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級教案
思想品德七年級教案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
關鍵詞(3~5個):青春、彼此尊重、個性、獨立、青春的意義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
內容目標具體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情感態度
價值觀
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交往與友誼。基礎要求同學間互相交流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
男女同學間需要正常的交往
青春的意義在情景扮演、事例分析中讓學生知道彼此尊重是同學間互相交流的基本準則;
通過案例推演、觀點辨析,讓學生理解青春期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
在反駁錯誤觀點的過程中使學生知道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對身心成長的意義;
開展范例解讀、模仿創作使學生理解青春的意義;在體驗和思辨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崇尚健康的個性與獨立的生活能力,把對青春期的理解提升到一個新的精神境界,把握男女同學交往尺度,感受青春期的幸福與快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走好青春之旅。
提高要求通過挖掘學生身上、身邊的事例,利用朋輩輔導的方式,對有代表性的觀點與交往方式進行充分的辨析,使學生在感悟中提煉出對交往準則、個性、獨立、男女同學交往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進而能夠創意地詮釋青春的意義。
【資源分析】
㈠學生分析
“矛盾、波動、激烈……”是青春期學生突出的特征,青春期的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矛盾性。
1、閉鎖與開放的矛盾: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與心理上的感受,一方面因為其私密性而不愿與人溝通,也因為害怕自己“不正常”或受到嘲笑而不敢溝通;另一方面,又想通過窺探、了解其他人的情況來比照自己。
2、獨立與依賴的矛盾:內心渴望獨立,在許多方面希望自己能做得了主,甚至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有事情也不跟父母商量;同時又會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地依賴父母,尤其是在需要面對責任、直面過失的時候希望有人“頂著”。
3、個性化與社會認同的矛盾:不喜規矩,希望出位;反感模式,歡迎獨特;同時特別期待得到同齡人的認同,也會要求被與同齡人群體一起認同。比如,當他們向父母提要求的時候,常會說“同學們都……”“有誰不……”
㈡教材分析
本框“感悟青春”包括“青春誤讀”和“青春暢想”兩目,這兩目分別從“破”和“立”的角度來認識青春經歷、進而感悟青春,而每一目中又各自有“破”有“立”。
“青春誤讀”以“從事例、活動到觀點歸納”的形式呈現,包括并列的三個內容:首先,破“對同伴取笑、歧視、輕慢”,立“相互尊重是同學交流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其次,破“擺酷、穿扮是個性”、“拒絕大人意見是獨立”兩個常見的誤解,立“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真正的獨立是逐漸擺脫依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兩個正面的理解;接著,破“男女同學交往就是早戀”,立“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
其中,第一目破的部分“隱身于”事例、活動,這同時也給我們向學生生活中挖掘素材提供了范本和空間,而所立的部分“顯現于”課文正文;另外,關于“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感覺比較泛而虛,很不利于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結合第二目中青春的詮釋進行補充。
“青春暢想”以示例、聯想的思辯式活動推演出對青春的詮釋,包括表現和內涵兩層意思:其一、青春更多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心態、氣質、想象力和情感中;其二、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
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感覺本框的內容之間的跳躍比較零散、主線不清,我們可以嘗試用設問的方式去整合教材內容:青春不是什么?青春期的我們不應該是怎樣的?在列舉事例、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概括出青春的交往原則、對個性、獨立和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理解,進而概括出“青春是什么?”
㈢相關資源分析
最主要的是利用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來探討,讓學生因為材料的貼近性而更有感觸、領悟。比如:近期發生的同學間的爭執、沖突,學生對學校儀表規范理解與遵守的情況,班主任所關注的班級潮流、跟風現象,有代表性的家長所反映的孩子在家頂撞父母、固執己見的事例。
也可利用一些優秀青少年形象、事跡來為學生進行青春暢想提供正面的、直觀的參考。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把握交往準則、個性、獨立、男女同學交往【教學難點】理解青春期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
【課型】新授課
【教學時間】1課時
【設計思想】立足學生的經歷和感受,引發觀點的碰撞和澄清。
第四課第2框感悟青春
一、青春誤讀
二、青春暢想
取笑、歧視、輕慢
擺酷、穿扮
拒絕大人意見
男女交往是早戀
1、相互尊重是同學交流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2、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
3、獨立:逐漸擺脫依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
青春
1、體現在
心態、
氣質、
想象力、
情感
2、活力的象征,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
青春的意義
青春使我們:
對未來充滿新奇
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坦然接納喜憂
盡情享受人生
【板書設計】圖1、思品七上第四課第2框板書設計
方案1(面向普通學力的學生,實現基礎要求)
【教學流程】圖2、教學流程圖(基礎水平)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學生
[準備]收集
煩惱布置問題“最近有什么事令你感到煩惱?”
