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內容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節《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課程標準要求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教材分析
1、必修三的內容落腳點在于區域開發與治理,因為資源的減少而出現經濟衰退的區域在我國有很多,所以如何振興老工業基地是我國以后經濟建設當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2、德國魯爾區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案例,所以本課選擇魯爾區做案例,有利于學生理解國家振興東北的政策和措施。
3、通過案例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4、通過本節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儲備——在必修模塊2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基本方法和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些知識都離不開具體的實例,而本節課剛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鞏固和應用已學知識的很好機會。
2、興趣和動機:振興東北是目前我國國家采取的一項重大建設措施,所以是我國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因此通過一組關于東北經濟過去和現在數據的對比產生強烈反差,激發學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3、可能存在問題:學生對初中德國地理知識沒有熟練掌握;學生讀圖、分析地圖的能力較差;一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
目標設計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三維目標的相關要求和“內容標準”的要求,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目標可設計為:
1、知識與技能:圍繞“德國魯爾區”這一主題收集、處理、運用地圖和數據資料,分析德國魯爾區發展的條件;在合作學習中討論得出治理德國魯爾區的措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讀圖能力,從而學會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通過討論比較我國遼中南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工業區,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運用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人類必須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規律設計人類活動,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通過討論我國遼中南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有關問題,提高學生的愛國之情。
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學會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②魯爾區衰落的過程及原因。
③魯爾區的新發展。
2、難點:
學會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課程資源
教材;地圖資料。
教學環境和設備準備
多媒體教室;制作課件。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發現法、討論法、比較法、啟發法教學。
落實“標準”之關鍵
分析一個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主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第一,該區域的背景條件——地理區位條件、能源資源或礦產資源的結構、地理環境狀況;第二,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策略。
具體的處理:一,引導學生用已學知識分析區域發展工業的區位條件,總結該區域發展初期的資源開發與主要工業部門之間的因果關系;二,利用材料引導學生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通過討論,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成因,教材內容則作為學生預測結果的驗證材料;三,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用教材內容驗證;四,將之前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其他類似區域的礦產資源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案例中——中國遼中南重工業區。
教學過程
開門見山點明本節所要探討問題出示分析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1、 開發什么?
2、 開發時會出現什么問題?
3、 如何解決才能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
導入
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學生在材料中發現振興東北是我國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從而導入下一環節。通過展示一組關于東北過去和現在的經濟發展數據,對比產生強烈反差。
設問:振興東北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我國歷史上或其他國家有經驗可供我們借鑒嗎?
分析德國魯爾區發展的地理條件
在合作學習中分析得出德國魯爾區發展的條件。能夠理解魯爾區發展過程中各工業部門之間的關系。
讀圖,引導學生作如下分析:
1、從地理位置、資源狀況、交通運輸狀況等分析魯爾區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2、分析魯爾區五大主要工業部門的相互關系1、 ①讓學生列出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②引導學生讀P58圖2-24,分析魯爾區早期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③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板書小結。
承轉:從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的角度來說,你認為魯爾區主導工業是什么?根據工業集聚效應,你覺得還會派生出哪些工業部門?
2、展示德國魯爾區幾大工業部門關系圖。(強調工業體系結構)
附圖:魯爾工業區工業部門聯系圖
魯爾區的衰落
學生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通過教師提供材料,歸納總結出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承轉:魯爾區形成了以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體系,這樣聯系緊密的重工業體系會埋下什么隱患?
學生:工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低。
追問:假如煤、鋼工業受到影響,則其余工業“一損俱損”。有沒有這樣的威脅呢?
出示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費比重變化圖。引導學生讀圖,并獲得煤炭地位下降的信息。
出示材料二:世界性鋼鐵過剩。
出示材料三:新興產業的沖擊。
引導:除了這些原因,礦產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還會引發什么問題呢?
學生: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出示:圖片和作家伯爾的描述驗證。
教師小結:魯爾區衰落的內部原因主要是經濟結構單一。煤炭消費地位的下降,鋼鐵市場競爭激烈,新技術的發展等國際形勢是魯爾區衰落的外部原因。
魯爾區的新發展在合作學習和角色體驗中明白針對德國魯爾區衰落的過程,應采取適當的措施治理和開發德國魯爾區。同時歸納得出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引導學生作如下分析:
1、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環境治理等方面歸納總結德國治理魯爾區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 回顧課文總結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承轉:魯爾區要持續發展,這些問題就是很大的障礙。怎樣排出這些障礙呢,進行綜合整治?
學生閱讀教材P60—62正文和活動。
提問:假如你是魯爾區行政長官,你將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環境治理等方面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魯爾區?
學生合作討論學習。師生互動。
老師小結: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傳統工業,促進地區經濟結構多元化
②治理環境
③調整區內生產布局
④大力發展文教科研,促進原有企業的經濟改造,吸納新興產業
⑤拓展交通等
總結:經過大家共同分析,同學們會很清晰地發現,魯爾區的資源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走過了三個階段。初期充分利用資源發展工業,隨后出現了危機,發展受阻,最終通過治理又獲得了持續發展。
學習方法遷移
檢驗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以下技能和方法,以便調整和彌補計劃:
知道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學會用比較法解決其他類似問題。
承轉:這對我們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因為我們的遼中南也正面臨著類似的難題,我們能從中學到什么,從而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實現遼中南的可持續發展呢?
引導學生閱讀P63圖2-33,合作尋找相比較魯爾區,遼中南工業區的特色工業條件,包括更優越的和不足條件。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小結:
①煤,鐵等礦產資源組合好;海運條件好
②水源缺乏,資源枯竭
引導學生針對特色條件,提出特色措施。
資源調配、拓展國際市場、節約用水、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等。
除了以上自身特色措施,我們還可以借鑒魯爾區的許多經驗。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電和磁》的教案03-04
《開花和結果》教案02-02
教案: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05-25
關于《點和線》的教案03-20
小螞蟻和蒲公英教案04-19
《伯牙絕弦》教案和反思03-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案03-20
爺爺和小樹教案(通用15篇)11-24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教案12-15
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內外聯系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