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專家工作組工作計劃
清潔生產專家工作組工作計劃
前言
近年來,中國雖然在增大環保投資、建設污染控制和處理設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實行環境立法控制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過十多年的實踐發現:這種僅著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過治理達標排放的辦法,雖在一定時期內或在局部地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污染問題。同時中國也面臨著來自國際的壓力和履行國際公約的職責。從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到2007年192個締約國承諾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再到2009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都體現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承諾的同時,如何去完成承諾將是中國所面臨的問題。
溫家寶總理在《》中明確提出,節能減排工作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在當前深化節能減排,實現工業污染防治由被動治理向主動防控轉變的戰略中,清潔生產及其審核工作作為重要抓手應進一步主動發揮污染防治的治本之作用,為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貢獻。“十一五”以來,中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如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482座、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200萬噸等,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特別是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出現了拐點,呈現出雙下降趨勢。但由于重化工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燃料結構及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加上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不高,減排面臨的形式依然嚴峻。國際清潔生產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從生產的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量,不斷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才可能在經濟又好又快的持續增長中,實現污染物排放量穩步下降、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的目標。“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工作必須依靠推行清潔生產促進技術進步,清潔生產將成為實現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實施清潔生產是企業實現污染由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環境保護和能源管理部門引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可以促進污染大、能耗高的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研發清潔生產工藝、適時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一、現狀
自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實施以來,各級工業主管部門將實施清潔生產作為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不斷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強化服務,工業領域清潔生產推行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清潔生產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專家、咨詢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已建立冶金、化工、輕工、有色、機械等行業清潔生產中心及 760多家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服務機構。審核培訓取得積極進展,累計6萬家工業企業負責人接受培訓,2萬多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 23.4%和 9%。 清潔生產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中央與地方制定頒布了《關于加快推行清潔生產的意見》、《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推進清潔生產的政策、法規和制度;發布《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技術導則》、《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編制通則》以及 30個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等清潔生產標準;中央財政設立了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地方工業主管部門加大節能減排資金對清潔生產的支持力度,累計安排財政專項資金 1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200億元,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 5萬多項。
科技對清潔生產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發布3批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27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重點領域清潔生產技術研發加快,輕工、石化、建材、有色、紡織等行業成功開發出一批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電解錳、鉛鋅冶煉、電石法聚氯乙烯、氮肥、發酵等行業重大關鍵共性清潔生產技術產業化示范應用取得進展,為全面推廣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清潔生產促進節能減排效果明顯。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紡織等重點工業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有序推進,實施了一批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企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污染物產生量大幅削減。據統計,通過實施清潔生產,2003至2010年累計削減二氧化硫產生量93.9萬噸、化學需氧量245.6萬噸、氨氮 5.6萬噸,節能約 5614萬噸標準煤,為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
盡管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企業普遍重末端治理,輕源頭預防,清潔生產尚未全面展開,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數量比例偏低,特別是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方案實施率不高,僅為44.3%。
二是清潔生產科技開發投入不夠,重金屬污染減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減等領域缺乏先進有效的技術。同時,成熟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不夠,制約了清潔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
三是政策機制尚不健全,市場機制在推行清潔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二、前景
( 一) 生態工業園建設是企業良性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隨著清潔生產的推進, 人們逐漸認識到, 在單個企業內實現清潔生產, 資源循環利用和減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達到經濟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業清潔生產的發展趨勢之一是突破單個企業的范圍, 走企業集群之路, 建立生態工業園, 實現區域層次上的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區是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 它模仿自然生態系統, 在地域相近的企業群落、工業基地或工業園區層次, 通過企業間副產品和廢物的交換、基礎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共享, 建立工業系統的代謝關系和食物鏈, 形成物質和能源的最優利用和高效產出, 減少廢物排放, 并最終建立可持續的經濟系統。
( 二) 第三產業開展清潔生產勢在必行
第三產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經濟的增長、就業人口的增加, 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費中第三產業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長速度大幅超過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也變得日益嚴重, 尤其是商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視, 將成為繼工業污染問題之后的又一生態危害, 第三產業開展清潔生產勢在必行。北京市2007 年的清潔生產工作計劃就包括加大賓館、餐飲、醫院等行業的節能改造和污染物處理以及開展服務業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等內容。
( 三) 農業開展清潔生產前景廣闊
目前的常規農業同樣存在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耗竭、生產率低下的問題, 所以要發展循環經濟, 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也必須要發展綠色農業, 推進清潔生產向農業領域擴展。
要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支持農、林、牧、漁業及其延伸產業之間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及產業生態鏈等方式形成產業共生體系, 促進現代農業向“生態、安全、優質、集約、高效”發展。近年來, 北京市在建設新農村、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如在適宜地區試行生態種植、生態養殖、種養聯動等資源節約型生產模式, 其中以沼氣利用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集種、養、沼氣生產為一體, 可以實現農業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生產綠色農產品、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優質清潔能源一舉多得, 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清潔生產專家工作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的工作計劃03-25
專家評標總結范例02-14
英國養生專家總結的養生原則03-20
醫院安全生產工作計劃范文07-31
醫院安全生產工作計劃例文07-31
農村安全生產半年的工作計劃07-07
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07-04
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07-04
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07-04
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