展開想象。 2.小組內交流你想怎樣寫,全班交流,互相評議。 3.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構思寫出來。 | |||||||
板書 設計 | 語文天地
1.——熟了 2。我收獲了—— | 課后反思 |
課題 | 語文天地 | 課型 | 練習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讀一讀。 1.自主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準。 2.指名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短文。
(1)欣賞歌曲《北京的橋》。(播放錄音) (2)自讀短文,注意讀準字音。并思考:這篇短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3)從這篇短文中你了解到了北京的橋有哪些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自由讀短文《看橋人》。 (2)指名讀短文,并說說這篇短文寫了什么? (3)談一談,老劉頭是個怎樣的人。 三.課堂小結 | 1.學生自讀,也可同桌間互讀,檢查是否讀得流利。 2。學生讀,體會詩句大意。 (1)聽歌,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學生匯報。同桌間互讀評議。 (3)同學討論交流。 (1)學生讀準字音,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做上記號。 (2)學生讀,并歸納。 (3)學生自由談。 | ||||||||
板書 設計 | 語文天地
《北京的橋》 《看橋人》 | 課后反思 |
課題 | 習作 | 課型 | 新授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人類發(fā)明了橋,使道路更 加通暢。這些橋,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或許家鄉(xiāng)等著我們去建橋呢。自擬題目,寫一篇關于橋的習作。
教師指導學生以此為話題,拓展思路,充分構思,列出寫作提綱。 (一)廣泛交流。 指名讀各自的文章,教師隨機點評。 (二)重點評議。 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四)佳作展示。 三.課堂小結 | 1.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互相評議。
圍繞不同的意思寫,采用不同形式寫的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學生對于其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互相觀摩后,評出幾篇優(yōu)秀的習作。 | |||||||
板書 設計 | 習作 | 課后反思 |
課題 | 語文天地 | 課型 | 練習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一)讀一讀。 1.自讀成語。 2.討論成語的意思。 3.指名說成語的含義。 4.思考:你還知道哪些與之相類似的成語。 5.學生之間交流與這些成語有關的小故事,并說說:這些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啟發(fā)。 (二)閱讀短文。
(1)默讀短文,掃清字詞的障礙。 (2)思考:從短文中獲得了哪些關于大龍郵票的信息。
(1)在讀的基礎上說說短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思考:郵票是什么時間、在哪里誕生的?原因是怎樣的? (3)練習復述課文。 三.課堂小節(jié) | 1.學生自己讀,并注意讀音。 2.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匯報。并說說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是什么。 3.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例,交流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 (2)同學之間討論、交流、匯報。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自己所讀懂的。 (2)自己找出思考問題的答案,匯報。 | ||||||||
板書 設計 | 語文天地 | 課后反思 |
課題 | 習作 | 課型 | 新授 | 課時 | |||||
教學 目的 |
| ||||||||
教 學 過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二次備課 | ||||||
小小的一枚郵票中蘊含 了豐富的知識,給人以無限的樂趣。同學們,你們在集郵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呢?
1.組內同學交流,互聽互評。 2.指名說一說,師生共同加以點評。 3.寫作提示:記敘一件事情或說明一件事物時,應當真實,不要胡編亂造。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4.動筆寫作。 5.展示作品。 三.課堂小結 | 1.學生把自己的經歷互相說一說,并給予評價。 2.其他同學認真聽。 4.學生獨立完成作品。 | ||||||||
板書 設計 | 習作 | 課后反思 |
第四單元 收獲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兩篇主體課文和兩篇閱讀課文。《拾穗》一課是對世界名畫《拾穗》的欣賞。表達了 作者對19世紀法國農婦的辛勞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敘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種花生,又自家享用勞動成果的過程,感悟到應該做什么樣的人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 “收獲”的愉悅,同時也體味到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的生活哲理
2、通過學寫摘錄筆記和閱讀名句格言等學習積累詞句的方法。
3、通過暢所欲言、開卷有益等環(huán)節(jié)練習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體會農民的勞動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農民的勤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對農民要關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視
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對社會有用、對他人有益,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以讀代講,感悟文章內涵
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單元備課人:李霞
第5單元:橋
教材分析
橋是最常見的一種人工建筑。橋的功能,橋的發(fā)展歷史,橋的建筑風格,以及圍繞橋引發(fā)的故事,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本單元的學習,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從這種最常見的建筑中去發(fā)現(xiàn)、領悟對人生奠基有價值的思想素養(yǎng),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本單元以“橋”為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兩篇自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飛奪瀘定橋》記述了紅軍為奪取大渡河上的瀘定橋而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使人感受到紅軍的英勇無畏。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文章的方法。
3 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4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敘述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能力。
5 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語文天地”通過多種形式注重詞匯的積累,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策略
指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資料,與人交流、在動手實踐中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實際大膽習作。
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單元備課人:張金東
第六單元 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郵票是時代的一扇窗口,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從中可以了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個時代的脈搏。本單元課文風格各異,反映出許多人愛好集郵或喜歡郵票是因為小小的郵票里蘊涵著豐富的知識、無限的樂趣。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不起眼的小小的郵票的誕生歷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過對郵票內容的理解。
體驗一種新的求知方法。
學習21個生字,會靈活運用。
在詞句的積累中,注意辨析近義詞
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擴大知識視野和豐富文化底蘊。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不起眼的小小的郵票的誕生歷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過對郵票內容的理解。
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擴大知識視野和豐富文化底蘊。
進行成語積累,并能用形容詞的動詞進行正確的搭配。
教學策略
結合語言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鍛煉自己表現(xiàn)得能力。
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單元備課人:吳明遠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表格式集體備課教案4-6】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表格式集體備課語文1~3單元03-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句子復習教案03-25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04-13
小學數學集體備課總結(通用18篇)04-03
四年級上冊語文備課組計劃(精選13篇)04-02
S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五教案設計03-19
S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一教案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