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它們的特征,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交流、歸納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主動參加數學活動,獲得進行數學歸納概括的經驗和積極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數長方體的12條棱,分成三組,有規律的數出來,理解每一組棱的長度與長、寬、高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對于那些構建空間觀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征,并不容易。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環節:炫我兩分鐘。
首先復習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關系的知識,為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進行鋪墊,其次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日常生活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并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這些都是學生探索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并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學生感知體的形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
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建立在經驗和活動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經歷由具體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逐步形成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展空間觀念。我首先設計了一個切土豆的小游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更深刻的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
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在本環節教學中,我能注意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認識長方體特征時,學生通過數一數、看一看,拆一拆、比一比等活動歸納總結的,我還設置了具體的問題,例如:數一數:1、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2、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各有多少個頂點,多少條棱?這樣學生就非常明確,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學生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基礎上,組織學生比較,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這樣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接著通過PPT讓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長。
第四個環節是挑戰自我
第一題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第二題下圖中的長方體都是由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你知道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這道題設置為以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等知識打基礎。
接下來的環節是梳理收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反思的建構能力,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總結收獲時往往都是知識上的收獲,在這里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其他方面的收獲。
最后一個環節:拓展延伸。
我們的數學課不應上成句號,而應該上成問號、省略號,所以我設計了課外延伸。(1)這是一個被毀壞的長方體,但它的長、寬、高并未改變。請你說出:原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前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面和( )面的面積都是90平方厘米,左右兩個面的面積都是( )平方厘米。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生匯報長方體和正方體面、棱、頂點時,應點撥學生在數的時候不能來回翻轉應固定好位置,以免遺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總結02-24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3-20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反思04-02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3-19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3-19
《2、5、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2-22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3-19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