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管鮑之交》教案

《管鮑之交》教案

時間:2024-09-15 09:12:18

《管鮑之交》教案

《管鮑之交》教案

《管鮑之交》教案

  【教師寄語】

  與君子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小人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學習目標】

  1、 積累相關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 體會管鮑之交的真誠可貴,珍惜同學情誼。

  3、 理解司馬遷的看法和情感。

  【學習重點】

  1、積累相關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會管鮑之交的真誠可貴,珍惜同學情誼。

  【學習難點】

  理解司馬遷的看法和情感。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友誼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因為人們總是渴望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交流。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知已難得啊。所以歷史上結為刎頸之交的廉頗和藺相如才會世代為人們所稱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鐘子期才會世代為人們所仰慕;春秋時,齊國人管仲和鮑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佳話,后世稱為“管鮑之交”。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這篇《管鮑之交》來走進這段千古傳頌的友誼。

  (展示目標)

  二、解題和文本內容介紹

  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學案“背景資料”部分,了解文本內容。

  1、課文選自《史記·管晏列傳》。《管晏列傳》中的管晏,指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賢相管仲和晏嬰。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晏嬰輔佐齊景公治國。全傳前半部分寫管仲,后半部分寫晏嬰,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馬遷對二人的贊詞。二人齊名,寫成和傳,故題名“管晏列傳”。課文節選的即是傳中寫管仲的主要內容中的一個小故事“管鮑之交”。(學生讀)

  2、春秋初期,齊國漸漸強大,但由于發生內亂,齊襄公被殺,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輔佐下逃跑到莒國,公子糾在管仲的輔佐下逃跑到魯國,以躲避本國的政治斗爭。齊國內部安定后,一時沒有國君,于是兩位公子都急于回國做齊國國君。管仲和鮑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現在都很想輔佐他們各自的主人奪得齊國國君的位子。雙方發生矛盾,管仲率魯國軍隊阻攔鮑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帶鉤。小白假裝中箭身亡,撲倒在車上。管仲以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給公子糾。正急匆匆奔向齊都的公子糾聽后,覺得沒有人再和自己爭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著,結果公子小白迅速趕到臨淄.當上國君,就是后來的齊桓公,他立即發兵迎擊公子糾,魯國迫于齊國壓力,殺死公于糾,把管仲囚押起來,送回齊國治罪。齊桓公本來恨透了管仲.一定要親手殺死他才解恨。但鮑叔牙勸他說:“管仲才華橫溢,國士無雙,您要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為齊國成就一番大事業。”齊桓公聽從了他。管仲在魯國,聽到齊國叫魯國把他押回去,而沒有象公子糾那樣被殺,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齊桓公面前推薦了他。果然,剛進齊境,鮑叔牙就來迎接。到了臨淄,齊桓公拜他為相國,地位還在鮑叔牙之上。管仲感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齊國人。名夷吾,字仲,穎上(今屬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齊桓公即位后,任管仲為相,主持政務,并尊之為“仲父”。管仲輔佐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使桓公成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認為是法家的創始人,,諸葛亮在隆中時經常也以管仲、樂毅自比,梁啟超譽之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學術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稱管仲以“仁”,稱贊他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學生讀屏幕)

  4、鮑叔牙(?-前644)春秋時齊國政治家,潁上(今安徽)人,亦稱“鮑叔”“鮑子”,以善于知人著稱,相傳為夏禹后人,杞國(春秋中期在山東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齊,采邑于鮑,故為鮑氏。

  讀《管仲列傳》,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務本求實、以民為本的為政才能,以及他因勢利導、轉敗為功的政治家風范。如此優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優秀資質和稟賦外還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們來走進文本,走進這段千古傳頌的友誼。

  三、通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大家都已經預習了,請一位同學讀一下課文。

  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大屏幕展示難讀的字)

  齊讀一遍。

  投影:挑取知識點檢查

  語言積累

  常見實詞

  已而鮑叔事公子小白 侍奉(動詞) 分財利多自與 給(動詞)

  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交游,來往(動詞)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 欺騙(動詞)

  鮑叔終善遇之 友善(形容詞) 管仲囚焉 囚禁(動詞)

  鮑叔遂進管仲 保舉,推薦(動詞) 九合諸侯 會盟 (動詞)

  一匡天下 匡正 (動詞) 吾始困時 窮,缺乏財物(形容詞)

  嘗與鮑叔賈 做買賣(動詞)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做官(動詞)

  知我不遭時也 遇,逢(動詞) 吾嘗三戰三走 逃(動詞)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 推重,贊美(形容詞)

  常見虛詞

  齊桓公以霸 憑借(介詞)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卻(轉折連詞)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而是(并列連詞)

  鮑叔不以我為貪 把(介詞)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替(介詞)

  鮑叔知其賢 他(代詞) 及小白立 等到(介詞)

  管仲囚焉 語氣助詞 管仲既用 已經(副詞)

