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學反思
蜀相教學反思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自主賞析”板塊中。比較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課后習題的設置,可以看出必修教學的落實點在詩歌的內容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而選修教學的落實點則在詩歌的情景分析和技巧的鑒賞上。本單元的“賞析指導”與“賞析示例”對所選詩作的具體分析,對學生起了總領和示范作用。“自主賞析”部分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賞析活動。他既是對賞析指導和賞析示例中提供的鑒賞方法的運用,也為“推薦作品”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鑒賞方法自行進行文學鑒賞活動打下基礎。本節課就是基于本首詩對學生學習鑒賞詩歌具有的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設計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三環一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成功之處: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較為合理
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的教學又不能形成規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本首詩時從“選擇對聯”進行導課到用“問題法”引導學生溫故知新,了解作者;再到師生的“誦讀展示”、“思考交流”“梳理探究”;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的“檢測訓練”等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較為合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較為充分
本節課的設計及課堂教學都是從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為出發點。給學生創設了較多的展示機會。例如:導課時讓學生談對對聯的理解;知人論世時讓學生評價杜甫、介紹背景;整體感知時讓學生誦讀展示,談自己對詩心的理解;鑒賞詩句,思考交流時,讓學生找意象,描意境,悟詩情等,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的突破比較到位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二是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在前兩聯的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找意象,描意境,然后體會“自”“空”兩字體會作者的感情,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詩歌內容,而且也教給學生鑒賞“寓情于景”詩句的方法,教學重點得以突破。在后兩聯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感情,例如“淚滿襟”一詞,引導學生談理解時聯系到杜甫壯志未酬,功業不就的處境,不僅自然而然體會出來詩人的嘆惋之情,而且也掌握了“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四、教學情感交流較為充分
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沒有情感的課堂是痛苦的。所以本每節課中能讓學生能把自己從詩中讀到的的喜怒哀樂在課堂上真情流露,與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與對話。比如學生在完成“如果讓你用‘一個( )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填什么詞?為什么填這個詞?”這個作業時有的學生充滿敬仰之情,有的學生充滿悲嘆之情,還有的學生充滿憤懣之情。在誦讀詩歌的時候,學生更是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五、注重了拓展訓練,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把學習和高考結合起來
課堂上的“拓展訓練,學以致用”環節中教師關于“高考練字型考題的提問方式和答題技巧”的點撥讓學生把學與考結合起來,明白高考就是對平時學到的鑒賞方法的整理和運用,消除對高考的畏難情緒。
六、作業設計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水平并加入了時尚元素
本節課后設計了三個作業:1、背誦并默寫此詩。(必做)2、學習了此詩,你內心涌動著很多話想對杜甫說,請你以“杜甫,我想對您說 ”為句式穿越時空隧道,發一條信息給他吧。(選做)3、用散文化的語言擴寫詩歌。(選做)有必做作業,有選做作業。考慮到學生的個性、水平,第二個作業加入了時尚元素激發學生了選擇完成興趣。
七、板書設計合理美觀,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突出意象組成的意境特點,突出情與景的關系,突出重點詞語中包含的作者感情。
本節課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學內容還不夠開放靈活
教學時,課堂還不夠開放靈活。比如學生問道諸葛亮討伐魏國的情況,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情形等教師處理的比較倉促。
二、課堂結構安排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每一個環節幾乎平均用力,有些問題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還有課堂檢測這個環節也進行的比較倉促。
反思是為了尋找問題,自我完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保持優點,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蜀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惠子相梁》教學設計08-2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