摘錄整理收集到的煩惱內容
對學生的煩惱歸類,挑選出代表性事件在紙片上(不記名)寫出自己所煩惱的事挖掘學生資源
追求個性化與生活化。
[啟動]歌曲
應景播放《小小少年》
設問:隨著年歲變大,我們的煩惱也增加了嗎?感受渲染氣氛
[承接鋪墊]直面
煩惱展示所摘錄的煩惱事件觀看承接上一框,讓學生感受相互交流的必要性,產生交流的愿望
訪問:你是否看到與自己類似的經歷?
得知有人與自己相似的煩惱,你會感到?
這提示我們同學之間要?反饋、回答
小結:對于青春,我們充滿好奇,也時有煩惱,因此需要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長的體驗。
[基礎]分享
經歷展示介紹四代表性事件
事件1(有關生理變化的)
事件2(在穿著、舉止、作風上遭受父母指責的)
事件3(不滿師長管束、要求自由獨立的)
事件4(男女同學交往的)看、自由反應
帶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思索中提煉出交流的準則
追問:這些是誰的經歷?請站出來認領。認領,觀察同學
設問:不愿認領可能是因為擔心什么?
這可能與同學們的什么表現有關?全班反饋、交流
訪問:有過什么擔心嗎?
這可能與同學們的什么表現有關?
公開自己的煩惱經歷,你希望同學們怎樣反應?
鼓動:其他同學也會有類似的期待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做?當事人回答
思考、回答
小結:彼此尊重是同學間相互交流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核心]青春
聚焦
(一)指引:請關注焦點事件(書P40小剛……)
設問:是什么心態讓小剛對媽媽說“你知道什么!”?
又是什么心態讓小剛對媽媽說“不用你管!”?
小剛所理解的“酷”是什么?
小剛是怎樣理解長大的含義的?
正確的認識是什么?小組探討
代表回答
交流、思考通過事例分析,學生一方面可辨析觀點、行為的正誤,另一方面也提供一面鏡子,促使其將他人的經驗遷移到自身。
設問:什么是真正的個性?什么是真正的獨立?交流、提煉觀點
小結:真正的個性是從內心深處散發的魅力
真正的獨立是逐漸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核心]青春
聚焦
(二)介紹焦點事件(上)[書P40小菲(李宵成績好……為我解答。)]
設問:你怎么看小菲與李宵的這種交往?
這種交往對小菲和李宵有什么意義?
如果全班的同學都這樣相處,有什么意義?了解
探討
介紹焦點事件(下)[書P40小菲(可是沒多久,……他也疏遠我了。)]
設問:小菲擔心的是什么?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你贊成小菲的處理方式嗎?理由是?
你怎么看待那些指手畫腳的同學?了解
探討
交流
設問:怎樣看待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提煉觀點
小結: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營造和諧溫馨、合作團結的氛圍。
過渡在彼此尊重的準則下相互交流,我們就更有可能撥亂反正,正確認識和處理所遇到的事情,我們的青春就會更精彩。承接
[生成]積極
闡釋引用:有人說,青春是一顆劃破天宇的流星,雖然絢燦卻很短暫;也有人說,青春是一棵常青樹,永不調零。
設問:青春是什么?體現在人的什么方面?而決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思考
承接
激發思考
引導:讓我們放飛思維,暢想暢述。
你能想到與青春有關的詞語有哪些?
這些詞語更多體現的是外在的觀感,還是內在的精神?
設問:具體到一個人,青春體現在什么方面?自由聯想
(P41上框)
分析、歸納
探討從發散到集中訓練思維;進行積極的闡釋,從而理解青春的意義
引導:仔細閱讀P41下框對青春的意義的解讀,結合你對青春的理解進行創作。
設問:從大家的創作中找出共同認可的觀點,你發現決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了嗎?感悟
根據自己的理解續寫、補充解讀
與小組分享交流
小結:青春更多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心態、氣質、想象力和情感中;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
設問:既然青春是積極的心態、良好的氣質、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是蘊含指揮、勇敢和意志的。那么青春對我們來說,意義是什么?思索、交流
總結:使我們對未來充滿新奇,使我們有勇氣去面對眼前的一切,使我們坦然接納歡喜與憂愁,使我們能盡情地享受人生樂趣。提煉理解
[總結鞏固]見【板書設計】厘清知識聯系
見【學習評價】鞏固所得感悟
延伸行動作業:匯總全班同學對青春意義的闡釋,制作一期展覽。
【思想品德七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聽課感想反思09-14
七年級的音樂教案范文(精選8篇)05-02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04-18
小學六年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計劃02-19
七年級下冊背誦篇目05-23
七年級音樂教學總結04-07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詩四首《游山西村》教案(通用10篇)03-10
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設計03-02