  管仲之謀也 的(助詞) 吾始困時 當初(副詞

  嘗與鮑叔賈 曾經(副詞)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被(介詞)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在(介詞)

  詞類活用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使……窮困(使動用法)

  召忽死之 為……而死(為動用法)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以……為羞(意動用法) 以 ……為恥(意動用法)

  以身下之 居于…….下(名詞活用作動詞)

  子孫世祿于齊 享受俸祿(名詞活用作動詞)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動句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被動句

  吾幽囚受辱 被動句 任政于齊 狀語后置

  齊桓公以霸 省略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判斷句

  四、文本解讀

  下面我們走進文本,接觸一下管、鮑其人其事。

  1、這篇文章并沒有將筆墨放在管仲的個人功績上,而是著重寫管鮑之間的交誼,這是本傳的主題,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文本,概括一下鮑叔牙在與管仲的交往中,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1)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 知賢

  (2)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忍讓

  (3)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 薦賢

  (4)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忍讓

  (5)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相信

  (6)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信任

  (7)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理解

  (8)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理解

  (9)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支持

  (不管管仲是不是真的貪心、愚笨、不才、膽怯,鮑叔牙都忍讓、信任、理解他,并且極力舉薦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2、你如何評價鮑叔牙?請用最精煉的詞語來概括鮑叔牙的品行。

  鮑叔牙:知賢、薦賢、讓賢,大度,以國家利益為重,愛惜人才,保護人才,無私、高尚。(管鮑之間的交誼不僅體現在鮑叔牙對管仲的知賢薦賢,更重要的是讓賢,管仲為相鮑叔牙反而在他之下,這種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精神,表現了鮑叔牙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鮑叔牙不僅是一個好伯樂,還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愛國者。)

  我們常說,“黃金萬兩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可是管仲遇上了,鮑叔牙是一個真正可以結交的人!難怪管仲深情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

  五、學以致用:

  正是鮑叔牙對管仲如此的知遇,兩人的交往才成為千古佳話,所以才有了形容朋友之間情深意重的成語:管鮑分金、管鮑之交。而唐代的詩人杜甫面對冷暖人情、炎涼世態,發出了這樣的感喟:“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那么同學們學了《管鮑之交》,從“管鮑之交”談開去,你認為,在今天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中,該交什么樣的朋友?該怎樣呵護自己的友情?(生交流,談體會各抒己見)

  (學生自由發言)

  交益友:

  孔子“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直。直,指的是正直;諒,信也,就是誠實;友多聞,見聞廣博;友便辟,喜歡陷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友善柔,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的人。

  (課件展示以下內容)

  與君子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小人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晉)付玄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兒的朋友。 -《當代青年談人生》(正直忠告)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淡以親指淡泊但心地親近。甘以絕:指小人之交往過于甜蜜因而往往斷絕。)

  (課件展示以下內容,學生談談這是哪一個方面)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守諾言,講信用,信任)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蜜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黎)紀伯倫(責任)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俄)別林斯基 (無私付出關懷)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理解,溝通)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史記》(以言明僅在生死患難與共關鍵之際,始能顯出友情之真偽。)

  師結:

  友誼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友誼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是無私的關懷,寶貴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熱情的鼓勵。友誼是對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進征途上的精誠合作,是困難關頭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諾。正是基于此,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擇友交友過程中也能更好的懂得取舍,也希望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都能有管鮑那樣的交情,與朋友一道,共創人生的輝煌。五、發微闡幽 “讀其書想見其意”,有人說“管晏功能甚偉,而太史公載其一二軼事,大要在于結交推賢,意有所寄耳。”你認為司馬遷創作本傳的意圖(意有所寄)是什么呢?(生思考,小組交流)(管子和晏子雖然偉績很多,司馬遷卻只選軼事,就是為了突出結交推賢這個主旨,他是有所“寄”的。“寄”是什么意思?) (投影):“管仲仇也,鮑叔薦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贖之,遷蓋自傷其弗遇也。” “太史遭刑,不能自贖,交游莫救,故作此二傳,寄意獨深,使當時有知管仲之鮑子知之,或可勸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贖。故落筆時,有不勝望古遙集之悲,反復抑揚,又有筆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師:這兩人都是結合司馬遷的遭遇來解讀文章,司馬遷對管鮑之交和晏子知人,心生羨慕之情,充滿了贊嘆與景仰。司馬遷生活在一個沒有知己、無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邊有鮑叔那樣的知音、知己,其實不僅是渴望精神的交流,更是希望自己的賢能被人賞識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賢良。到這里我們可以說,找到了司馬遷之所以這樣處理這篇列傳的真正原因了。

  文章既肯定了管仲的治國才干,又抒發了知己難求之情及對管仲能有鮑叔這樣的知己的艷羨。

  六、結語:讓我們用一幅楹聯來結束今天的課。

  (投影)

  楹聯:“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萬古高風”,橫批“摯交千古”。

【《管鮑之交》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综合缴情6月份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