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舊址游后感
革命舊址游后感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后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革命舊址游后感,一起來看一下吧。
革命舊址游后感
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讀shan拐兒)村,位于濮陽市區東北13公里處。在抗日戰爭后期,這里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分局(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和冀魯豫第一兵工廠所在地;是我黨領導的全國最大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是與黃敬、宋任窮、楊勇、蘇振華、王宏坤、曹里懷、朱光等老一輩革命家生活、工作和戰斗的地方。這里還成功制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蓋亮號”七十毫米步兵炮(現存中國軍事博物館)。
單拐村作為冀魯豫邊區抗戰反攻的大本營,經歷了血與火的戰斗洗禮,見證了邊區軍民同舟共濟艱苦奮斗的曲折歷程,記錄了邊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不屈頑強抗戰的歷史篇章。
單拐革命舊址的保護利用工作從1980年開始啟動。濮陽建市以后,1986年籌建冀魯豫軍區紀念館,并請宋任窮同志題寫了館名。之后,曾多次聘請國家和省文物專家,來此進行調查和實地勘測。由河南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進行規劃設計,制定了整體規劃。先后籌資400多萬元整修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北方局組織部、宣傳部、辦公室、冀魯豫日報社和冀魯豫軍區第一兵工廠舊址;、宋任窮和王宏坤舊居等共11處。征集革命文物2000多件,并對已整修的舊址、舊居進行復原陳列。設立了“冀魯豫抗戰史跡”、“生平”、“邊區百名將軍”、“邊區民俗”、“減租減息”、“大生產運動”、“抗戰用品”、“抗戰勝利品”等8個專題展室,布展面積達2100平米。同時,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培訓了專職講解員。
經過多年來的開發建設,單拐革命舊址這一寶貴歷史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和利用。曾先后被濮陽市、中原油田、河南省委宣傳部及周邊市、縣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干部教育基地;還被評為河南省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河南省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04年,成立了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每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成為冀魯豫皖蘇五省十余個市縣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景點。2007年5月,又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濮陽市單拐革命舊址,北近河北涉縣129師紀念地;西鄰太行紅色旅游區;東靠劉鄧大軍渡河處和山東菏澤冀魯豫邊區紀念館;南有竹溝革命遺址和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如果將上述景區(點)交織成以“太行硝煙,征戰敵后”,“揮師東進,平原作戰”,“中原逐鹿,黃河怒濤”和“千里躍進,決戰淮海”為主題的紅色旅游網絡,將一定會形成為一個系統完整、主題鮮明、相得益彰的紅色旅游發展大格局。
同時,這里緊靠以“中華龍鄉”聞名于世,并擁有“六城二獎”(國家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旅游城、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迪拜國際人居范例獎)桂冠的濮陽市和國家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中原油田,周邊人文歷史資源非常豐富。顓頊遺都、倉頡故里、戚城會盟臺、中華第一龍出土地、張姓始祖揮公墓、澶淵之戰回鑾碑等分布附近,北望殷墟遺址,東望曲阜孔府,近有聊城孔繁森紀念館,形成了一個人文歷史名勝旅游帶。
【革命舊址游后感】相關文章:
游白石山的游后感04-25
游石門坊的游后感04-25
游彩虹谷的游后感04-25
北京游后感04-25
游宏村后感04-25
旅游游后感范文04-25
花博會游后感范文04-26
花博園游后感04-25
歡樂谷游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